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纺丝工艺调整法生产抗起球腈纶。结果表明:在抗起球腈纶生产工艺基础上,选择孔径相对较小的喷丝板,提高负拉伸比,有利于纤维成形;干燥机丝束堆积密度下调3%,湿球温度上调至77~80℃,采用加压过热蒸汽为热定型介质,热定型温度110~115℃,生产的抗起球腈纶抗起球级数达4.0~4.5。  相似文献   

2.
《合成纤维》2016,(10):6-7
介绍了一种抗起球腈纶的生产方法,阐述了生产中聚合的控制要点和纺丝工艺的优化。用该方法生产的腈纶的抗起球等级达到了4级以上,受到下游客户的好评。  相似文献   

3.
李莉 《广东化纤》1995,(3):26-29,32
本文综述了涤纶纤维仿毛改性的目的、原理、方法、从聚合、纺丝生产过程阐述了高收缩改性、抗起毛起球改性、抗静电改性、可染性改性方法。从纤维后加工的混纤维技术阐述了异属于 缩性能及织物外观风格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腈纶的起球机制。通过对腈纶纺丝工艺,如牵伸倍数及热定形压力的调整,最终确立了最佳的工艺参数。以最佳工艺生产的抗起球腈纶的抗起毛起球性为4.0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干法腈纶纤维抗起球机理,研究了纺丝过程以后的工艺条件,通过降低纤维的钩接强度和钩接伸长,使织物表面的绒毛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自行脱落,不再缠结成球或成球后迅速脱落,以达到提高产品抗起球性能的目的.通过该方法生产的丝束或毛条加工制成织物,抗起球等级可达到3级以上.  相似文献   

6.
抗起球阻燃聚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凤艳 《聚酯工业》2002,15(4):20-24
阐述了抗起球阻燃聚酯的合成过程 ,重点研究了抗起球剂加入量对切片及纤维的热性能、物化性能、可纺性和抗起球性能的影响。聚合、纺丝、织造和抗起球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 ,切片制备工艺可行 ,可纺性良好 ,添加 0 .0 5 %~ 0 .3%抗起球剂的改性聚酯纺制的抗起球性能可达到 4.5~ 5级。  相似文献   

7.
抗起球腈纶的纺丝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国良 《合成纤维》2009,38(10):37-39
研究了纺丝工艺备件的变化对腈纶抗起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总拉伸倍数为6-7倍,增加再拉伸工序,再拉伸倍数为1.3~1.4倍,定形温度110℃,可以生产出抗起球等级达到4级的抗起球腈纶。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含量分别为9%,13%的聚丙烯腈(PAN)浆液,通过湿法转向纺丝工艺制备常规腈纶及抗起球腈纶,研究了两种不同固含量PAN浆液的流变性能,以及PAN浆液固含量对抗起球腈纶截面形貌、饱和吸水倍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固含量为9%的PAN浆液的表观黏度更低,高频区的弹性效应更小;相较于固含量为13%的PAN浆液制备的1.67 dtex抗起球腈纶,以固含量为9%的PAN浆液制备的0.89 dtex抗起球腈纶内部结构更松散,微孔更多,且饱和吸水倍率提高了约39%,力学性能明显下降,结强结伸乘积为18.92,经马丁代尔法测试抗起球级数达到4级。  相似文献   

9.
抗起球聚酯及其纤维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野 《聚酯工业》2006,19(1):24-26
通过对ECDP改性,使ECDP纤维具有抗起球性能,重点考察了抗起球剂的加入对聚合和纺丝的影响,以及它对各种性能的影响。由实验可知,抗起球剂加入量为0.05%~0.3%可合成AP-ECDP切片。该切片具有良好的可纺性和拉伸性能,其纤维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0.
蚕丝蛋白改性腈纶的研制(英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先用丙烯腈对蚕丝蛋白进行接枝改性 ,然后将其与常规腈纶纺丝原液共混纺丝 ,制备了蚕丝蛋白改性腈纶。结果表明 :随着蛋白含量的增加 ,蚕丝蛋白改性腈纶的断裂强度会逐渐下降 ,断裂伸长则变化不大 ,当纤维中蚕丝蛋白的含量小于 15 %时 ,其机械性能基本上能满足后纺加工的要求 ;随着蛋白含量的增加和改性比的增大 ,蚕丝蛋白改性腈纶的保水率增加 ;改性比的变化对蚕丝蛋白改性腈纶的机械性能基本没有影响 ;蚕丝蛋白改性腈纶织物的导湿性能较常规腈纶织物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陆书朋  丁可 《合成纤维》1989,18(6):39-43
本文概述了涤纶织物起球的成因及涤纶抗起毛起球的机理及制造方法,同时提出一种模拟穿着的涤纶短纤维梭织物抗起毛起球的测试方法。根据作者的实践,建议现有的国家标准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  相似文献   

12.
详细分析了涤黏中长纤维仿毛织物的起毛起球机理和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因素,介绍了起毛起球试验方法、起毛起球程度的评定,阐述了抗起毛起球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同时还介绍了加入高吸水涤纶、改性涤纶、大豆蛋白纤维等抗起毛起球措施。  相似文献   

13.
A novel method for the crosslinking of acrylic fibers was devised, which uses disulfonyl azides as crosslinking agents. This is a fiber‐finishing process in which 1,6‐hexanedisulfonyl azide, 1,3‐benzenedisulfonyl azide, 4,4‐biphenyldisulfonyl azide, 1,5‐naphthalenedisulfonyl azide, and 2,6‐naphthalenedisulfonyl azide were applied to an acrylic fiber (Courtelle) and thermally treated to bring about crosslinking. A study was made of the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crosslinked fibers and of the abrasion and pilling performance of the associated fabrics. Crosslinking brought abou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 initial modulus, resistance to abrasion, pilling performance,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fibers.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84: 1309–1319, 2002; DOI 10.1002/app.23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