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防汛指挥系统通信分系统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防汛指挥系统通信分系统包括卫星通信网、微波通信网、集群移动通信网、蓄滞洪区预警反馈通信网四部分,它的任务是为计算机网络和其他各种通信业务(语音、图像、数据)提供透明通道,完成水情信息的上传及分发、工情信息的上传、灾情信息的上传、国家防办与流域及各省市的异地防汛会商、防汛调度指挥和水利防洪工程单位之间的联络、蓄滞洪区警报信息的传递及反馈等七个方面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通信系统,主要满足工程管理单位日常办公、业务管理对通信的要求,为防汛抢险的指挥调度、科学决策提供可靠安全的语音、数据、图象通信保障,与淮委等有关防汛单位的计算机联网,为工情、水情的传输提供数据传榆通道。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黑水河流域通信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简单介绍。黑水河流域梯级通信系统由光传输分系统、程控交换分系统及通信电源和配线分系统等组成,是黑水河流域梯级综合自动化的支撑系统,为消防监控、管理信息(MIS)、大坝监测、程控交换系统、水情测报系统、工业电视等提供传输通道。光传输分系统由一个核心环网和部分支线链路组成,程控交换分系统包括调度交换网络和行政交换网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驻马店水利局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利用 SCDMA(无线宽带通信技术)实现水利防汛通信的应用,给出了 SCDMA 网络结构,描述了 SCDMA 在信息化系统中的作用和特点,详细介绍了办公自动化、语音水利防洪调度通信、水文信息采集及水情汛情数据的传递、重点部位的远程视频监控、集群应急通信等功能的信息化系统.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驻马店水利局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利用SCDMA(无线宽带通信技术)实现水利防汛通信的应用,给出了SCDMA网络结构,描述了SCDMA在信息化系统中的作用和特点,详细介绍了办公自动化、语音水利防洪调度通信、水文信息采集及水情汛情数据的传递、重点部位的远程视频监控、集群应急通信等功能的信息化系统。  相似文献   

6.
水利系统中应用超短波通信组建门多,从通信需要而言,除能提供一言堂3的水利通信业务外,还能在汛期主时传递水情信息,沟通防汛调度通道。它具有组网灵活,通信质量可靠稳定,主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通信专网是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的配套项目。引黄工程线长、点多、面广的特点决定了引黄工程通信专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万家寨引黄工程通信专网共包括光纤通信系统、数字微波通信系统、集群通信系统、一点多址通信系统、程控调度交换系统、电源系统及通信网监测监控系统等7个系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通信专网。通信专网采用了多种通信方式,主要满足引黄工程沿线生活区的行政管理,水利量测站的水利量测,隧洞、埋涵等输水建筑物的安全监测,5个泵站的自动化控制、行政调度、图像监控,联接段9个检修阀、3个减压阀的自动化控制以及日常引水沿线检修的通话需求。实践证明,万家寨引黄工程通信专网的建设是比较科学的,能适应当前引黄工程的要求,并为今后大型输水工程通信专网建设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胡家岸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中,新增测水量水信息自动化建设,该项目利用、通信、计算机、程控交换、遥测遥控等现代技术,配置相应的硬、软件设施,建立了通信传输、计算机网络、信息采集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了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采集以及对水工建筑物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9.
发展骨干通信网 服务水利信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巍 《北京水务》2002,(2):38-39
1北京水利骨干通信网的发展方向 1.1水利行业的通信特点 北京市水利通信网面向市水利局及其下属业务单位,强调保证本部门正常运转的特殊需要,广泛应用于防汛指挥、供水调度及水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随着水利行业信息化的发展,通信承载业务已由过去的语音通讯和低速数传,扩展到中高速数据、图象、语音传输于一体的综合业务.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 信息是水利建设及防汛管理的依据,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实时水情数据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传送到各级水利信息部门和防汛调度指挥部门。而这一切都必须以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基础。MOTOROLA的水利调度和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将提供水情信息、工情信息、旱涝信息和灾情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和信息处理,为各级水利部门进行防汛抗旱、调度  相似文献   

11.
王世民 《治淮》2000,(2):15-16
一、概述 始建于80年代初期的淮河防汛通信网为淮河干流水情信息的传递、防汛调度命令下达以及抗洪抢险的指挥联络等提供了及时可靠的通信保障,充分体现了“通信是防汛的生命线”。为了更好地发挥防汛专用通信网在防汛抢险与防汛调度中的重要作用,水利部淮委从1999年开始,在淮河流域组建ETS无线接入通信网,从而使得淮河防汛通信网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北京市稻香湖景区上庄新闸自动化系统中闸门监控系统、水质监测系统、配电设备系统的结构特点、功能、主要设备的配置以及现场应用问题的处理.该系统利用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多种先进的监测监控设备,将上庄新闸的水情、水质、工情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工程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为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工程建设管理开始由传统型的经验管理逐步转换为现代化管理。加强非工程性措施的建设,利用通信、计算机、程控交换、图文视讯和遥测遥控等现代技术,配置相应的硬、软件设施,建立通信传输、计算机网络、信息采集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采集,水工建筑物的自动控制,作业现场的远程监视,工程视讯异地会商及办公自动化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文信息采集系统包括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工情信息采集系统和旱情信息采集系统,它是国家防汛决策系统的基础.水文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完成水情、工情、旱情、灾情信息的采集和报送.其中,水情信息的采集由基层报汛站完成,并负责以数据通信方式把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输入水文分站的计算机系统,由水文分站负责完成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话传信息的数据化和形成传真文件;工情信息的采集由基层防汛部门和工程管理单位负责完成,并负责以传真、话传和数据通信方式,把采集到信息输入地市防办的计算机系统,由地市防办负责完成信息的汇集、整理和话传信息的数据化;旱情信息的采集、报送,除水雨情信息仍由水情部门负责完成信息的采集和报送外,土壤墒情、地下水动态等旱情信息,原则上应由县级抗旱部门负责完成管辖区内的信息收集并报送给地市防汛抗旱部门,由地市防汛抗旱部门负责完成信息的汇集、整理和输入计算机系统.  相似文献   

15.
马荣国  刘春 《中国水利》2007,(23):57-58
以Lonworks设备网络化技术构造水闸泵站的现场监控网络,以Webservice技术构造水利信息化管理平台。阐述了系统架构设计和实时监控系统设计。所构建的闸群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和开放的数据管理平台,为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采集和智能决策,为水资源调度和防汛决策指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水情测报是涉及水文、无线电通信与计算机等综合性的学科。随着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使卫星通信网与甚高频通信网互连,将诸多的水文测站(雨量站,雨量/水位等测站)与中心站之间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保证数据传输无误。实现水情通信网的高速化、数字化,并从单一的数据(或语音)通信向多媒体通信发展。1 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的水情网为小流域小规模,一般采用超短波(VHF)通信组网方式。此方式适用于中继站数目较少,中转次数较低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随着科技发展,超短波水情数据通信网不仅用在江河湖泊流域地…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发挥防洪工程的作用,力争减少洪灾损失,应努力做好防洪调度与管理工作。珠江流域堤库结合防洪工程体系完成后,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应在广州设立珠江流域防洪调度中心,建立珠江流域防洪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通信、遥测和计算机技术,完成江河、水库、流域内降雨量、水位、流量、闸门开度等水情工情参数的实时采集和处理,以实现防洪优化调度,提高流域的防洪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WAP的水利无线查询系统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无线数据市场和Internet业务都在迅猛增长,新的用户不断增多。水利无线查询系统RWQS(River Wireless Query System)正是利用WAP技术,使移动用户利用无线设备立即访问或交互式使用Internet(Intranet)上的信息和服务.可以实现移动实时水情、工情及气象等信息查询,为各级水利及防汛部门提供一个实时、准备、便捷的移动信息平台,为领导现场及移动指挥调度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姚瑞 《治淮》2009,(1):34-35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20余年的建设,淮河流域防汛通信网已经形成了一个集语音、数据、图像于一体的综合业务网络,为淮河流域的防汛调度和抢险救灾等方面提供着重要的通信保障。而为语音、数据和图像这些载体提供传输通道的,就是数字微波设备。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各水电厂基本完成了机组计算机监控、工业电视监视、大坝观测、水情自动测报、水库调度自动化等工程,怎样把这些独立的自动化工程联结在一起,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使更多的决策人员及时掌握生产和经营情况,本文将介绍一个太平湾电厂,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并就水电厂综合自动化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