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四川烹饪》的忠实读者,看着每期杂志上都有厨师在吐露自己的心声,不由得也让我一次次地回忆起自己的从厨经历。最近,我也经历了一幕幕令人难忘的事。  相似文献   

2.
武红旗 《烹调知识》2012,(10):49-49
目前,很多前辈及厨界同仁都十分推崇创新及创新莱,很多厨师在介绍自己时,往往也不忘在末尾加上一句“擅长创新莱”,好像这是对自己的能力及厨艺的一种肯定与证明。 我是一个普通厨师,经验有限,学识浅薄,但多年的从厨经历却让我对创新菜略有感悟。所谓创新菜,我认为,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眼下厨界同仁最热衷也最为推崇的一件事情。许多厨师在介绍自己时,都不忘在末尾加上一句:“我擅长创新菜。”好像能创新,就是自己厨艺高超的一个有力证明。 笔者只是一个普通的厨师,工作经验有限,学识也浅薄,不过多年的从厨经历,也让我对菜品创新略有感悟。我认为,厨师的创新不是天马行空,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闭门造车。  相似文献   

4.
Q兰大师,您从厨多年,都有哪些方面的心得呢? A我14岁就进入厨师行业,19岁出国工作,还曾经在国内多个大城市工作过,因此精通川菜、鲁菜、粤菜和西餐.丰富的事厨经历,让我了解更多新的原料、新的调料和新的烹饪方法,这些对我转型开餐厅都是大有裨益的.我认为,一个厨师仅抱着挣钱养家糊口的心态不行,而是要把职业当成一种事业来做.从厨的道路苦且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执着地全力以赴.我非常热爱厨师这一行,平时也没有其他的爱好,可以说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厨房,即使现在自己当了老板,我也经常和下面的厨师交流做菜的心得.现在部分厨师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经常去喝酒打牌等.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在这些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那么花在工作上的精力也就相对减少了.  相似文献   

5.
学艺     
邓开荣 《四川烹饪》2001,(10):26-27
厨谚:师傅领进门,学艺靠各人。在我们饮食行业,几乎每一个厨师都有一段自己难忘的学艺生涯。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也像很多从十年动乱中走过来的年轻人一样,从一场噩梦中醒过来,重新审视自己,再度拾起荒废的业务和技术,开始了艺海无边苦作舟的追求,参加了从三级厨师到特级厨师技术职称的考核。当年那一道道考核菜品就像一道道门槛,为了学到每一道考核菜品的烹调决窍,自己不断地寻师访友,同时还到处去打探观摩。听说李跃华老师做麻婆豆腐这道菜有独到之处,我便特意去拜访了他。说到李老师,那可是我的老熟人了。那还是1959…  相似文献   

6.
出国去闯闯.顺便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怎么样,这好像是我们年轻厨师心里边普遍装着的一个梦,而我却有幸于2001年走出国门,在澳大利亚事厨4年。在此,我想借《四川烹饪》的一角,把自己这几年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也算是给各位同行朋友实话实说吧!  相似文献   

7.
《四川烹饪》2011,(2):62-63
编辑老师:我是一名在外闯荡了12年的女厨师,读了贵刊2010年第6期中"过客"写的参赛文章,这里我也想把自己的一次参赛经历告诉大家。去年重庆举办了一次厨艺技能大赛,我老公帮我报了名。因为长年事厨于二线城市,我平常见到的东西也不多,所以不知道自己去参赛该做什么菜好,于是就专门请教了一位厨界高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既没有多少年厨龄也没有名气的厨师。我只想把我当厨师的一些经历写下来,一是留作纪念,二是这些经历可能对同行们有所启发。三年前,我高考落榜,于是便从县上来到成都学厨。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后,我在市郊一家经营江湖菜的餐馆找到了一份活干。这家餐馆规模不大,但生意倒还红火,我在那里一干就是一年。这一年里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我却从这家餐馆学到了几十种江湖菜的做法。一个星期天,我和原来烹饪培训班的几位师兄聚会。交谈中感觉几位师兄如今都比我混得好,其中张全最为风光。他说:"我在一家餐厅干了半年,学了一手江湖菜…  相似文献   

9.
我是齐齐哈尔人,学厨后一直在本地饮食行业工作。由于最近几年工作不好找,并且我们这样的小厨师工资也不高,再加上看到身边的朋友都纷纷去外地发展时,我心里也开始不安分起来。2002年,我和好友小李终于迈出了外出事厨的步伐,我去了省城哈尔滨,小李则去了辽宁锦州。  相似文献   

10.
入厨中原     
往事如烟,回想起我当初学厨的事,心中真是感慨万千。1991年初中毕业后,我便随着村里的人一同到洛阳的一家工厂打临时工。那时候因为自己没有技术,所以只能做一些卖苦力的活。但自己当时年轻气盛,看不惯厂里那些正式工对我们乡下人吆来喝去的,于是就想去学一门技术,以找回自己的尊严。当时我的理想是当一名驾驶员,可是跑到驾驶学校一问,光学费就要好几千元。我家里的底子薄,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我便只好另作打算。后来听朋友说,现在厨师这个行当挺吃香的。我当时听了心里一亮,就想去学厨,再加上从电视上看到大酒店里的厨师挺神气…  相似文献   

11.
如何才能做好厨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只说我的理解:菜做得好就是好厨师吗?我感觉不是,或者过去是,将来一定不是。打个比方,一个学生天天按时去上学就是好学生吗,一个大夫天天坐在医院给别人看病就是好大夫吗,我觉得不是,只能说,他是学生,或者是大夫,按职业划分,他在做他那行的事,厨师也一样,我们做菜,也是做厨师应当做的事,在后厨修脚就不是厨  相似文献   

12.
《四川烹饪》2011,(9):59
餐饮工作时间: 12年目前情况:卞氏菜根香旗舰店小吃房主管在接受我们采访时,李琳显得有些紧张,并一再说道:"我事厨十多年了,从来都没有接受过媒体的采访,我感觉自己的水平还很低……"李琳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她有着女人的矜持和温婉贤淑。作为一个活跃在厨房一线的女性厨师,李琳是这样评价自己的:"不管我做得成功与否,我都喜欢厨师这行。"她说自己的叔叔、妹妹和老公都是厨师,自己一直都认为厨师是一个比较不错的职业。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感谢信     
《烹调知识》编辑部: 值此《烹调知识》创刊20周年之际,我仅以一个从厨35年厨师的名义向贵刊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 曾记得1983年,当时我33岁,是从厨15年的中年厨师,担任长沙市红云川菜馆的厨师长,因我手下有20多个厨师,在领导经营和烹调技术指导上我都有一定的压力。一次在邮政报刊书摊上偶然发现了新创刊的《烹调知识》杂志,我如  相似文献   

14.
提起心理学,人们很难把它与厨师的工作联系在一起,而最近去采访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管理处食堂厨师长、京城名厨刘殿卿师博时.他讲自己一生从厨经验时却说:“厨师也要懂心理学”。而且六十多年的从厨生涯中,他就是这么要求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四川烹饪》的编辑们:读贵刊已经有许多年历史了,起因是本人的舅舅是一名从厨多年的特级师傅。我也是因为烹饪对我有莫大的吸引力,才辞去公职投入到这一行当中来的。我由以前翻一下贵刊到现在很认真地看和学,这是一个过程,同时也可看出贵刊的吸引力。初入此行时,我什么样的烹饪刊物都看,但后来经过反复比较,我发现《四川烹饪》上介绍的各种菜系菜肴及做法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的酒店、宾馆、小饭馆和不同级别的厨师。说实话,从《四川烹饪》杂志上我学到了许多新菜。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万物都是通的,就看你怎样去研究它了。经过自己七、八年的实践,我也创出了一些受顾客喜欢的菜品。这里我就将其中的几道菜介绍给贵刊。 湖北荆州市沙市区第六中学宿舍 陈彬  相似文献   

16.
来信照登     
编辑老师: 我是一名山东的厨师,32岁,厨龄有15年之久,但我是感觉自己厨艺平平的,原因就在于一直没有得过名师指点.  相似文献   

17.
武文 《美食》2009,(11):34-35
常州的菜品以精细著称,常州的厨师也颇有几分儒雅气,而名厨刘国钧便是其中的一位典型代表。刘国钧自己有一段文绉绉的名言:“要做一名优秀的厨师.主要是“厨德、厨艺、责任、心态”。我用这八个字严格要求自己,勉励同行和徒弟,因为这八个字的内涵,是一个优秀厨师的必备素养。”  相似文献   

18.
张建明 《四川烹饪》2009,(12):35-35
我今年37岁,从厨也有15年了,对于“40岁厨师”这个话题,我有太多的话想说。  相似文献   

19.
军中学厨记     
记得初中刚毕业那一年,我就想跟着已是特级厨师的父亲学厨。但父亲却执意要我念高中,并告诉我说:“不干咱这行不知道这行的苦。孩子,你还是多念书长出息吧!”就这样,父亲当时就打消了我学厨的念头。高中毕业后,我参军步入了军营。可是怎么也没有想到,我和厨师这行硬是有不解之缘,尽管进了军营,结果还是当了一名“伙头军”。下面,还是让朋友们来听听我在军中学厨的故事吧。馒头变成刀削面新兵连的日子很苦,好不容易盼到分配的那一天,本想到连队去可以学习一些过硬的军事技术,谁知连长却突然宣布:"你是厨师的儿子,多少有些厨艺…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家族里最没有"出息"的孩子,因为家族里做公务员、教师、工程师、医生的很多,就我一个做厨师的,有段时间自己对于这点还是很在意的。然而,现在的我无比坚定:美食带给我的欢愉是目前为止最大的一项,没有之一。从事自己热爱的行业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当然,这几十年的厨房经历也是冷暖自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