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陆秉权  朱公望 《水泥》1989,(5):36-40
水泥机立窑煅烧过程中的偏火不但影响立窑产质量的提高,也是立窑喷火的隐患。立窑偏火的早期发现与及时控制是立窑煅烧技术的重要研究课题。我所1987年开始了偏火自动控制系统(简称GYF)的研究。全部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 1)腰风调整偏火的工艺原理; 2)腰风系统的使用条件及工艺布置; 3)腰风控制设备的研制; 4)腰风调整偏火的控制方案; 5)影响调整的各种因素及对策。一、窑内通风及腰风调火原理  相似文献   

2.
腰风调节偏火的经验程志源安徽省东关水泥厂(238151)1腰风调节系统的滞后问题偏火是机立窑生产中常见的痼疾,它的萌发,形成与发展,有可能导致中间火深、塌边、呲火等异常窑况。在我国,采用腰风纠正偏火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机立窑生产过程极其复杂并有一...  相似文献   

3.
1 引言 一般而言,与回转窑相比,立窑生产的熟料质量不稳定,水泥标号较低,并易产生“黄粉”、偏火、底火过深等不正常煅烧状况。故近十年来,立窑技术改造和革新不断,其中立窑的腰风技术其纠正立窑“偏火”之功能已日益受到重视。但腰风技术除纠正偏火之功能外,对水泥熟料的质量有何其它直接或间接影  相似文献   

4.
胡斌 《水泥》1997,(10):40-41
在水泥立窑熟料的烧成过程中,普遍采用加“腰风”的方法调整立窑“偏火”,即利用‘立窑偏火自动控制系统”连续监视立窑“底火”情况,及时发现偏火部位,并及时开启相应部位的腰风阀门,向窑内鼓风,消除偏火,这种调偏火的方法很有效,但是许多腰风系统用~段时间就放弃不用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阀门不好用是主要原因之一。气动蝶阀是较早采用的一种腰风阀,它是利用空气压缩机提供的压缩空气门.4-0.6MPa)来驱动气缸从而带动阀片启闭的,阀门的辅动装置多,使用安装维护量较大。“在推广立窑腰风技术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腰风…  相似文献   

5.
5 机立窑偏火自动监控装置 5.1有些机立窑已装设了手动或半自动腰风。为什么对纠正偏火效果不佳? 答:采用手动或半自动偏火调节系统,即统称的“腰风”,此种装置由人工来判断是否偏火和偏火位置,再由人工来选择开启哪个腰风阀,并由人工掌握腰风开启时间。检测底火的手段是:①观察窑面烟气;②插钎试探,观察钢钎被烧红的程度,以此判断底火位置、深度、温度和厚度,确定窑况是否正常与偏火。由于检测手段滞后,再加上腰风装置使用上的不方便,有些工厂即使偏火已经产生,工人也不愿使用,仍用人工来处理偏火,腰风装置如同虚设,为此,手  相似文献   

6.
0前言我厂#3机立窑(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生产线1988年建成投产后,其腰风管路调偏火装置,一直采用人工控制的方式进行操作,基本满足生产要求,对立窑烧成制度起到了较好的作用。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设备陈旧,窑系统操作及该腰风装置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有:(1)们火方位和偏火程度的判断受制于操作工的经验和精神状态,因此经常出现判断不准或失误现象。(2)人工手调腰风阀,时间上存在着滞后性,且开度不易控制,有时出现超调现象,造成一种恶性循环。(3)为便于操作工判断“底火”和“偏火”,操作中使窑面覆盖的湿料层较薄…  相似文献   

7.
普立窑和机立窑在生产过程中,均常见一处底火层与另一处底火层不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即一处底火层位置高于或低于另一处底火层位置,俗称“偏火”。在普立窑调整偏火操作上积累的“一压二引三返火”、“一挤二引三补火”等经验,对调整普立窑的偏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普立窑改造为机立窑或新建的机  相似文献   

8.
机立窑卸料装置的结构对卸料均衡性的影响及对策徐斌四川自贡市水泥厂(643010)机立窑实现优质高产必须要有稳定的热工制度,确保立窑底火的四个要素:即温度、厚度、高度和均匀完整性处于正常的状态。底火的均匀完整性,实际上就是指立窑是否偏火和偏火的程度,垮...  相似文献   

9.
1前言我厂为立窑生产厂家,有四条Φ3m×10m机立窑生产线。近年来,单窑时产一直在8.5t左右,出窑熟料烧失量也常常超过1.0%,窑工普遍反映,物料上火太慢,不能大风大料煅烧,加料稍大,底火就拉深,无法使立窑达到高产,且底火难以稳定,容易偏火。由于物料上火过慢,偏火部位底火极难纠正,比如在偏火时,用小风养火,但不停止卸料时,因用风量减少,物料燃烧速度变得更慢,底火更是拉深,经常出现深粘边,结大块在喇叭口以下,处理起来相当困难,有时甚至出现烧熔铁砖的现象,卸红料也是常有的事。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实现立窑闭门操作的关键,就是设法稳定立窑内热工制度,有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重点介绍从控制窑内底火入手,利用微机自动调节入窑的腰风量,改变窑内各方位的燃料燃烧速度,及时纠正窑内偏火和调节底火位置,从而控制热工制度稳定,实现立窑的闭门操作。  相似文献   

11.
在调整机立窑偏火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相联紧密的关系,能否正确理解并协调处理好这些关系,直接影响到调偏火的效果,为此本文归纳总结出以下四种关系。1 边火与偏火的辩证关系 一些机立窑厂家在判定交接班是否偏火时,以窑圆周缺边火的长度作为衡量偏火程度的尺码,致使看火工调火时刻意追求边火,有的甚至采用拔苗助长的作法,如盲目开大腰风,采用停止卸料硬以保边火或降低播料点逼边风等,这些作法都会破坏窑内的煅烧氛围,影响后续的煅烧操作。  相似文献   

12.
机立窑的致命缺点是窑内煅烧情况不明,只能凭经验,看烟下料、插钎探火对窑进行操作,人为因素多,烧成质量难以保证。为提高立窑熟料烧成质量,我国水泥工作者围绕立窑煅烧技术进行了不懈努力,先后研究开发出了: (1)预加水成球技术; (2)腰风偏火监控技术; (3)中心风管煅烧技术(因顶帽、卡窑而告终); (4)半黑、全黑、差热煅烧等技术。 前三项主要目的是改善窑内通风状况,尽可能保持底火集中与稳定。第四项是根据煤质情况和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腰风作为立窑煅烧过程中,平衡底火,调整偏火,稳定窑情,提高熟料产量与质量的一种方法,已被广泛地采用。但不少使用厂家,由于腰风出风嘴安装高度不恰当,管道结构设计不合理,风的通断不迅速,人为造成诸多不利因素,严重影响了实际使用效果,根据从江、浙、皖、鲁四省收集到的一些腰风方面的技术数据,取长补短,对方案设计进行优化,在本厂和邻厂进行试用与改进,充分发挥其作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腰风的布置形式按圆环形进风主管道(简称环形管)和支路进风管道(简称支路管)相对布置的位置状况,分3种结构形式:上…  相似文献   

14.
我厂的φ2.5×10米塔式机立窑,由于生料球进窑高度较高等原因,造成立窑在一个固定位置上偏火,有时偏火达3米之深。因此,每班窑工都必须尽力调火。这往往需要2~3个班次方可见效。而用小风养火调火,底火不全,只能局部撒料,不仅增加了窑工的劳动强度,且影响立窑的产质置,使产量徘徊在4吨/时左右,漏生欠烧严重,熟料烧失量高达5~7.89%,fCaO可达6~8.69%,强度不佳,熟料安定性不合格,妨碍水泥出厂,造成水泥存放期较长。 1984年9月份,我厂在立窑(喇叭口直筒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地消除立窑的偏火和改善窑内的通风,我们在东辽县水泥厂φ1.7×6.5米塔式机立窑上进行了腰风试验。众所周知,立窑的底火对正常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正常生产时,立窑的底火一般呈锅底形,反映了窑内的通风情况。可以认为,窑内风速或风量的分布曲线就是底火层的形状曲线,而底火层的厚度分布,同样可以看作是煤的燃烧速度(或物料的煅烧速度)与各点散热情况的综合反映。或者说,不管底火的形状、厚薄如何,均是窑内风量分布的结果。因此,如果窑内的通风情况假设为理想状态的  相似文献   

16.
张斌 《水泥》1982,(11)
偏火是立窑生产中常见的不正常现象之一,也是影响立窑熟料产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生产中如何防止偏火,如何判断偏火及一旦出现偏火后如何及时而有效地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是从事立窑生产的同志所关心的问题。当前,对于如何调整偏火的问题有几种不同看法,但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一压二引三返火”的操作法;另一种是“一挤二引三补火”的操作法。诚然,这两种方法对调整立窑偏火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实践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腰风作为平衡底火、调整偏火、稳定窑情、提高熟料产量与质量的一种方法,已被立窑水泥厂广泛地采用。但不少厂家,由于腰风出风嘴安装高度不恰当,或管道结构设计不合理,风的通断不迅速,人为造成诸多不利因素,严重影响了实际使用效果。笔者曾到江浙皖鲁四省收集有关腰风方面的技术数据,并进行取长补短,优化了腰风设计,在本厂和兄弟厂进行试用与改进,效果较好。1腰风结构的布置形式技圆环形进风主管道(简称环形管)和支路进风管道(简称支路管)的相对位置,分三种结构形式(见图亚):一是上置式结构,其环形管的位置在支…  相似文献   

18.
李兆臣 《水泥》1991,(7):26-28
机立窑闭门操作后一般可提高台时产量10%以上,熟料标号可达到550~600号,可使标准煤耗降低到135千克/吨熟料左右。不仅如此,出于实现了闭门操作,窑内工况稳定,窑面粉尘大为降低,基本消除了结边、炼窑、偏火等不正常窑况,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为减轻。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立窑生产水平及设备运转率,改善了劳动环境,实现了安全文明生产,降低了废气含尘量。为实现机立窑闭门操作,在工艺上和控制方面都采取了许多技术措施。因此在看火操作上也与习惯操作方法不同。闭门操作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有立窑水泥生产企业7000余家,其中机立窑企业占85%,其水泥产量占立窑水泥的90%以上。鉴于机立窑所占的绝对优势,本文针对机立窑企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同时提出立窑企业如何逐步走向现代化、实现“由大变强”的对策。 1 立窑企业现状 据调查及有关统计资料,我国机立窑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列于下表:  相似文献   

20.
0前言在机立窑生产熟料的过程中,实现加料速度、上火速度和卸料速度的相对平衡,是保证机立窑热工制度稳定的关键。其中,对上火速度的控制,体现在操作中就是稳定“底火”,控制好窑内物料高温层的位置与厚薄,避免出现“偏火”现象。但因立窑生产技术的先天不足,其在银烧过程中多少总会存在着中心通风不良、导致“底火”不稳定、发生“偏火”、熟料不能速冷及f-CaO偏高等问题。目前,大部分立窑锻烧过程中对热工参数缺乏必要的监控,操作工凭经验获得的常常是滞后的信息,因而无法及时对饭烧制度进行调整上调整过程中容易引起熟料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