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波速测试技术是地震勘探方法之一,也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原位测试技术.通过波速测试可获得岩土的弹性波速,为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动弹性力学参数、划分建筑场地类别、评价地震效应、估算场地卓越周期及场地土的承载力、定量地划分宕石的风化程度、检测地基加固效果等.简述了单孔检层法等波速测试方法的工作原理及方法.以工程实例说明了波速测试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的应用和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多地震国家,不少地区在建筑设计上须考虑抗震设计问题。场地地基岩土条件不同,强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特点和程度也不同,因而,从地震工程的角度对场地岩土动力条件进行勘察是强震区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际上,有几种主要的调查分析方法:一是近30年以日本金井清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 0 0 1 1 -2 0 0 1在地震影响、场地、地基、基础等部分所取得的进展做了介绍 ,涉及的内容包括主要技术要求、建筑场地类别划分、砂土液化判别、岩土工程勘察要求等。文中还结合工程体会简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岩土工程勘察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国内岩土工程勘察现状,对岩土工程勘察理论与经验、勘察的经济性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天津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实际特点,对天津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涉及的地基承载力、抗震地段划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市政道路工程勘察资料的时效性分析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发展,使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越来越多,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拟建期的勘察资料,节约勘察成本,成为工程勘察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场地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地层和水文地质条件、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场地稳定性评价和地震效应、岩土工程重点分析评价等岩土工程要素进行分析,对比前后各要素,探讨勘察资料的时效性,进而确定勘察点布置和深度,以及取土(水)样和原位测试工作量。最后以具体工程为例,探讨勘察要点,指出利用拟建期的勘察资料应主要考虑4.0 m以内的地层变化,重点勘察路基破损的路段。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湛江市某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对场地地基的稳定性、砂土液化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地基基础选型的建议和有关的岩土参数。  相似文献   

7.
粤东某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的场地地基勘察是该项目施工的重要环节,在多种物探技术方法中,经试验选用高密度地震映像法进行勘探。利用对地震映像资料的分析解译基岩顶板的埋深及起伏,对场地孤石进行解释,最后结合验证钻孔资料进行验证,吻合性较好,为场地地基勘察提供了有利依据,也表明高密度地震映像法在工程勘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住宅楼沉陷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环保局3#住宅楼(7层,地下1层)房屋墙体出现数十条裂缝,裂缝长1~3m,宽度0.1~10mm;沉降缝裂开,宽度100~200mm。根据岩土工程勘察,从工程地质条件、地基土的腐蚀性、湿陷性、冻胀性及场地的地震效应等方面进行岩土工程评价,评价结果与原勘察、设计报告结果对比,并对地基基础方案与施工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3#住宅楼沉陷事故原因。以此工程为例,引起广大勘察、设计、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引以为鉴,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9.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在保证外业和实验资料准确可靠的基础上,报告和有关图表应按合理的程序编制。在客观地划分工程地质层的基础上,正确评价建筑场地条件、地基岩土条件和特殊岩土问题,按照设计和施工要求提供合理适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量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分析、整理,详细阐述了高层商住楼建筑场地地基土的工程性质,主要涉及岩性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地震效应及震动液化等方面,并对持力层的选择、基坑支护、地基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工程对策分析,所提建议与参数均被设计、施工部门采纳.  相似文献   

11.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是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中广泛应用的地震探测方法之一。在工程地质调查中,根据不同的场地地质条件和勘察目的,合理正确地应用浅层折射波法可以取得较明显的岩土工程勘察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阳泉市某采空区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室内外岩土试验和水文地质测试等方法,对采空区的形态及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收集开采资料和调查访问是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达波地震CT技术揭示了波在经过采空区其振幅和波速明显衰减的作用机理,有效地探测了地下采空区的形态分布;钻探技术验证了测绘和物探的结果;注水试验可根据岩土层渗透性的大小确定上覆岩土体的垮落压密程度,系统的工作获得了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采空区的分布情况及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建筑工程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提出了建筑工程中地质特征及岩土工程支护研究。以昆明市某深基坑高层建筑工程为例,从区域地貌与地层结构分布特征、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特征和水文地质与地震效应特征三方面,分析该建筑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特征。采用CFG桩复合地基与基坑围护结构,处理建筑岩土工程。基于加固区与下卧层内的附加应力,确定地基整体沉降量。基坑支护处理选用喷浆土钉墙基坑支护方案,利用圆弧滑动面条分法,确定建筑工程基坑的整体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分析建筑工程地质特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岩体工程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建筑工程基坑内桩的沉降量与基坑水平位移量,提升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以阳泉矿区拟开发的古城小区项目场区为研究试验对象,针对该区域受采煤影响发生沉陷的现状,进行现场实地勘探,利用工程地质调查、岩土工程勘探、物探、原位测试等技术手段对拟建场区的岩土工程条件进行了评价,根据勘探结果,确定了地基的处理手段与基坑支护方法,该勘探成果为施工作业的安全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断裂构造对拟建工程场地的影响,在搜集研究区的相关地质、地震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地质、构造(断裂)调查和物探工作等,查明建筑工程场地及其外围的地质构造、地基土的性质、覆盖层厚度、活动断裂分布等情况,并就断层构造对建筑工程场地影响性进行评价,为评价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的选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智能钻进是智能岩土工程的技术基础,也是岩土工程信息化施工的先决条件,在矿山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及地球科学钻探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智能钻进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以及在钻进过程监测、钻头定位与导航、信号传输、地层岩性实时判别与分级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关键技术及技术瓶颈。建立智能钻进地层实时识别与分级理论,完善智能钻杆有线信息传输软、硬件系统,实现对地层和钻进系统连续监测、分析、评价、控制与管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姜光伟  刘良  郑凯  孙杨  张宇 《中州煤炭》2019,(4):96-103
针对输电线路工程建设中定额岩土分类不清晰所造成的工程造价问题,基于对蒙东地区输电线路工程的多次地质勘察,根据工程现场开挖难易程度及《电力建设工程定额估价表—输电线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规范》、《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等规范,按照土质松散程度、含水量、塑性指数、粒径大小、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等参数对蒙东土层进行了分类研究,分别将粉质黏土、粉土、砂土、砾石、岩石几种岩土体细化为多个等级。将各等级岩土体与电力建设工程中传统的土层分类对比,从而使岩土地勘报告能够直接与输电线路定额直接对应。按照所提出的岩土体分类方法,将蒙东线路工程土质进行归类分析,发现蒙东土层主要为《电力建设工程定额估价表—输电线路工程》中普通土和坚土,占整个土层分类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已经成为岩土工程勘查的常规和有效的物探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常常由于参数选择不当,影响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该文以某岩土工程勘查为例,通过试验确定地震反射波法的工作参数,既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可靠性,又满足了对探测深度和分辨率的要求,并总结了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岩土工程勘查中参数选择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提高了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