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1):52-54
目的从藏药双花千里光中首次提取出绿原酸,并鉴定其结构.方法利用70%乙醇对藏药双花千里光药材粉末回流提取,再经过不同溶剂对浸膏进行萃取.将正丁醇相利用正相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TLC(254 nm)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检测其未知化合物的结构.结果检测出未知化合物一个,甲醇重结晶为淡黄色粉末.经红外、紫外、高分辨质谱及核磁共振谱等分析手段鉴定为绿原酸.结论运用正相色谱法从藏药双花千里光中提取绿原酸成分切实可行,为研究藏药双花千里光的主要药效成分做出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4):73-76
八味沉香散是传统藏药复方,由沉香、肉豆蔻、广枣、木香、乳香、诃子、木棉花、石灰华8味藏药组成,是治疗急慢性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常用藏药之一,针对心肌缺血、心绞痛及冠心病等,在藏区临床应用广泛。文章对藏药八味沉香散其单味药的有效成分进行总结,从而对藏药八味沉香散的全方有效成分进行进一步分析;并对其主治功能和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此药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藏药八味沉香散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4)
根据藏药剂型的实际发展规律,发现藏药剂型与藏药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藏医药要发展就必然离不开藏药剂型的支持,藏药剂型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藏医药的推动。要想治疗一种疾病,就必然需要使用药物,这是整个医疗系统发展的必然,藏医药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本文主要从传统藏药发展的优势、传统藏药的不足及剂型改革的必要、藏药药剂改进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作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丁昶  刘加平 《华中建筑》2009,27(3):275-278
藏族传统建筑历史悠久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形式。受到地域环境的深刻影响,藏族建筑表现出浓郁而强烈的高原气息和民族特色。该文从建筑的布局特征、造型特点、构造形态和宗教内涵等方面论述了藏族传统建筑与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相适应的建筑特点及建造方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4)
目的:总结藏医藏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藏医传统辩证口服藏药及辅以针刺及电疗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病例经藏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4%;结论:藏药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建筑》2016,(16)
正藏族建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藏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本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产环境和文化理念在建筑学领域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并在与周边民族和地区文化交往中积极吸收、借鉴先进的建造技术及优美的建筑风格,不断完善自己的建筑风格特征,不断提高建筑的文化元素及寓意,使藏式建筑不仅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写下了不朽篇章。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4)
藏传佛教是藏民族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藏族人民精神文化的主体核心。藏传佛教凝聚着藏族文化的精髓,对藏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藏传佛教的传播过程、传播特点及其独有的特征出发探讨其对群众文化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9)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藏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大量历史文化,其与我国整体文化之间也存在一定关联性。因此,在对藏族进行文化价值分析时,应保证研究人员对藏族历史传说有所掌握,深入剖析藏族历史传说的文化价值。赋予藏族一定文化发展内涵,有效扩展藏族文化传播途径。本文首先论述藏族历史传说,并从历史传说中引出藏族文化价值,逐步提高其他民族人民对藏族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藏族建筑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是我国建筑史上很有特点的一种建筑类型。藏族建筑的伟大成就,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建筑史上也独树一帜。 西藏地处世界屋脊,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十分奇特。在这种极为特殊的条件和独特环境中创造出有着十分明显特点的建筑一高原藏民族的传统建筑。勤劳的藏族人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创造出种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藏族历算是藏族传统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它的存在对于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具有深刻意义。本文初步探讨了藏族历算中的一些性质,其中包含有对数字异名的研究;在汉藏文化交流中详细对纪年中包括对十二宫和二十七星宿之间的关系及汉、藏纪年中的一些推算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