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空间发展基础。本次研究在构建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三生"空间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定量测度生活、生产、生态空间的耦合互动关系,结果表明,穿芳峪镇乡村"三生"空间发展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大部分村庄仍未完成从高耦合向高协调的转变,乡村"三生"空间整体呈现"高耦合低协调"的发展状态。由"三生"空间评价分析可知,乡村旅游业是推动"三生"空间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本研究为实现乡村振兴,推动镇域乡村"三生"空间协调发展,优化"三生"空间格局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构成了城市的"三生空间",其优化与协调发展对于宜居城市建设尤为重要。文章首先从城乡规划学角度出发,基于北方平原地区"三生空间"的特点,提出"三生空间"优化的目标;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景观格局分析和空间分析等理论方法,构建"三生空间"评价体系;最后以北方平原地区的深泽县县城为例,探索"三生空间"评价及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丰富城市"三生空间"评价及空间优化的研究理论,同时为类似区域的"三生空间"评价及路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城乡发展的重要结构性转变。鉴于此,文章以重庆南岸区为例,运用"三生"空间(生态-生产-生活)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重庆市南岸区乡村生态空间脆弱、生产空间受限、生活空间不便三个关键问题;构建以乡村振兴目标为导向的"三生"空间规划研究体系;提出具体乡村生态空间开发保护与空间管制方法、产业组合模式选择与构建、乡村居民点体系完善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三位一体的乡村空间规划策略,以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乡村规划中对于"三生空间"协调问题的讨论集中在宏观与中观层面,而对于微观"乡村社区"中的这一问题及相关规划方法的研究则很少见.研究基于发达国家的规划和管理经验,分析了乡村社区规划中的"三生空间"协调的目标,并梳理了面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具体规划方针与措施.研究意在为乡村社区规划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参考,让三生协调的发展思想在微观尺度的乡村规划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新时代乡村有效治理模式,以调动多元主体参与村庄建设为核心的共同缔造理论应运而生,并在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几个试点村付诸实践。共同缔造理论是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抓手,以调动居民参与意识和能力来开展的。而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以下简称"三生空间")构成了乡村完整的人居环境。鉴于二者之间有着以人居环境为交集的内在联系,若能将共同缔造理论应用于村庄规划中"三生空间"的三种要素(以下简称"三生要素")优化,会为我国乡村治理创新提供全新的视角。本文以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叩官镇董家楼村为例,试图以乡村"三生空间"为微观层面研究对象,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共同缔造理论作用于"三生空间"各个要素,探索乡村"三生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进而促进乡村宏观治理水平改善,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6.
伴随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城乡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乡村空间在此期间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成为城乡工作的总要求。"三生空间"的协同布局是乡村空间充分发挥功能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以乡村空间优化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庐江县汤池镇为案例,对三类空间的发展进行了现状梳理与总结,分析"三生空间"的协同程度,最后对三类空间的优化以及"三生空间"如何协同发展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运河的成功申遗,为运河流域乡村地区的振兴发展带来机遇,与此同时,运河流域乡村空间发展困境和振兴需求也成为社会多方关注的重点。运河流域广袤的乡村地区拥有独特的绿色生态和文化历史,是三生空间相互交融、相互关联及相互依托的地域。但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下,运河流域乡村出现生态环境恶化、传统农业衰退、青壮劳力流失等乡村空间发展问题,亟需进行乡村空间重构路径研究。基于此,本文分析总结运河流域乡村三生空间的现状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乡村三生空间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要求,提出通过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构建生态廊道、严控污染排放优化生态空间;通过优化居民点布局、完善公服配套优化生活空间;通过规模化生产、发展运河特色产业的方式优化生产空间;通过协调融合乡村三生空间引导乡村振兴。并选取镇域乡村进行实例分析,以期为更大范围运河流域乡村三生空间的重构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空间重构是引导乡村"三生"空间达到新平衡,实现乡村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以杭州市西湖区绕城村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为例,系统梳理了规划前村庄"三生"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空间重构的总体策略,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进行土地整治,从生产空间整备与引导、生活空间改善与提升、生态空间修复与拓展3个方面着手,实现"三生"空间的融合发展。对当下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的双重背景下,传统村落面临着新的挑战,亟待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发展途径.文章引入了"三生"的概念,以"三生"协调为切入点,指出了"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对河南省麻地川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现存问题和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杨力  王蕾 《城市建筑》2022,(1):39-41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乡村的发展问题一直处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领域.产业发展作为乡村的经济支撑,也是影响乡村空间活态化的关键因素.本文聚焦产业资本介入下的乡村空间活化,通过对乡村"三生"空间的研究,充分了解乡村空间的发展需要.针对乡村发展中的一系列空间活态化问题,以礼泉县大阳村为例,将"三生"空间整合的思想引入乡...  相似文献   

11.
该文基于当前"多规合一"规划背景,以湖北省宜昌市车溪村规划为例,从乡村"多规合一"的内涵理念出发,进行"多规合一"乡村规划实证研究,探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融洽的乡村"多规合一"规划统筹方法。对乡村规划中多种规划的矛盾和冲突进行协调,以生态空间为规划图底,重视对生态用地的管控,实现生态包容共生;推进乡村产业有序合理升级,高效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优化乡村人居环境,凝聚乡村人气,传承民俗文化遗产,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和谐的土地利用格局。实现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推动车溪村经济文化建设,促进乡村空间城乡和谐发展的目的,同时也为构建多规协调的乡村规划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安徽建筑》2022,(1):35-36
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文章以构建"三生融合"的"乡村蓝图"为目标,通过明确主要问题,以保障生态空间、重构生活空间、激活生产空间为路径,实现了界首市未来乡村振兴的空间一张图,为界首市乡村发展提供了空间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顺应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新要求,突出严寒地区乡村特色,文章以黑龙江省为例,从"三生空间"的视角出发,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自然断点、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来进行乡村多功能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乡村各功能发展水平具有等级差异和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并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多功能分区,就此,文章也提出一些分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黄土丘陵沟壑地貌约束下的特色村落正面临严峻的生态和发展的挑战,优化其空间结构以突破瓶颈并实现振兴,尤为重要.本文以杨家沟村为例,通过空间分析建立生态重要性、生产适宜性、生活适宜性的评价体系,按照"生态—生产—生活"优先递减顺序,划分出"三生"空间功能布局.并联系实际,提出杨家沟村生态空间安全绿色、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三生"空间相互转化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在产业园区与周边乡村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三生"空间体系,紧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优化"生态-生产-生活"功能布局的思路和方法,旨在为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园区升级、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湖北省荆门市蔡院村为研究对象,从地方性角度出发,发现乡村建筑存在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三个维度,并具有"三生一体"的内在机制。在解析地方性和三生一体概念的基础上,从乡村建筑的生活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及"三生"功能价值之间的关系分析地方性的乡村建筑"三生一体"的自有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持续性空间改造策略,以期为美丽乡村地方性表达和可持续性发展探寻一种有机系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三生融合是乡村景观空间的基本格局,识别生态格局、优化生境网络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乡村生态环境的基本途径。【方法】基于土地覆被类型遥感解译,识别乡村三生空间及生境类型分布;依托MSPA方法识别生态斑块,采用InVEST模型评价斑块的生境质量,并结合三生空间类型提取生态源地;综合运用ArcGIS的栅格计算器及Linkage Mapper工具箱进行生态廊道、夹点、障碍点的识别。【结果】进一步整合出江宁区四片区-五组团-多廊道-多节点的多层级复合式生境网络格局,将其作为构建区域乡村生态本底的基础。【结论】在尊重三生空间融合的前提下,基于定量及空间定位与定性研究,初步形成乡村生境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梳理主体功能区、国土空间规划、三生空间的衔接逻辑:①明晰三者在未来规划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主体功能区作为"过去"已基本形成的规划制度,未来应作为规划编制的战略背景;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当前"最核心的空间优化手段,是未来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生空间承载百姓民众对"未来"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是规划实施的空间载体和优化目标;②梳理上层战略意志的渗透与反馈路径——上层战略指导主体功能区分区定位;主体功能区作为战略背景,其战略意志由国土空间规划继承;国土空间规划通过"三区三线"分区管控意志,指导"三生空间"的数量分布与空间布局;百姓民众对"三生空间"的诉求反馈,影响上层战略的制定;③厘清三者国土空间分区的衔接逻辑——"四区"是空间战略分区、"三区三线"是空间管控分区、"三生空间"是空间活动分区。探索未来以主体功能区为战略背景、国土空间规划为核心规划手段、三生空间为空间优化载体的国土空间优化路径,期以形成过去—现在—未来相衔接的国土空间优化合力。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下的广东省乡村地区空间管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不仅为乡村地区的复兴和城乡关系的重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我国长期以来"重城轻乡"的发展导向造成了城乡二元的发展格局,空间资源及其管治过于集聚在城镇空间,乡村地区发展滞后,即使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其城乡差距也仍然明显。文章立足城乡融合发展视角,提出新时代以乡村地区功能多元化发展、与城市形成互补优势为基本思路划分乡村空间,并通过在广东探索强化空间规划引领、优化乡村三生空间、构建城乡空间网络等具体措施,以期建立城乡新型关系并实现城乡要素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特色小镇的时代背景下,该文在乡村公共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提出"乡村设计"概念,以此为中介指导学生在地域、文化、民俗、空间等多层面进行全局性的设计,论述了"乡村设计"的必要性和主要方法。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2017谷雨杯"乡村客厅"教学实践中的三组作业为案例分析了以"乡村设计"为中介的主要教学过程及特点,继而提出重复性的实地调研、渗透式的知识补充、寻找设计切入点、研讨空间策略等为特点的、以"乡村设计"为中介的乡村公共建筑设计的探讨性教学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