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橡胶集料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董建伟  袁琳  朱涵 《混凝土》2006,(7):69-71,78
本文针对橡胶集料混凝土若干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橡胶集料混凝土的强度随着橡胶集料掺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强度发展较普通混凝土缓慢,橡胶集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仅为普通混凝土的38%至88%,峰值轴压应变为普通混凝土的1.2至1.5倍,相应的能量吸收超过普通混凝土10%至30%.试验同时发现橡胶集料混凝土试件破坏前均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形,表现出很好的延性特征.并根据橡胶集料混凝土的自身材性特点介绍了其在工程方面的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橡胶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加入橡胶构成的复合材料,将其应用于工程中,能拓宽混凝土应用领域。本文综合分析国内外对橡胶混凝土研究现状,阐述橡胶混凝土力学性能、阻尼性能、疲劳性能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声检测方法对掺60目、1~3 mm、3~6 mm橡胶颗粒(粉)的橡胶混凝土进行超声声速及抗压强度测试。试验结果发现:橡胶混凝土超声声速与抗压强度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超声声速随抗压强度的提高而增大,超声声速与抗压强度随橡胶掺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5.
桥梁、公路橡胶板伸缩缝改建方案选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解决桥梁和公路橡胶板伸缩缝损坏、老化的问题,需进行改建。通过改建方案的分析以及对使用过渡段材料的筛选,提出了合理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6.
刘文亚 《市政技术》2010,(Z1):11-13
探讨了橡胶沥青的特性,对橡胶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范围、机械设备组合、混合料的运输、摊铺、碾压、接缝等与普通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不同之处进行了介绍;并以辛樊路橡胶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为例,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金夷威  安国栋  臧然  徐博文  周玲卉 《建筑施工》2023,(5):1029-1033+1037
提出了一种新型自密实橡胶混凝土(self-compacting rubberised concrete,SCRC)材料的配合比,并通过试验研究了橡胶和减水剂含量对SCRC和易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0~4 mm橡胶颗粒同时替换了10%、20%、30%、40%的粗骨料和细骨料,并分别测试了1.4%和1.8%两种减水剂掺量下SCRC的和易性能和力学性能。对新拌SCRC混合物进行了坍落度流动试验、J环试验和V形漏斗试验。检测了硬化后SCRC立方体的7 d和28 d抗压强度。结果表明,使用橡胶颗粒替换20%以下粗骨料和细骨料制成的SCRC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抗压强度。20%以上橡胶含量不利于SCRC取得理想的性能。更多的减水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SCRC的和易性,但对其力学性能影响没有明显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橡胶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群  冯凌云  翟敬栓  杨卫坤  袁宾 《混凝土》2011,(7):91-93,96
试验以C30混凝土为基准.用废旧轮胎橡胶颗粒等体积取代细骨料制成橡胶混凝土,研究碳化时间、不同粒径橡胶颗粒和掺量对橡胶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化3 d后,掺1~3mm橡胶小颗粒和60目胶粉混凝土的碳化深度较基准混凝土最大减小了40%,掺3~6mm橡胶大颗粒的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较接近;碳化7、14d后,掺...  相似文献   

9.
利用富勒公式将三维级配曲线转化为二维平面内任意粒径集料出现的概率,在细观层次上将橡胶混凝土离散为粗集料、橡胶集料和水泥砂浆,建立了橡胶混凝土粗集料及橡胶集料随机分布的集料模型.将橡胶混凝土作为普通混凝土与橡胶集料组成的二相复合材料.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橡胶混凝土二相复合材料模型的轴心抗压强度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能很好地模拟计算橡胶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给出了模型加载过程中的细观应力分布及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橡胶混凝土在单轴作用下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日本隔震技术的新发展与控震技术的实际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候宝隆 《工业建筑》2000,30(11):74-74,78
采用叠合橡胶隔震,由于橡胶只能承受压力,不能承受拉拔力,所以只适用于高宽比3以下,高度60 m以下,重心低不产生拉拔力的中低层建筑.但由于采用了高强度橡胶和巧妙的设计方法,使隔震技术能用于高宽比3~5,高度60~120 m的超高层建筑上,使隔震技术得到新的发展.现举两个工程实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全球大级别的地震频发,引起了人们对这种特殊不安全因素的关注。在国内,用于桥梁减隔震设计技术的各类减隔震装置也纷纷面世。其中,被广泛应用的中小吨位的橡胶类隔震支座就有好几种。这几种橡胶类隔震支座的性能有什么区别,其隔震效果是否一样,是文章将要进行探讨的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综合利用废旧橡胶,同时减轻环境保护的压力,建议将橡胶粉掺入混凝土中制成橡胶混凝土,使废旧橡胶由环境公害的黑色废物变成土木工程领域的绿色资源。橡胶集料混凝土具有轻质、弹性减震、降噪隔音、韧性好等优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全面介绍了这种混凝土的物理力学以及抗冲击性能,为该种材料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齐权 《福建建材》2011,(5):1-2,55
本文主要研究将改性与未改性的橡胶颗粒以不同掺量分别等体积代替砂子成型混凝土。测试其对混凝土工作性及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低强橡胶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低强橡胶混凝土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橡胶掺量和橡胶粒径对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影响,提出了橡胶混凝土强度计算公式.根据实测的应力-应变曲线特点提出了以A为本构参数的单轴受压本构方程.研究发现,A随着橡胶掺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橡胶粒径的减小而减小.最后给出了A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橡胶集料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初探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袁琳 《混凝土》2005,(6):70-76
本文根据橡胶集料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延性好、应变大、抗裂性能强、吸收能量高等特征,基于普通混凝土的理论基础,对橡胶集料混凝土压应力-压应变曲线进行了修正和拓展,初步探讨了橡胶集料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基本性能,给出了该曲线关键点的数值取值范围,本文同时给出在橡胶集料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取0.006时,相同条件下,橡胶集料钢筋混凝土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设计算例。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0,(1):10-15
20世纪后半叶橡胶作为新物种进行大规模试种与开发,成为具有巨大潜力的经济战略物资,并认为橡胶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认知占据主流,进入21世纪以后,则普遍认为橡胶的种植与利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学界开始重新审视与思考橡胶所发挥的价值及其所产生的负面生态效应之间的关联性。立足环境史视角发现,橡胶的大规模引种与开发是在特殊时期被跨文化绑架以及生态扩张的产物,造成了生态恶化的后果。  相似文献   

17.
某框架结构商场设计采用基础隔震,拟选用普通橡胶支座或铅芯橡胶支座,运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两种隔震方案输入EI-Centro波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普通层叠橡胶支座的方案结构在前3个振型中增加的自振周期高于铅芯橡胶支座方案,且由地震引起各楼层的加速度略小于铅芯橡胶支座方案;采用铅芯橡胶支座方案各楼层的层间最大位移略小于普通层叠橡胶支座方案。综合考虑隔震效果、造价和施工等因素,该工程选用普通层叠橡胶支座方案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孟琳 《福建建材》2010,(6):66-67
介绍了像胶沥青碎石封层的特点,各组成材料的要求,基本的施工流程,以及施工中的关键要求,如原有路面的处理,专用的洒布设备,橡胶沥青洒布量的控制、橡胶沥青的喷洒、碎石的洒布和碾压等。  相似文献   

19.
1 概述 国外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大量推广应用,始于六七十年代,而我国的起步则较晚。为正确应用防水涂料,确保其防水工程质量,日本在1974年就开始了JIS标准和IAAS规范的制订工作。我国则基本参照了日本JIS标准,并按照国内实际情况而制订了聚氨酯防水涂料国家标准(送审稿)。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使我们研制出来的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并超过聚氨酯防水涂料国家标准(送审稿)的要求,接近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并且,我们还要使这一研制出来的产品尽可能地降低毒性,降低焦油刺激味,在潮湿基面上有一定的粘结强度,耐紫外线老化有新的突破等优良性能,以期在更广的领域中推广应用。 2 反应原理  相似文献   

20.
1橡胶防水卷材的技术发展橡胶防水卷材是合成橡胶经专业配合压延或挤出成厚度1.0~1.5mm ,宽度1000~1200mm的片材。硫化后(也有非硫化型) ,平铺于建筑屋顶 ,起到防水、防渗漏的作用 ,是屋顶防水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施工简单、质轻、耐老化(高性能EPDM防水卷材可用30年)、造价低(与其它高档屋顶防水材料比较)的特点 ,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经济发达国家 ,其应用已占总建筑物防水面积的30 %。进入90年代 ,我国橡胶防水卷材应用主要集中在中高档的EPDM、IIR、CPE、CR等品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