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王婉晶 《城乡建设》2008,(10):62-64
数千年锤炼的中国传统礼制文化思想是最具人类社会性,最强调社会秩序的.受中国传传礼制文化思想影响,中国传统建筑形成了内涵丰富、成就辉煌、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  相似文献   

2.
李军  张芳 《中外建筑》2007,(4):71-73
湖南寺庙建筑因湖南佛道文化的繁荣而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体系。通过对湖南最具代表性的主要寺庙建筑的具体阐述,来发掘出湖南寺庙建筑的总体特征和文化,这是湖南传统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优秀的值得借鉴和发扬的建筑瑰宝。  相似文献   

3.
侯幼彬 《华中建筑》2004,22(5):19-19
在世界建筑之林中,中国建筑占有重要的一席。它是世界六支古老的、原生的建筑体系之一,而且是原生建筑中唯一的一支在本土不间断地、完整地走完古代的全过程。清王朝终止后,传统乡土建筑仍然是近代中国广大村镇的主要建筑方式,它以“活化石”的姿态一直延续到近、现代,显现出超长的持久力。它是达到高度成熟的古代建筑体系,曾经跻身世界建筑的先进行列;它也是在近代沦为弱势文化的建筑体系,经历过来自西方的强势建筑文化的激烈碰撞。时至今日,当代中国建筑正迎来吴良镛院士所说的“城市黄金时代”,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市场最热门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美学自身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与革新,美学领域形成了人文主义美学和科学主义美学两大思潮。运用两大思潮中在建筑美学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理论(黑格尔和罗杰·斯克鲁顿的理论),对基督教建筑的光影空间进行了建筑美学解析,认为神圣空间中光影的"建筑美"是客观存在的,且由于宗教想象力的原因使其具有了真实运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建筑类型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文化角度探讨建筑问题,不应该只停留在“风格”研究的层次上。问题的焦点应该是:在建筑与城市设计中如何反映传递文化现象,如何保持文化环境的连续性和特征。建筑类型学,作为一种归类分组的方法体系,是使建筑沿着具有广泛基础、符合地域性及文化特征轨迹运行的可行方案之一。要说明建筑类型学研究的必要,需要首先阐明风格与类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同济建筑”意指以同济大学为核心,在建筑教学,科研。创作等活动中,在学术层面上具有某些特征的建筑现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以及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中国建筑教育和建筑学术的重镇,是中国最有影响,最具实力与活力的建筑院校之一。  相似文献   

7.
张学栋 《建筑》1997,(10):23-24
(一)当建筑师进入创作状态,对建筑的本质和深层背景进行感悟和表现时,建筑文化作为背景,发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面对历史长河的文化积淀,面对复杂的多层次现实需求,面对变幻莫测的未来,建筑师的文化素养或其内在的文化功底,与作品最终表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建筑文化对于建筑师,自始至终都起着隐性或显性支配作用,同时也决定着作品的真正魅力。建筑中最有生命力。最具感染力、最能打动人的东西便是其展现的文化内质。建筑实现物质功能。精神功能,建筑师对工艺技术、材料设备的巧妙动用固然重要,但在其作品中如果没有文化有机…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建筑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历史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随着这文化而兴盛衰亡,世界上现存的文化中,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最古老,最长寿的,我们的建筑也同样是最古老,最长寿的.”梁思成先生这段话耐人寻味之处在于,既然所有的建筑都依附于它的文化,那么中国传统建筑也体现了它所依附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特征,有自己完整的指导思想体系,空间体系和构建体系.  相似文献   

9.
探索真理、传播知识、培养人才、荟萃精英的大学校园,历来被视为人类文化和文明的摇篮、学术和艺术的圣殿。大学校园建筑文化是城市建筑文化最具表现力的特征之一。大学校园文化所体现的那种孜孜不倦地探索真理、寻求知识,追求高、精、尖的拼搏精神,铸就了大学校园文化的精髓,即精英文化。这是西方大学校园文化的实质和内涵,同时也是西方大学校园建筑文化的主旋律。大学校园建筑文化包括了创新性、国际性、地域性、多元性、复合性等多种特性,是本文探讨的内容核心。  相似文献   

10.
北欧现代建筑发展历程简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卫 《世界建筑》1997,(4):12-18
北欧现代建筑有其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并且是不同文化与思想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是人们在文化交流过程中选择与回应的结果。从一些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北欧建筑的与众不同之处,他们的探索与奋斗合资北欧建筑成为欧洲现代建筑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其中最具启发性的也许也说;在建筑现代伦的过程中,如何将外来思想与本地条件相结合而又不失去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很多时候建筑是一门无法定义的艺术。会跳舞的房子、弯曲的住宅或三角形楼房证明建筑并不总是砖瓦的普通叠加。世界各地的游客总是对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情有独钟,不过现在稀奇古怪的建筑也成了他们旅途留念拍照的对象。以下是Uniquedaily.com网推荐的世界10大古怪建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建筑在文化体系和建造体系中长期共同发展,文化体系中的建筑占主导因素。中国"好古"和"鼎新"两种思想并存,导致人们珍惜古物的同时注重其实用性。本文认为古建筑原真性及价值的评判在于是否能够尽量全面地解读其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中国的建筑古迹是一种文化载体,古代对建筑保护的根本理念是维持文化在其中的传承和运转,并让修缮部分在历史中逐渐与原物融为一体。古迹保护的核心目标应重视传承与展示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作为世界独立发展的一支建筑体系,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本文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形式,并探讨了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上文化产生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有5000年的文明史,有90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2亿人口,56个民族,各民族的建筑文化,各具特色,一般所指中国建筑皆以人口最多、分布最广、对其他民族建筑影响较大的汉族建筑为代表。 中国建筑产生发展至今已有七千多年,世代相传,积淀了丰富的文化技术经验,形成了一种独特建筑体系。不幸传到19世纪后期,开始受到外来建筑文化的冲击。现已岌岌可危,行将被外来建筑文化所代替。  相似文献   

15.
顾静 《华中建筑》1990,(2):21-24
在当今的高科技社会中,建筑文化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知识界、建筑界的重视,一时众说纷纭。本文拟从技术学的角度。运用系统方法。通过立体网状系统,对建筑文化的渊源重新进行了探索与思考,揭示二者在发展、变迁过程中的相互性和不协调性。从中发掘未来中国建筑文化的新领域,作一家之鸣。本文的基本论点:建筑文化与技术紧密相联,而且产生同步和相关效应。并依赖技术的发展;从中西技术体系的比较中,吸取获得新的建筑文化思想,探求新建筑文化的趋势。重点在于揭示传统中国建筑文化发展封闭性,究其表现及原因,并得出结论: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之所以仅仅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补修缮,而无创新和开拓,其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体制和长期封建统治的束缚,新时期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必须突破旧体系。才能建立新体系。才能建立以新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社会主义的全方位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梳理陂下古村落历史源流的基础上,通过撷取古村落最具代表性的人文建筑,并结合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以文化为视角,从儒家文化、风水文化、道家文化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古村落人文建筑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文明文化是人类文明文化的主体,而城市建筑文化又是城市文化最具活力及表象特征的物质载体.城市建筑不仅仅只是一般概念上的土木工程,它是城市文化的开启和创造,是城市历史文脉传承的一种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8.
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开发并管理的LEED绿色建筑认证近年来发展极其迅速.其实践性及市场接受度使其成为国际上最具影响的绿色建筑认证评分体系。LEED(评分标准由以下五大系统组成:选址与建筑环境、节水、能源和大气污染、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
百年来中国建筑的变化多矣.我以为最重大也最根本的变化是在过去100年中.我国建筑领域逐步实现了历史性的转轨与转型。于是.在今天的中国到处都可见到两类建筑.一类是老式建筑.一类是新型建筑.前者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后者非中国固有.是百年来建筑转轨与转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一、建筑文化、文化热与文化危机建筑之于人的真正重要性在于它同生命活动本质与内在的关联,或者说,在于它鲜明而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根本的属人性。当代建筑活动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和矛盾,如基本目标的迷失、价值意义的混乱。思想行为的盲目、场所感的消失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缘于对建筑人文价值与人文属性的漠视或遗忘,而漠视和遗忘的原因又显然在于现代人严重地割裂了建筑活动同生命活动的根本联系。因此,重新关注并努力恢复这种联系就成为当代建筑文化建构中最迫切最根本的课题,也是建筑批评的核心任务。在近年来有关建筑的思考和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