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副热带高压及河套天气环流影响,1998年7月上旬巴兰河普降暴雨,烟筒山站出现了历史第二次大洪水。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黑龙江流域2021年夏季暴雨洪水特点及降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夏季黑龙江干流上游发生特大洪水、中游发生大洪水,具有降雨日数多、洪水量级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夏季500 hPa北半球极涡势力偏强,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明显,阻塞高压长期存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偏南。在这些异常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黑龙江流域降雨异常偏多。  相似文献   

3.
根据葫芦岛市1971-2015年逐月环流特征量、NOAA海温、逐日降水、NCEP等数据资料,研究分析了葫芦岛地区夏季干旱成因及大气环流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反气旋式距平场为葫芦岛地区夏旱年上空的控制特征,槽区偏北,中高纬一脊一槽明显且水汽通量辐散异常显著,低纬印缅槽变浅,亚洲热低压和上空上升运动明显减弱,副热带高压、大陆高压及阿留申低压增强;葫芦岛地区夏旱年春季,大陆高压增强和印缅槽减弱,中高纬槽底位置偏北且葫芦岛上空上升运动减弱,这些因素对触发降水均产生负作用。  相似文献   

4.
1渭河历史洪水 1.1洪水成因 黄河中游暴雨有其独特性,它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制约下,由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受特殊的地形环境影响直接引发。渭河流域暴雨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高纬度西风槽、青藏高原热带高压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5.
2016年长江洪水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 《人民长江》2017,48(4):54-57
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等海洋、大气环流、气候因子共同影响,2016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降雨异常偏多、暴雨过程频发,发生区域性大洪水,部分支流发生特大洪水。详细分析了2016年长江洪水的暴雨成因、暴雨特征以及洪水特点,深入剖析了长江中下游水位持续偏高的原因,并提出了关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变化的5点启示,以期为灾后重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2010年长江暴雨洪水成因及与1998年洪水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洞庭湖与鄱阳湖两湖水系、长江中下游干流附近、长江上游嘉岷流域和汉江上中游先后出现强降雨过程,长江流域大多地区相继发生洪涝灾害,造成长江上中游区域性较大洪水。通过分析比较2010年长江上中游区域性洪水与1998年流域性大洪水,发现2次洪水在气候背景和大尺度环流形势上有共同之处:① 都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次年,只是强度上有明显差异;② 夏季风偏弱;③ 台风偏少;④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显著偏强、异常偏西。但也有明显差异:1997/1998年秋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偏多,而2009/2010年秋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偏少;1998年汛期亚欧中高纬度地区稳定存在东西两个阻塞高压,2010年汛期上述地区未出现明显阻塞形势。  相似文献   

7.
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指热带北部与温带南部之间的过渡带,大约在北纬15度至30度之间(北半球)。副热带高压是围绕地球一圈在副热带生成的高压带,它有几个中心,是大气环流的一环。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的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能造成我国大范围的旱涝。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4,(6):37-39
介绍了2013年7—8月黄河中游的降雨、径流、洪水情况,分析了形成黄河中游雨水情的环流特征、热带气旋活动等气象因素。结果表明:①降雨的主要特点是时空分布极不均匀,西北部降雨偏多、东南部降雨偏少,7月降雨量异常偏多,8月高温少雨,先涝后旱;②黄河中游干、支流7月出现了多次中小洪水过程,8月黄河中游未出现明显的洪水过程,水情平稳;③7月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多低压槽活动,同时黄河中游大部分时间处于副高外围584 dagpm线边缘,使得黄河中游7月降雨过程多,降雨量异常偏多,而8月500 hPa欧亚大陆西风带环流平直,锋区偏北,黄河中游大部分地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环流控制,形成了高温少雨的天气形势;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路径均偏南,未对黄河中游降雨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滦河流域地处欧亚大陆东岸,降水及气候特征主要受鄂霍茨克海域附近中纬度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而北极涛动(AO)和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通过影响中纬度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来间接影响滦河流域的降水过程与气候特征。本文利用大气环流过程、空气比湿、位势高度变化及海表面温度异常等数据,对2009典型干旱年的大气环流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影响干旱发生相关因素的监测,可对地区干旱的发生做出预报预警,为相关部门抗旱工作的决策部署及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96.8”和“63.矿暴雨洪水是河北省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两次特大暴雨洪水,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惨重损失。分析比较两次洪灾的差异和成因.对于防灾减灾有重要的意义。1天气形势的比较、63.矿暴雨是在大尺度环流形势极其有利于暴雨发生的条件下形成的。在500百帕图上马拉尔地区维持一个稳定的切断低压和长渡槽,贝加尔湖为一阻塞高压,日本海到热带高压稳定,日本以南洋面6308号台风正在北上。华北地区为一根深的低相,连续三个西南低涡北上影响我省,加上台风与副热带高压间偏东急流和西南急流提供的丰富水汽,而造成了持久的特…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分钟和小时资料、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1°×1°再分析资料及卫星云图资料等,对2020年8月3—4日黄河下游一次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环境场、触发机制和中尺度系统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登陆、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加强和冷空气影响是产生大暴雨的有利环境场;β中尺度对流系统(MβCS)的形成和维持是造成强降雨的直接原因;强降雨第一阶段上升运动中心在中高层,是由云体范围大而孤立的MβCS造成的,地面辐合线、低层冷空气提供了触发机制,水汽主要来源于副热带高压边缘和东南沿海;第二阶段上升运动中心在中低层,径向垂直环流的形成使上升运动持续发展,强降雨是由多个对流云团合并而成的MβCS造成的,TBB(云顶亮温)梯度大,地面辐合线、风切变提供了触发机制,水汽主要来源于东南沿海。  相似文献   

12.
记取“96.8”抗洪经验教训做好新时期防洪保安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96.8”暴雨洪水概况 1996年8月上旬,受8号台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南下冷空气的共同作用,河北省中南部发生了1963年以来的最大暴雨洪水,也是20世纪第3位的特大暴雨(仅次于1963、1956两年)和第7位的大洪水(小于1963、1956、1939、1954、1917、1924六年)。这次暴雨洪水的特点是:历时短,强度大,来势凶猛,致灾性强。  相似文献   

13.
7月21-24日受副热带高压和5号台风“海棠”减弱的低气压外围暖湿气流及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河北省中南部地区自西向东、由南而北地出现了入汛以来第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简称“05·7”暴雨洪水,现对“05·7”暴雨洪水简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环流特征对比分析得知,闽西北盛夏的异常旱涝与同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欧亚中高纬度西风带环流特征等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春季(3月-5月)的西太平洋副高强度、东亚槽强度等对盛夏异常旱涝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范围海气相互作用,在特写下垫面影响下形成区域洪水。通过大范围海温异常特征和不同区域海温特征与嫩江洪水关系的分析,表明副热带高压的活动与太平洋热状况有密切的联系,提示了下垫面能量的储存对长期洪水变化的主要作用。利用前期太平洋关键区稳定的海温指标作嫩江长期洪水预报,找到了一条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黄河流域24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英国气象局Hadley气候预测和研究中心的月平均海温资料等,分析2018年7月黄河流域降水异常特征和大尺度环流特征,并进一步探讨海温对降水和环流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8年7月,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41.5%,为2000年以来第二多,其中兰州至托克托区间、山陕区间、泾渭河、汾河偏多明显。(2)2018年7月,欧亚地区大气环流出现明显异常,南亚高压异常加强东伸,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异常偏北,东亚中高纬环流呈现“西低东高”的形势,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一带受低压槽控制,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偏北,中高纬不断分裂南下的冷空气与副高西北侧的暖湿气流在黄河流域交汇,造成流域降水整体偏多。(3)前期春季异常偏冷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以及持续偏暖的中纬度北太平洋海温是造成大气环流以及黄河流域降水异常的重要外强迫因子。  相似文献   

17.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事件。利用实况观测资料以及再分析数据对此次干旱过程进行特征分析,并探索其成因。结果表明:长江流域2022年夏季总面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3.7%,为1961年以来第二少。进入7~8月高温迅速发展,平均气温及高温日数均为历史同期最多。高温少雨导致长江流域干旱迅速发展,干旱日数普遍达20 d以上,中旱以上站点同样为历史最多。由于6月下旬南亚高压偏强,副热带高压北跳偏早,使得长江中下游梅汛期降水量偏少。7~8月长江流域长期处于强盛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北方冷空气无法南下,也不利于南方水汽在长江流域辐合。高压内部强烈的下沉运动使得流域出现长时间高温少雨。此外,晴热天气使得流域蒸发量显著加大,进一步加剧了长江流域的干旱。  相似文献   

18.
《人民长江》1995,26(12):29-31,34
1995年长江中下游暴雨洪水预报长委水文局水文气象预报处11995年6~7月长江中下游大洪水的特点1995年入汛以后,欧亚地区中高纬的西风带形势以经向环流为主,在西风槽的带动下,冷空气活动频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脊线位置,与多年同期平均比较,又表现...  相似文献   

19.
王伟  张鑫 《安徽水利科技》1999,(3):10-11,13
因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稳定在25°N附近,沿淮一带有切变线维持,淮河流域1996年11月上旬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冬季暴雨洪水,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该文对其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并揭示暴雨洪水的成因和内在规律,为防洪抗灾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1暴雨分析1.1持续性强降水的成因分析受特殊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初秋持续性降水是渭河流域多发的天气现象之一,而像2011年持续时间长,暴雨范围大的持续性降水却比较少见,其发生发展是与大气环流异常有密切关系。2011年9月5日第一次强降水和洪峰发生时,500hPa欧亚中高纬度环流形势为两脊一槽型(图1a),贝加尔湖到巴尔喀什湖为一长波槽,西太平洋副热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