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赵庆昌 《山西建筑》2010,36(2):325-327
主要以西阳河特大桥为依托工程,介绍了在高墩大跨径预应力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悬臂施工线形控制中的理论分析、参数修正和施工高程控制方法,并提出设置短期预拱度与长期预拱度的方法,以保证成桥后的桥梁线形符合设计目标线形。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修建越来越广泛,主梁下挠是成桥预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采用MIDAS/Civil软件对四川省某桥进行建模仿真分析,采取经验法计算施工预拱度、成桥预拱度和30年收缩徐变预拱度值,通过预拱度理论值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此算法是否正确和确保桥梁具有较富余预拱度,提供一种解决下挠问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长联多跨连续宽箱梁桥,由于跨数多,全桥施工需经过多次合龙。因此,在此类桥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主梁线形(包括横向线形)则显得更为困难和重要。以某一联十八跨四线悬浇连续大断面箱梁桥为例,论述了长联多跨连续梁桥施工监控技术,阐述了挂篮变形合理取值及悬浇节段立模标高的确定原则,采用MIDAS CIVIL6.7.1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该桥施工全过程,并根据现场实测值不断修正计算参数,得到各节段施工预拱度,提供合理的悬浇立模标高,以确保成桥线形及内力与设计相符。  相似文献   

4.
京沪高铁连续梁桥支架施工预拱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预拱度的合理设置直接影响到分段施工桥梁的正常合龙、成桥的线形美观以及列车行驶的平顺性、安全性.京沪高铁梁桥具有自重大、混凝土等级高、刚度大、预应力度高、列车通行速度快、频次高等特点,对线形要求更为严格.并且多采用大节段、支架施工,有必要对其预拱度的合理设置进行研究,以满足梁桥的线形和内力要求.通过对影响预拱度的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对京沪高铁连续梁桥预拱度的设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跨度钢箱梁步履式顶推施工控制是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安全,成桥线形和应力符合设计要求的关键。本文以官溪河大桥主桥为工程背景,对大跨度钢箱梁步履式顶推施工控制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对全桥施工过程进行分析,研究顶推施工过程中主梁线形和应力的变化规律,确定各梁段施工预拱度。制定现场施工监控方案并开展施工中线形和应力实时监测,通过对理论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表明施工过程中全桥线形和应力控制良好,施工过程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6.
黄继荣 《广东建材》2009,25(10):48-49
以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成桥线形满足设计要求为目的,将参数识别法和绝对挠度法应用于某混凝土连续刚构箱梁桥的施工监控中。通过对该桥的变形及标高进行监控,最终成桥线形流畅优美,完全达到了规范的要求。对该类型桥梁的施工监控的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申建标 《山西建筑》2010,36(34):335-337
以四跨一联客运专线悬浇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Civil6.7.1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该桥施工全过程,并根据现场实测值不断修正计算参数,得到了各节段施工预拱度,提供合理的悬浇立模标高,以确保成桥线形与设计相符。  相似文献   

8.
张鸣  秦向杰 《山西建筑》2007,33(8):281-282
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悬臂浇筑施工的研究,阐述了线形控制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Kalman滤波法在线形控制中的应用,指出线形控制的关键问题在于合理确定梁段施工预拱度。  相似文献   

9.
提出大跨度桥梁的合理成桥监控方案,有效确保各悬浇阶段内结构的成桥线形,对于保障桥梁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桥梁悬臂施工中的各项流程,提出了包括施工图复核、工艺实验、墩应力测试、线形监测在内的12种合理成桥的主要监测内容。以主梁立模的标高部分为例,将梁端实际标高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在浇筑完成与张拉完成后,梁段结构的变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成桥后,梁体底部的线形符合设计要求,桥面实测标高与设计值的误差相对较小。在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即使纵向预应对变截面箱梁的竖向位移控制不够,但是在预应力的约束作用下,各个梁段被连接成结构整体。为行业中同类桥梁的合理成桥监控与分析方法提供了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于挂篮悬臂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来说,主梁的成桥线形主要取决于施工过程的控制。变截面连续刚构桥的建成要经历一个较长而复杂的施工过程,结构体系也会随着施工过程发生变化。为确保合理线形,需设置准确的预拱度和具备完善的线形监测体系。对设置预拱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了涪江一桥的分析模型。结合合川区涪江一桥的现场监控实践,对线形监控成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公轨两用钢主梁斜拉桥——上海市闵浦二桥为工程实例,给出了采用悬臂拼装施工方法的公轨合建钢主梁斜拉桥的施工仿真计算方法。按照实际施工过程,采用Midas/Civil程序,建立了闵浦二桥主桥的空间计算模型得到主塔偏移变形、主梁内力以及主梁各节段的制造预拱度与施工预拱度。经仿真所得计算结果,为此类型桥的施工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拱形连续箱梁设计新颖,结构复杂,施工监控难度大。该文以武汉南太子湖大桥为例,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全桥仿真计算模型,系统研究了拱形连续箱梁桥的线形和应力控制技术。监测结果表明,桥面标高的最大偏差为14 mm,轴线偏差为6 mm;成桥时,最大压应力为7.02 MPa,各截面混凝土下缘没有出现拉应力。实测数据表明南太子湖大桥的成桥线形和成桥后各截面应力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
某高速公路连续刚构大桥的施工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子金 《山西建筑》2007,33(9):312-313
介绍了主桥监控内容,从箱梁立模标高的计算和预测、箱梁挠度测量两方面阐述了主桥监控方法,并对主梁施工结构、施工监测过程、主梁施工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使桥梁施工切实按设计要求进行,从而使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青海地区主跨560 m的海黄大桥为依托工程,基于桥位附近气象站近5年气象数据,采用热传导原理对海黄大桥的钢梁、混凝土桥面板、斜拉索和桥塔温度场进行模拟,提取并分析了不同部件温度作用。基于此,采用杆系模型计算了组合梁斜拉桥在最大双悬臂和最大单悬臂2个关键工况下的温度效应。结合施工误差控制范围,给出了各部件施工控制的最佳时间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太阳辐射作用下,钢梁、桥面板、斜拉索和桥塔的有效温度和等效竖向线性温差变化规律相似,但数值相差较大,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部件温差较大,混凝土桥面板与与斜拉索最大温差为10.8 ℃,在斜拉桥设计细则规定的范围内; 拉索与主塔的最大温差为10.2 ℃,大于规范建议的温差值; 组合梁的等效竖向线性温差可达14.9 ℃,超过中国规范取值; 温度作用下,主梁位移日变化最大可达87 mm,主梁标高控制宜在19:00—6:00进行; 塔顶偏位可达54 mm,塔顶偏位监测宜选择凌晨2:00—10:00; 索力变化值达施工控制索力的4.4%,在施工控制中应当避开8:00—20:00; 在海黄大桥施工控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温度作用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东海大桥是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施工难度高,施工工艺复杂。详细阐述了预制箱梁海上新的吊装工艺和控制方法,包括吊具设计、浮吊改造、运输驳改造。通过实践的考验,对类似桥梁的施工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核心任务是对各种误差进行分析、识别和调整,并对结构未来状态作出预测。为了准确地预测下一未浇筑梁段的预拱度,采用简化的Sage-Husa自适应滤波算法建立预拱度预测模型,对德天铁路跨线大桥主桥施工预拱度进行分析,比较施工阶段各梁段箱梁底实测标高与理论预计标高,监控结果显示两者误差控制在15mm内。简化的Sage-Husa自适应滤波算法在连续梁桥施工控制中的应用是有效的,且易于工程实现,可推广应用于其他类型桥梁的施工控制中。  相似文献   

17.
结合江苏省内某高速公路全线桥梁的定期检查及病害调研,总结了底板纵向裂缝的一般特征,探讨了底板纵向裂缝对空心板梁桥结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根据空心板梁桥底板纵向裂缝的分布性状、板梁底板厚度不足及板梁自身渗漏水等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底板纵向裂缝的灌浆处治技术,该技术方法具有主动封闭纵向裂缝、抑制板梁渗漏水进入裂缝内部以及防止预应力钢绞线锈蚀的优点。该处治技术可以提高空心板梁桥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具有普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最后,阐述了灌浆施工工艺、流程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刘永福 《施工技术》2012,41(5):45-47,64
城市桥梁架设时的限制越来越多,特别是施工时临时用地的征用难度越来越大。针对这种情况,柱式墩简支梁桥梁体架设时利用桥梁下的用地形成运梁通道,架桥机采用两端高低起梁提升方法和斜向提梁施工技术,克服梁长大于桥墩、盖梁净距的问题,完成墩下提梁安装,形成了一种新的梁板架设工艺。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施工技术特点,主要工艺流程,施工参数确定,施工技术要点,以及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梁拱组合式桥梁吊杆内力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梁拱组合式桥梁成桥状态目标的优化分析,可以得到不同施工阶段合理的吊杆内力。结合嘉兴市迎宾大桥主跨工程实践中施工控制分析,介绍了成桥状态的最优化原理及施工优化分析方法,为同类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