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利用外加磁场来强化纳米磁流体真空热管传热的实验研究方法,设计和建立了纳米磁流体真空热管传热测试实验台,并在不同种类、不同强度的外加磁场作用下分别对纳米磁流体真空热管的传热速率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磁流体热管在各种外界条件下都优于磁流体热管和水工质热管;各种磁场都能强化纳米磁流体热管的传热,其中静态直流磁场作用下纳米磁流体真空热管的传热速率提高最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钢水重力热管的传热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实用钢水重力热管最大传热量的理论模型.并在实验室对工业常用的钢水重力热管进行实验研究,确立了计算最大传热量的计算公式,得到了重力热管的最大传热量与管径、倾角、工作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可指导重力热管在工程上安全应用.图7  相似文献   

3.
高效能热管     
据美国航空和航天管理局《技术摘要》1986年4月报道,现正研究一种用在极大空间中的散热系统的热管.该热管具有将近2.5×10~6瓦厘米的传热能力,比目前的热管的传热能力数量级要大得多.该新设计热管辐射传热效率很高,并且结构简单、液体和蒸汽流通面积又大.  相似文献   

4.
1 热管技术简介 热管技术是一门新型传热技术,它是一种利用封闭在管内的物质反复进行物理相变(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的一种高效能传热元件,以热管元件制成的换热器称为热管换热器.  相似文献   

5.
对一种非规则截面的航空散热板轴向槽道热管,分别建立了基于SINDA软件HEATPIPE算法的一维模型和基于QFLOW算法的二维模型,比较了两种传热模型和算法下热管的暂态和稳态传热特性。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对热管平均工作温度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由于一维模型没有考虑热管壳体的周向传热以及热管的结构对边界条件施加的影响,最大传热能力的计算结果小于二维模型。一维模型适于对航空热管进行系统级的初步热设计,二维模型适于对非规则截面热管的定量传热分析。  相似文献   

6.
引言 目前在我国已有很多使用垂直重力热管来回收工业中的余热的装置。其中相当多的装置应用铜—水热管(外套碳钢筋片)。热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热管元件的性能如何。而热管本身的传热性能又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热管内所充的工作液量就是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垂直重力热管不需要复杂的吸液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所以最适用于回收余热装置中。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垂直重力热管,希望通过较简单的方法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倾角对复合中空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复合中空热管传热性能实验装置,对相同充液比(33%)不同倾角(分别为60°、75°、90°)和不同工质(分别为纯水和无水乙醇)复合中空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充液比为33%,工质为纯水和无水乙醇的复合中空热管,倾角为90°时传热性能最佳.实验研究为复合中空热管换热器的工业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热管的工作原理和优点,举例比较热管和一般热交换器在传热、流动阻力、成本等方面的差别.文章提出热管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热交换器,有关科研单位应进行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热管是一种高效的传热元件。特别是无吸液芯的重力热管(又称热虹吸热管),由于它的结构简单,相对制造成本低,应用最广泛,只要有10°以上的倾斜度就可以有效地工作。从热工的观点看,热管在余热利用中,应用于气对气的换热优越性最显著。在气对  相似文献   

10.
在现有生物反应器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反应的特点,采用热管技术高效取热,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旋转热管生物反应器.该反应器采用热管本身作为搅拌轴,热管蒸发段置于生物反应器内,冷凝段采用旋转强制风冷.建立了旋转热管生物反应器的试验装置,以水为模拟介质,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用作搅拌轴的旋转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旋转热管能有效地驱除生物反应热,并得出了旋转速度及反应温度对旋转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关系,这为选取用于高效取热的传热性能最佳的旋转热管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新型热管式导热油加热炉的工作原理,性能及结构特点,该加热炉采用高温热管为主,配以部分中,低温热管作为传热元件,具有独特的优点和显著的节能效果,有着重要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热管技术在内燃机装置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管用于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流阻低,不影响内燃机功率的优点。两相半开式重力热管和两相半开式热动力热管可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热管气门是一种新结构。此外,热管与消声结构的结合可满足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3.
A study on the new separate heat pipe refrigerator and heat pum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 Ling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04,24(17-18):2737-2745
A new separate heat pipe refrigerator and heat pump is suggested based on the general three temperature thermal jet refrigerator and heat pump cycle. Sub-cooled hot water or other appropriate liquid heated by low grade heat sources forms the hot end and another heat pipe containin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ends, adiabatic section of two-phase ejector and throttling tube is as the cold end of the separate heat pipe system. Performance relations for the thermal jet refrigerator and heat pump of such system is analyzed and a method of thermodyna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is recommended. Primary prediction shows the feasibility of such heat pipe system for cold and warm water supply.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半开式自调节重力热管,解决了开式重力热管存在的密封液倒灌和液位失温问题。可广泛应用于电站锅炉排烟及高温工业废气的余热回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显著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郑军  何川  张光辉 《热能动力工程》2012,27(1):43-50,133,134
提出了一种新型拐角式整体针翅回转热管,对该热管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与设计,并对其传热性能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拐角式整体针翅回转热管的轴向温度从蒸发段到冷凝段逐渐降低,最大轴向温差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减小;回转热管蒸发段的管壁温度沿圆周方向上的温差随转速的增大而变大,冷凝段的管壁温度沿圆周方向上的温差随转速增大而变小;回转热管的整体传热功率随转速的提高而增大;当充液率约为15%时回转热管的热阻最小,传热性能最好;吸液芯对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不占主导地位,在低转速工况下吸液芯提高热管传热能力,在高转速下则起阻碍作用;与平行轴回转热管相比,拐角式回转热管传热性能提高了5倍。  相似文献   

16.
首次提出了一种新型可变导热管换热装置,用于增压沸腾流化床发电系统中出灰管的冷却与温度控制。分析与实验表明:在出灰管内灰渣流动不稳定,即外界加热负荷或者冷却条件显著变化时,热管的工作温度几乎不变,能够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热管工作温度随充气量增大而增高,但控制温度特性没有明显改变;与常规热管不同,可变导热管内蒸汽温度沿冷凝段轴向显著变化,蒸汽凝结受到了抑制,热管传热量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7.
自激振荡脉冲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Helmhotz共振腔应用于换热器来增强换热是一种新的强化换热方法。设计了一种换热效果较好的Helmhotz共振腔,并通过实验研究了Helmhotz共振腔对换热器的换热强化效果,分析了水力参数和结构参数对换热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一定结构的共振腔,配以适当的水力参数,就可以产生自激振荡;对于同一结构的共振腔,水力参数不同,产生自激振荡的强弱也不同,随着压力的增加,自激振荡的强度也增加;将共振腔产生的自激振荡流引入换热器后,当自激振荡达到一定的强度时,能够破坏层流底层,从而可以强化换热;Helmhotz共振腔在绝大多数工况下能将管内换热系数提高10%-30%。  相似文献   

18.
The performance of a normal micro gravitational heat pip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models previously developed. An innovative structure of the heat pipe, i.e. the micro gravitational heat pipe with artery, was then proposed in an attempt to overcome some of the drawbacks of the normal pipe. The thermal behaviour of the new type of heat pipe was simulated, and this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a normal micro heat pipe. A performance estimation of both pipes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热管三相复合介质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庆衿 《太阳能学报》1994,15(4):406-408
根据沸腾和冷凝的相变理论,讨论了热管传热介质的品质因素,运用掺杂方法配制成三相复合传热介质,对其提高热管导热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热管原理将燃烧室、蒸发器和换热器集于一体,构成了新型高效热管式加热炉。利用对数平均温压法,对某公司拟建2.0 MW的新型高效热管式加热炉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得出了其主要结构参数,并运用Auto CAD和Inventor软件绘制了二维平面图和三维立体图。所做工作对即将制造的新型高效热管式加热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