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研究钻井船作业过程中桩靴贯入对邻近群桩的影响,在砂土层中开展了1g条件下的1×2型群桩模型试验,邻近桩桩头条件为固定桩头,桩间距为2.5倍桩径。通过对桩靴贯入土层前和桩靴贯入土层过程中邻近群桩中近桩靴桩的弯矩的测量,得出沿桩身弯矩随桩靴贯入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并与相同净间距单桩桩身响应情况对比。将同一时刻群桩桩身最大弯矩相对于单桩桩身最大弯矩的增长率定义为弯矩增大系数,通过弯矩增大系数的变化研究插桩对邻近群桩效应的影响及插桩对邻近群桩效应的影响随净间距的变化。研究表明:与桩靴贯入土层前相比,桩靴的贯入使邻近群桩效应减弱,且随着净间距的增加,插桩对邻近群桩效应的影响越来越小,净间距超过1倍桩靴最大直径时,建议可以不考虑插桩对邻近群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压力注浆桩现场荷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场静载压桩试验表明,桩端压力注浆桩极限承载力比普通钻也灌注桩有明显提高,相应极限位移大大减少;比桩底有虚土的注浆桩端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提高效果更为显著。桩侧注浆桩单位面积摩阻力比注浆前增加1倍左右。压力注浆提高桩承载力的主要原因 ;压力注浆使桩端,桩周土层密,劈裂,渗透填充,置换固结,改变了原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与桩与土的相互作用;同时桩端桩径扩大,增加了桩与土的接触面积。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建立桩土相互作用的群桩模型,分析不同桩间距下桩侧摩阻力分布、桩体轴力分布、中性点位置变化规律以及桩周土体的位移情况。分析结果表明:① 不同桩间距情况下,桩侧摩阻力分布规律相类似,沿桩身呈非线性分布;在桩端附近表现出桩侧摩阻力的增强效应。随着桩间距的增大,中心桩和角桩的正负摩阻力均逐渐增大,中心桩的负摩阻力小于角桩的负摩阻力。② 桩体轴力沿桩身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桩身轴力最大值的位置对应负摩阻力为零的位置。中心桩的轴力小于角桩的轴力;随着桩间距的增大,中心桩和角桩所承受的轴力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同一场地不同桩长的桩的荷载与沉降实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对于入持力层为中等风化岩以上的桩,其承载力与桩的长度关系不大,桩长变化时,桩的承载力变化不大,长桩反而会引起桩顶沉降大,呈摩擦桩性状;短桩则呈端承桩性状,桩端阻力大,桩顶沉降小。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佛山市“一环”城际快速干线季华路互通立交桥头过渡路段CFG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和表面沉降的现场试验,研究了路堤荷载下CFG桩顶、桩间土的应力和沉降变化规律,对加载过程中桩土应力传递的性状、桩土荷载分配比例,以及CFG桩复合地基桩、土变形和承载作用发挥的过程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路堤荷载作用下,CFG桩、桩间土最终可达到变形协调,共同发挥承载作用;②桩、土沉降差使桩体顶部填土出现土拱效应,导致桩顶应力集中,桩、土应力比及应力差增大;③桩间不同位置土压力分布不同,两桩中间土压力大于四桩中心的;④土工格栅对调整桩、土应力比及荷载分配具有明显的作用;⑤在CFG桩设计桩间距较大的疏桩形式下,桩间土承担着大部分荷载;⑥作为路堤荷载的地基时,可设计为疏桩形成,此时褥垫层厚度应适当取大,桩体设计强度可取得低一些。  相似文献   

6.
群桩沉降预测一直是桩基设计中的难点。本文通过对桩端桩侧性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群桩沉降简化分析方法。该法直接利用单桩试验预测群桩沉降,把桩端桩侧的荷载位移关系从单桩试验中分开,进而提出了桩端沉降比和桩侧沉降比并给出了计算公式。在工作荷载作用下桩端沉降比小于桩侧沉降比,如果把两者等同则夸大了群桩沉降;对有软弱下卧层的情况来说,桩端沉降比可能比桩侧沉降比大,进而高估了群桩沉降。最后通过实例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表明本文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考虑斜坡嵌岩群桩施工与承载等流程,以及桩岩相互作用力学性状与材料应力应变非线性影响,构建斜坡-四边形四桩三维模型体系,在桩嵌岩深度、斜坡坡度等变化情况下,对斜坡四边形四桩的水平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不同坡度和嵌岩深度条件下嵌岩群桩水平承载能力,是群桩桩身刚度与桩前岩体抗力、群桩基础的空间效应等综合作用的体现。随着坡度的逐渐增加,前排桩(桩1和桩2)桩顶水平承载力发挥程度逐渐减小,后排桩(桩3和桩4)桩顶水平承载力发挥程度逐渐增大,即对限制承台中心点水平位移的贡献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模型静压压桩试验,分别对桩端注浆、桩侧注浆和桩端桩侧联合注浆(即GBP桩0三种注浆形式的桩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注浆桩比未乐桩承和提高1倍在左右,其中GBP桩极限承载力提高最为显著,效果相当桩端注浆柱桩和桩侧注浆柱的共同作用。此外,注浆量、注浆压力、,长径比变化以及不同土 同浆材均对桩的承载力有一定的影响。通常承载力大小随着注浆量的增大而增大;浆材的可灌经怀注浆压力成反比;长径  相似文献   

9.
水泥搅拌桩有效桩长的确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线弹塑性荷载传递函数,按极限承载力控制法水泥搅拌桩的有效桩长,分析了土的泊松比,桩刚度系数,桩端土持力层弹性模量与桩周土弹性模量之比,桩径,桩侧极限位移和桩顶沉降量等因素对水泥搅拌桩有效桩长的影响,其结果表明,除土层泊松比对有效桩长影响不明显外,其余因素均有一定或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运用旋喷浆法处理断桩断桩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极为严重的质量事故,若在施工时发现断桩,可采用接桩法补救,但很多断桩是在验桩时才发现,此时桩已形成,不宜再用接桩法。核工业部长沙工程勘察院采用旋喷注浆法处理断桩,效果比较理想。在基桩有抽芯验证孔的情况下可直接...  相似文献   

11.
夯扩桩是一种高承载力,价廉的扩底工艺科学的新型沉管灌注桩,在适宜的地质条件下,它具有独特的短桩优势和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它克服了一般桩的易缩颈,断桩,桩身质量不稳定的弊病和承载力较底的弱点,夯扩桩粗桩径,高承载力将是夯扩桩发展的一个主要前景。  相似文献   

12.
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竖向承载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浇薄壁筒桩是在沉管灌注桩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发展而成的一种新桩型.对筒桩的承载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筒桩的破坏模式.假定内侧摩阻力成指数函数分布,得出单桩总的内侧摩阻力计算公式及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估算公式,并对一算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筒桩承受的荷载由外侧摩阻力、桩身端阻力、内侧摩阻力和土芯顶部阻力共同承担;桩身端部土体先发生破坏,向外侧和内侧(土芯)挤出,桩身刺入土体中,桩端沉降急剧增大,达到破坏状态,而土芯端部土体未达到破坏状态.筒桩外侧摩阻力值较大,是一种摩擦型桩。  相似文献   

13.
超长单桩轴向刚度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弹塑性荷载传递函数,以解析法推导了与桩顶荷载-桩顶沉降整个关系曲线上相对应的单桩轴向刚度计算式,分析了桩长、桩径、桩的刚度系数、桩端土弹性模量与桩周土弹性模量之比和桩周土泊松比等因素对超长单桩轴向刚度的影响后表明,只有桩长、桩径及桩的刚度系数对超长单桩轴向刚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抗滑桩的桩间土拱除了桩后土拱外,还有桩侧土拱。基于抗滑桩的上述成拱形式,分别对桩后土拱、桩侧土拱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受力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土拱的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出土拱间的相互作用力及考虑桩侧、桩后土拱及其相互作用的桩间距计算公式。以具体工程实例,对目前常见的桩间距计算方法和本文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目前常用的仅考虑桩后土拱(或桩侧土拱)和虽然考虑桩侧、桩后土拱,但忽略土拱间相互作用力的计算方法相比,本文所述方法更加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5.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从研究DX桩单桩承受竖向荷载时的轴力以及侧摩阻力沿桩身的分布入手,分析桩顶荷载在各扩径体上的分配以及各扩径体分担荷载的发展过程,并比较了不同桩型轴力特点,揭示了DX桩单桩承载机理,为合理设计该类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型压力注浆注桩(GBP桩)施工方法除与一般压力注浆相同外,还多一道注浆工序,好不但对端土注浆,还对桩周土注浆,故其注浆效果明显优于桩端、桩侧分别注浆的柱。GBP的桩在减少沉降量的同时,单桩承载力高于一般灌桩玫其他它类型的压力注浆桩,它还具有适应土质范围广,施工场地不受限制,施工方法灵活、注浆设备简单、便于普及等特点,同时灌注桩普遍存在桩端虚土等施工质量总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1小口径钻孔后压浆灌注桩的工艺是采用后压浆成桩的同时改良桩底和桩侧的土,使桩身和桩侧壁之间的摩阻力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桩端承载力,从而提高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同时浆液的渗透也加固了原有地基。 小口径钻孔后压浆灌注桩是利用工程地质钻机成孔,边成孔边冲水将泥土搅抖成泥浆,通过不断冲水将泥浆和其他杂质排出,然后填入碎石,这样不致造成塌孔,继续从孔底不断用压浆泵将水泥浆压入,水泥浆在孔底渗透使桩底形成坚硬的水泥土。随着浆液的压入,水泥浆在与碎石形成混凝土桩的同时,水泥浆也不断地渗透到桩侧的土层中,使桩侧土…  相似文献   

18.
饱和土中端承桩非完全黏结下的竖向振动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强 《水利学报》2007,38(3):349-354
建立了考虑桩土非完全黏结条件下端承桩在饱和土中竖向振动的模型,将土视为线弹性饱和多孔介质,桩简化为一维弹性杆件。通过引入势函数,采用分离变量法对饱和两相介质动力固结方程解耦,求得桩受任意激振力作用下的桩土耦合系统解析解。计算结果表明,桩土非完全黏结条件下桩振动引起的饱和土中孔压分布略小于完全黏结条件下的,其影响幅度随激振频率的增加而增大,随渗透系数的减小而增加。桩顶的频率和时域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桩土接触面条件对桩顶动力响应有显著影响。经分析,增大击发能量使桩土出现非完全黏结状态可以加大有效测桩深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我国沿海地区广泛存在饱和软土地层,且不同区域地层差异显著。软土前期固结预处理会使得地层的物理力学特性产生变化,为了准确计算后续施工中基桩的竖向承载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现场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实测得到桩侧摩阻力分布规律。【方法】在舟山某基地工程开展了5根桩的现场静载试验,桩1—桩4用于分析不同桩端持力层条件和桩径对PHC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在桩5桩身布设振弦式钢筋计,实时监测静载试验过程中桩身轴力,进而得到桩侧摩阻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结果】结果显示,桩1—桩4静载试验得到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为8 000 kN、8 000 kN、6 600 kN和7 200 kN;实测分析得到桩5在处理后的两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层中桩侧摩阻力分别为31 kPa和35 kPa。【结论】结果表明,实测得到的桩侧摩阻力大于勘察提供的建议值,说明地基预处理后桩土界面强度提高,计算得到的桩基承载力与静载试验测试值更加吻合;随着桩顶荷载的逐渐增大,桩身轴力也逐渐增大,且自上而下桩身轴力逐渐减小。研究成果为处理后深厚软基中桩基承载特性的计算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桩侧摩阻力的发挥与桩的位移成正比的关系求出桩在荷载作用下的实际摩阻力,并由桩身压缩变形和桩端沉降之和求出单桩的沉降,再乘以半经验公式导出的群桩效应系数Ψq,则可求出桩基的沉降S。文中推导出的计算方法简单,计算参数明确且易于掌握,可方便地计算桩的沉降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