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道整治工程水下根石探测技术是黄河下游防洪保安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解决根石探测技术问题,及时掌握根石的分布情况,对减少河道整治工程出险、保证防洪安全至关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重在难题,从美国引进了“X-STAR全谱扫频式数字水底剖面仪”。通过对大量的现场探测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该仪器对探测水下18m以内的根石分布情况十分有效,经过配套完善和二次开发,基本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条件下穿透淤泥层的根石探测问题。  相似文献   

2.
根石探测技术一直是困扰黄河下游防洪安全的重大难题之一.为此,从工程结构、探测条件等方面分析根石探测的技术难点,阐述了适应复杂工况的浅地层剖面技术.通过对其探测成果与人工锥探进行对比分析证明:浅地层剖面技术很好地解决了黄河根石探测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3.
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是黄河防洪工程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探测技术手段是长期困扰黄河防洪安全的重大难题之一。为了探测坝垛根石状况,治黄工作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解决水下根石探测手段问题,以便及时掌握根石的分布情况与稳定状况,对减少河道整治工程出险、保证防洪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通过根石探测,了解撑握对渭河下游河道险工与控导工程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根石基本情况,对及时补充根石、加固维护工程安全、发挥工程效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人工锥杆探测、水下浅地层剖面勘探根石两种根石探测方法在渭河下游的实践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人工锥杆探测根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果准确性低的原因,以及两种技术适用范围、探测效率、成果精度、安全性与运行费用等方面的优劣,提出水下浅地层剖面勘探根石在渭河下游基本适用,应适度引进、运用与发展,对今后渭河下游开展与提高根石探测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1概述黄河下游根石探测技术一直是困扰堤防安全检验的重大难题之一,为了解决黄河河道工程根石探测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根石分布情况,结合我国国情及黄河河道的特殊情况,在充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及现场试验,研究设计了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根石探测装备。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为了解坝基根石情况,常使用测秆(锤)进行探摸,但是费工费时很不安全,而且往往因工程陡峻探摸不成。针对防洪之需要,我们利用水声学原理,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水下的坝基冲刷探测仪(以下简称探测仪),并经室  相似文献   

7.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在发挥控制主溜、稳定河势作用时,长期遭受洪水淘刷,坝前经常形成冲刷坑,导致根石走失,危及坝垛安全。传统的根石探测方法是采用人工探测,费工、费力,且受水流的影响较大,探测成果不尽准确。2011年5月,引进非接触式仪器(3200-XS浅地层剖面仪、双机RTK移动测量GPS定位仪)进行根石探测,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1998年汛期黄河渡汛安澜,国家安排河南黄河河务局18.6万m^2的根石加固任务。由于根石加固工程一般为水下抛投,无法进行外观验收,在以往的治黄过程中往往发生“河里取齐”的混乱现象,结果是上级屡年下达根石计划,基层屡年报缺石申请,加固任务无止境,影响防洪。  相似文献   

9.
由黄委会水利科学研究院、黄委会科技外事局共同承担的水利部“948”项目“坝岸工程水下基础探测技术研究”(项目编号:965130)验收会于2001年9月28~29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水利部“948”项目管理办公室、国家防办、水利部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清华大学、华北水电学院、中南大学和项目承担单位的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并按规定成立了验收小组.该项目通过引进美国先进的X-STAR水下剖面仪设备,经过消化吸收,针对黄河防洪实际情况,与清华大学共同开发的X-STAR数据处理解释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10.
朱松立 《人民黄河》2001,23(7):24-24
东坝头险工是黄河下游防洪的节点工程,始建于1924年。“九五”期间兰考县黄河河务局自筹资金100余万元对其进行改建,包括平扣石护坡,坝前根石加固,坝面绿化美化等。如今的东坝头险工已成为花园式工程,成为向世人昭示黄河精精神和传播黄河文化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毛主席著作的高潮里,河南黄河职工通过学习,联系实际,创造出了用木竹筏作为探摸险工根石的一种工具。过去用木帆船探摸根石,投资大,每天需开支船工工资四十元左右,操作又不够安全。采用木竹筏以后,每天平均投资仅需四元左右,探摸根石的准确程度和操作安全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它是一项重要的革新。  相似文献   

12.
险工坝岸是防洪的前沿阵地,根石是坝岸工程的基础,根石走失又是经常发生的险情,及时掌握根石的变化情况是保证险工坝岸工程安全的关键。因此,多年来我们坚持了险工坝岸工程根石的探摸工作。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根石位移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根石位移实时监测这一问题,根据河道整治工程实际情况,分析了工程发生根石位移的原因,提出了“根石位移上传 位移传感器法”监测、GPS定位监测、接触式光纤监测、分布式电极监测等8种根石位移实时监测和安全预警技术,并最终确定了较为有效的“根石位移上传 位移传感器法”的监测方案。该方案初步解决了4个方面的技术问题:①如何适应黄河下游河道工程根石位移的特点;②如何确定合理的监测布置原则;③自动化采集和通信技术问题;④如何建立安全评价和预警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4.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最关键的是根石基础的稳定;险工、控导根石坡度达不到稳定要求,是造成工程出险的主要原因;准确及时了解根石坡度情况,是抗洪抢险指挥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普遍采用人工锥探的方法来进行,为了提高根石探测工作效率和准确率,探索出了机械锥探式根石探测的新技术,并提出了该技术推广应用的工作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利》2008,(10):64
技术简介:该系统由超声波探测仪、探测系统载体及液压控制系统、控制软件平台等组成,用于探测黄河水下的根石分布情况。主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6.
《治黄科技情报》1989,(4):56-59,24
为了改变人工探摸葛坝根石的落后状态,尽快与根石探摸仪配套使用,实现机械化探摸作业,1986年我局委托中船总715研究所进行伸缩折臂悬吊设备的研制,并于87年8月制出了第一台样机,之后又进行了二项改进设计于1988年10月交付山东河务局正式使用。  相似文献   

17.
黄河坝岸网罩护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石走失是造成黄河下游坝岸出险的重要原因,也是下游防洪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利用大面积铅丝网将坝岸松散根石罩护起来的防护方法,经室内外动床模型试验和原型试验证明,理论正确,操作简便,能有效防止坝岸工程根石走失,可以在险工、河道整治工程中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8.
根石走失是造成黄河下游坝岸出险的重要原因,也是下游防洪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利用大面积铅丝网将坝岸松散根石罩护起来的防护方法,经室内外动床模型试验和原型试验证明,理论正确,操作简便,能有效防止坝岸工程根石走失,可以在险工、河道整治工程中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在河南黄河的整除抢险工程中,曾采用了一定数量的铅丝笼工。实践证明,铅丝笼是防止根石走失的有效办法,它比散抛石的抗洪能力强,经济上也比较合算。一、铅丝笼与散抛石的比较1.根据我们探摸水下根石的大量资料证明,散抛石的水下坡度多数都存在着凹腰形。如中牟九堡险工  相似文献   

20.
对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的现状及常用的探测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了3200-XS浅地层剖面仪的研制与应用情况。针对仪器设备采购资金未落实、缺乏适应于3200-XS浅地层剖面仪探测的专用船、缺乏统一的探测坐标及相应高程系统等问题,建议: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②申请并落实科技推广专项经费;③研制根石探测专用船;④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