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其技术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结合国内外移动通信发展的最新趋势,本文对5G移动通信发展的背景、网络特点及实际应用领域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重点论述了富有发展前景的6项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包括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毫米波(millimetre waves,mmWaves)、大规模MIMO技术(3D /Massive MIMO)、认知无线电技术(Cognitive radio spectrum sensing techniques)、超宽带频谱和多技术载波聚合(multi-technology carrier aggregation)。本文还对5G网络实际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分布式无线电和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尤肖虎  赵新胜 《电子学报》2004,32(F12):16-21
研究了分布式无线电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在分析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相关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针对未来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将使用多人多出天线(MIMO)、多载波传输技术、光纤无线电技术、移动IP协议和2GHz以上的工作频点进行网络构架等需求,探讨一种新型的广义小区式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结构、无线资源管理模型和切换算法,  相似文献   

3.
对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的发展、特点,及其包含的技术内容作了介绍,并展望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可能涉及的几种核心技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智能天线技术、MIMO技术。  相似文献   

4.
软件无线电在未来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新技术、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已经开展。下一代移动系统必须支持多种无线接口和多种业务,这表明软件无线电在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网络和协议的角度阐述软件无线电在未来移动网中的应用,探讨在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对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4G)的起源、发展、特点,及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并讨论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可能涉及的几种核心技术:OFDM、软件无线电以及智能天线技术,最后提出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空中接口在多址方式上将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1992年5月,Joe Mitola在美国通信系统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软件无线电(soft radio)的概念,这是一个以现代通信理论为基础、以数字信号处理和宽频带技术为核心、以微电子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的无线电通信体系结构。也有人将其称为软件可定义的无线电(soft-defined radio)。这个新技术概念很快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意。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开发在最近十来年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引发了包括军事通信、个人移动通信、微电子以及计算机等电子学分支领域人士的普遍兴趣和极大热情。人们都认为,在未来的移动通信中,软件无线电将改变传统观念,在智能化、  相似文献   

7.
秦荣 《现代电信科技》1999,(3):26-29,38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在通用的开放式无线电智能平台上,通过安装不同的软件来完成各种通信功能。软件无线电系统适用于多个频段,可灵活地改变工作模式,能与不同体制和标准的各种设备互通和兼容。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包括多频段多波束天线、宽带射频(RF)信号处理、宽带A/D变换和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等。目前可实现的软件无线电系统水平较低,但这一技术已在军事和商业无线电系统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必奖成为移动通信中的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软件无线电技术及其发展概况,并着重列举了其在当前通信领域以及在未来第四代移动通信(4G)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同步码分多址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是基于同步码多址技术(SCDMA)的未来陆地通信系统,它广泛采用了智能天线和软件无线电技术,工作于IDD方式,系统向下兼容在中国有广大基础的第二代GSM网络,同时支持电路交换和分组数据交换业务。TD-SCDMA相对于第二代移动通信和其他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建议,有更好的频谱利用率,并且支持更为精确的接力切换概念和系统切换的概念,未来的系统将工作于ITU为IM  相似文献   

10.
TD-SCDMA及TD-LTE的未来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快速进步,使社会对于无线电频谱的需求更加旺盛。缩小数字鸿沟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共同要求,将经过全球协调的无线电频谱用于国际移动通信(IMT),是在世界范围内发展IMT系统的重要一步,是ICT行业未来发展标志性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针对移动M2M业务的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感器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相结合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但现有的3G、LTE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目标是人与人(H2H)通信,没有针对机器间(M2M)通信特点进行优化,难以适应M2M业务复杂的应用环境和海量的用户容量。文章针对移动M2M业务的优化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面向M2M的移动通信系统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感器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相结合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但现有的3G,LTE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目标是人与人(H2H)通信,没有针对机器间(M2M)通信特点进行优化,难以适应M2M业务复杂的应用环境和海量的用户容量。本文对面向M2M业务的移动通信优化技术进行了探讨,同时对3GPP在M2M优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吴冰冰 《通信技术》2012,(10):50-51,54
光纤承载射频(ROF,Radio over Fiber)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通信技术,它能有效的将光和微波技术结合在一起,具有大容量、低成本、易安装等优点。在移动通信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得到更丰富的传输带宽、无缝的覆盖范围和低功耗的传输效能。如果将ROF技术与现有网络技术融合起来,可以达到共享昂贵器件、集中控制、降低成本、动态分配网络容量的目的,也可以使移动通信的成本更低,集成化更高。主要介绍ROF技术的特点、ROF的关键技术、着重介绍ROF技术在网络融合中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东杰  杨家玮 《电子科技》2011,24(9):87-90,93
围绕ETSI近几年提出的数字无线电标准TS 102 361(Digital Mobile Radio),TS 102 490和TS 102 658(Digital Private Mobile Radio),阐述了数字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的近期进展。主要分析了DMR标准和dPMR标准的起源、技术特点、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将这两种标准与我国现存的其他数字无线电标准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现状,分析了两种标准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王翔 《通信技术》2012,45(7):7-9,13
战术通信网需要多播技术以支持多种组播应用,如情形感知、任务协作等。无线通信可为战术通信网组播通信提供支持,但其可靠性不高,不能直接应用,必须加以控制。为此,研究了一种利用IP多播路由和转发服务提供端到端可靠数据传输协议,即面向否定确认的可靠多播协议(NORM)。深入分析了NORM协议的反馈确认、拥塞控制、包级FEC等关键技术。在结论与展望中,提出了这一领域的难点和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ROF在无线宽带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建国  徐力  郭华志  何良 《光通信研究》2007,33(1):15-17,36
文章从光载无线通信(ROF)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ROF在未来无线宽带移动通信中的多种应用方式,包括ROF技术在多体制无线接入重载中的应用以及ROF在无线移动网络中实现基站与光网络节点设备的互联等.总结了ROF的技术优势,提出了有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分析和研究了移动通信系统与无线电导航雷达系统互干扰网络拓扑结构、信道传播模型、动态仿真方法以及干扰计算方法。以cdma2000和LTE系统为例,给出了互干扰系统仿真方法和仿真结果分析,为中国边界处移动通信系统和国外导航雷达的合理共存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频谱资源是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关键资源,世界无线电大会(WRC)作为ITU终极政策法规制定的权威机构,深刻影响移动通信产业的长期发展战略。2019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19)就5G毫米波频段、太赫兹地面通信频段的划分和高空平台通信(HAPS)新增使用频段等议题达成共识,同时确定了WRC-23的议题研究方向。根据WRC-19 IMT议题的结论,以及WRC-23IMT相关议题的研究内容及目标,结合IMT产业未来发展需求,提出了国内频率规划及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微波光子学注重微波与光子在概念、器件和系统的结合,典型研究包括微波信号的光产生、处理和转换,微波信号在光链路中的分配和传输等。其研究成果促进了新技术的出现,如光载无线(RoF)通信、有线电视(CATV)的副载波复用和光纤传输、相控阵雷达的光控波束形成网络以及微波频域的测量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移动通信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WCDMA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对3G以后的未来移动通信应支持的业务种类及网络价值链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未来移动通信可能采用的网络结构和组成形式。最后,对影响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支撑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