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亮  武成辉  陈涛  林翰志  晏波  肖贤明 《化工进展》2016,35(Z2):340-346
我国城镇水体污染严重,本文根据城镇黑臭水体污染与生态修复治理技术现状,分析得出水体缺氧是导致城镇水体黑臭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及复氧措施在治理黑臭水体时的重要性,介绍了水体原位复氧具有对水体扰动小、修复效果明显和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但常规复氧措施存在工程规模大、设备运行昂贵和后期仪器维护贵等问题。结合CaO2在黑臭水体原位治理过程的高效释氧、强化微生物活性及释放羟基自由基等特性,简述了CaO2对黑臭水体中有机物、重金属、氮磷营养元素及硫化物等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与修复效果;通过归纳CaO2在黑臭水体修复过程中的不足,建议在CaO2对污染物的降解机理和缓释型CaO2复合释氧剂等方面应加强研究;指出缓释型CaO2复合释氧剂在城镇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治理中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黑臭水体已成为水环境的突出问题之一,严重破坏人居环境,影响城市形象.巨野县会盟景观带是中心城区的一条重要的景观河流,然而整治前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其溶解氧(DO)浓度较低,氧化还原电位小于-200 mV,氨氮含量大于15 mg/L,属于重度黑臭水体.项目开展了巨野县会盟景观带黑臭水体系统性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提出了外源减排及截污、内源清淤及消解底泥、水动力恢复、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5个方面系统性治理方案.工程完成后消除了黑臭水体,恢复了河道排水、防涝及景观等功能,河道水质指标优于黑臭水体标准,实现了环境生态综合提升的预期目标,为类似水体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阳主排洪渠是海沧区新阳工业区的主要河道,外连马銮湾海域,2018年前水体污染严重,部分河段底泥上浮、发黑发臭,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及城市生态平衡。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是一项长久性的系统工程,本次黑臭水体治理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思路,主要包括:截污工程、清淤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在完成排口截污、清除河道底泥以改善现有水质现状的条件下,建设生态修复工程重构河道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平衡及水体自净能力。以新阳主排洪渠综合整治为例,探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丰元  叶慧敏  栗勇田 《广州化工》2023,(11):149-151+158
针对河北某河道黑臭水体的污染来源和污染现状,采用“强化耦合微泡曝气膜技术+组合生物修复技术”的基本技术路线进行治理,解决水体黑臭,改善水体生态环境。结果表明,水体水域范围内卫生整洁,无臭味,水体透明度得到明显改善,河道水体中COD、氨氮和总磷水质指标由治理之前的63 mg/L,6.53 mg/L和1.28 mg/L分别下降至38 mg/L、0.93 mg/L和0.29 mg/L,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V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5.
对池州市南湖黑臭成因分析后,针对性地提出工程治理的措施,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统筹处理初期雨水污染问题,系统运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增强水动力、生态修复等技术措施治理南湖黑臭水体,利用模型分析整治后南湖水体有效流动区域可达75%,通过定量计算验证整治后可消除外源污染物对水质的影响,工程实施后南湖水体消除黑臭,水生态恢复,实现南湖长效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广东化工》2021,48(5)
针对观景苑内浜的黑臭水体,创新性地采用了软围隔河道内截污技术,辅以MBR膜生物反应器岸上强化技术、河道原位反应器生态修复技术和底泥疏浚技术对水体进行治理。运行结果显示河道水COD削减率28%~69%,氨氮削减率高达90%~97%,总磷削减率78%~87%。彻底消除了观景苑内浜的重度黑臭,将水质提升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GB3838-2002)。观景苑内浜治理工程投资107.40万元,年运行费用约10.22万元。  相似文献   

7.
刘敏  左倬  王嘉伟 《净水技术》2021,40(12):97-106
通过物理结构修复、水质生态净化、生物群落恢复3个方面系统性地总结上海市在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相关生态修复技术及要点.目前,上海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物理结构修复主要涉及河道平面调整、断面设置、微地形塑造、生态护岸建设、硬质护岸改造等技术;水质生态净化技术主要包括生态浮床技术、微生物净化技术、曝气增氧技术及其他新型的集成技术;生物群落恢复技术主要涉及陆域生态措施、水生植物恢复构建、水生植物投放等相关措施.文中旨在全面总结各类技术的同时概括其技术要点,为构建完善的黑臭水体治理体系、规范上海市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方案设计、巩固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成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前城市水体黑臭已成为我国城市水环境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本文简单阐述了城市水体"黑"和"臭"的成因,对黑臭水体主要治理技术进行总结,包括清淤疏浚、底泥原位处理、曝气增氧、植物修复、旁路处理和活水补水等。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程,需"一河一策",多管齐下,长效治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研究了城镇河道治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从生态清淤、人工增氧、生态净化和生态护岸技术等方面,系统综述了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思路和技术,通过进一步的优化,可形成适合于城市黑臭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陈平  倪龙琦 《化学工程师》2020,34(5):63-65,37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道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河道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针对于黑臭河道的成因,利用曝气技术可向水体中充氧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综述了曝气技术的种类及其应用和研究进展。其中利用曝气技术与生态修复技术(生物膜、生物促生剂等)协同作用治理黑臭水体且其作用效果远大于单独使用曝气或生态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河道黑臭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普遍现象。本文应用某公司自制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武汉某条黑臭河道进行室内模拟净化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模拟实验中,菌剂投加量为3g时,对黑臭水体的COD、TN、TP、NH3-N有相对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NH3-N的降解率均在90%以上。说明该菌剂对黑臭水体的治理有一定的成效,为我国城市黑臭河流治理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组合生物技术对黑臭河道修复的工程应用,采用"曝气复氧+人工水草+高效生物菌剂"技术对连云港东辛农场某黑臭河道修复的中试实验研究。运行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调试与运行,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对COD、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8.9%、80%、73.1%,水体透明度由0.16 m上升到0.6 m以上,溶解氧从0.97 mg/L增长到4.34 mg/L。经中试实践证明,该组合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体的有机污染物、无机盐等,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同时消减了河道底部的黑臭底泥,水质提升至地表水IV类标准,该水体的景观生态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上海城区中小河道黑臭水体修复关键技术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耘  程江  黄民生 《净水技术》2006,25(2):6-10,23
目前在上海城区中小河道黑臭水体修复过程中,应用生物修复特别是生态上程的方法是修复技术的主体。根据对其黑臭的背景分析,发现水体有机污染较严重,河道富营养化趋势较为明显。有鉴于此,在中小河道经先期治理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效生物膜、生态浮床和水生植被重建三项关键技术。指出上海中小河道黑臭的现状决定了采用这些关键技术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14.
王华  杜庆璋 《广州化工》2020,48(13):86-88
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对于市民的生产和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河道生态系统所承受的压力也不断增大。当河水发生黑臭现象时,会引发水体发黑、有异味、水生植被退化甚至灭绝等,进而导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因此对河道的治理修复日趋重要。河道的治理修复的主要方法有物理修复、微生物修复和生态系统修复法,针对闵行区内相关黑臭河道的治理方法进行数据调查和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生物修复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从微生物、水生植物净化与修复、生物-生态工程技术等方面,综述了生物修复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的研究进展,为我国正在开展的黑臭河道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生产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这些物质的不合理排放会直接导致河道污染情况加重。河道中的水是流动的,河道水被污染很有可能会对居民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进行黑臭河道的治理成为目前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生物修复技术是目前治理黑臭河道的重点技术,这种技术投入的成本比较低,并且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主要对生物修复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7.
对池州市南湖黑臭水体整治项目进行分析评价.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治理后的居民满意度进行调查.文章从黑臭水体产生的原因,治理方案以及治理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目前南湖水体整治项目已经完成.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W类水标准.人工湿地公园植物生长良好,植被覆盖率高,运行稳定.周边居民对...  相似文献   

18.
在比较3种传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治理黑臭河道水体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的基础上,阐述了MBR膜法、高级氧化技术、阿科蔓生态基技术、矿化还原治理技术等黑臭河治理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现状,以及预估米拉碳纤维水质净化技术和MSC工法在未来黑臭河治理中的走向,并对黑臭河治理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应以建立和恢复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结构为原则,将一些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经过整合改进与不断创新,借鉴并融合成为综合性的"化学+物理吸附+生物(或微生物)修复"综合技术;充分重视并利用多介质的修复技术、低维纳米材料的矿化还原技术、碳纤维水质净化技术+MSC工法等,并结合零直排、雨污分流、海绵城市等工程措施进行黑臭河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9.
朱小冬 《水处理技术》2021,(4):78-80,85
曝气技术是黑臭水体整治的一项有效措施。综述了曝气技术在国内外黑臭水体治理上的应用,研究了黑臭水体需氧量计算的三种方法,利用组合推流反应器模型思想,结合生物膜降解污染物机理,设计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黑臭河道湖泊需氧量计算模型-改进型组合推流反应器。利用该模型计算商丘某河道需氧量,结果表明整治期间总需氧量为6 305 kgO2,黑臭水体整治前20天需氧量大,占总需氧量的83.1%,因此在黑臭河道治理前期需及时补充溶解氧,为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提供溶解氧条件。  相似文献   

20.
城市黑臭水体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还应高度重视对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解决黑臭水体的问题,这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结合了平凉市中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对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施工技术措施进行深入分析,以不断提高治理黑臭水体水平,维护我国城市的环境,从而实现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