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维诗歌的意象,唯美而清新,思想内涵丰富。试图从其诗歌意象的主要代表:"明月"、"白云"和"空山"三个具体意象来分析王维诗歌的精神内涵,并进一步分析王维诗歌的思想本源,力图说明其诗歌是儒释道思想的交融产物。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王维诗歌的具体意象选取。主要从三个主要意象来分析王维诗歌的特征;第二部分,探索王维诗歌的思想本源,分析儒释道思想对王维创作的影响;第三部分,结语。总结王维诗歌的精神内涵,提出王维诗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唐诗僧皎然的送别诗有200首之多,约占其全部诗歌的五分之二.皎然送别诗中意象众多,主要由两类构成:一类是具有古代文人隐士情怀的意象,主要包括时令性意象、隐士意象、归人意象;另一类是充满禅意的美学意象,主要包括禅者的明月意象、佛家的灯烛意象、禅隐者的"山岳"意象.  相似文献   

3.
纳兰笔下的月意象有着深厚的情感内涵:寄托相思离愁;悼念亡妻;抒写襟怀;表现征人思妇的愁苦。其词自然意象占很大比重,月意象更是频频出现,但他甚少用"满月"、"皓月",而是偏爱"残月"、"孤月"、"冷月"等意象,并将月意象与色调清冷,意蕴凄苦的其他意象进行组合,因而词作笼罩着一层暗淡的色彩,蕴含着悲凉、感伤的基调。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征入手,阐释其诗作的魅力在于将禅学理念巧妙地融合在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中,将诗情画意与禅意佛理融为一体,通过寓虚于实、象中寓理的表现形式,将诗境与禅境达到美学层次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的诗歌中出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意象,如"鸟"、"风"、"山"等,陶渊明将自己的思想付之于这些意象之中,这些意象不但体现了陶渊明的人生态度,也体现了陶渊明的生活经历。在此从介绍陶渊明诗歌出现的背景及相关资料入手,一并阐述了陶渊明诗歌中的诸如"鸟"、"山"、"风"等意象的意蕴及陶渊明赋予其中的个人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北宋著名词人秦观胸有大志,却一生坎坷,他的词就是一部心灵、情感的成长史。他锐敏善感,词风柔婉凄丽。其词情景交融,意象丰富,如"落花"、"飞红"、"流水"、"斜阳"、"浮云""细雨"等。其中以"花"的意象最盛,几乎贯穿秦词始终。在秦观的笔下,早期的花热闹繁盛,中期的花凋残飘零,后期的花飘渺虚幻。以"花"为线索,从秦观词风的形成、不同时期"花"的意象两个方面,探究秦观用情、用心、用血、用泪写就的词中"花"的意象以及蕴含在其中的不同生命情态和强烈的生命抗争意识。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4个方面对"桃花岛"加以阐释:桃花人面——美丽、青春的桃花岛主黄蓉;桃木驱邪与桃花岛的纯洁美好;桃花岛是自由逍遥的仙境;金庸笔下的"桃花岛"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对比研究。对桃花岛意象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有利于对金庸本人和其作品更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翻译实中,诗歌翻译历来被认为是最难、最复杂的翻译活动.对比分析王维的田园诗歌《鹿柴》的六个英译本,结果会发现,译者主体性的存在会影响、渗透并主导对原作的理解、翻译的整个过程.因此,即使同一首诗歌作品,在不同的译者笔下,也会出现不同的译本.  相似文献   

9.
屈原确立的以香草香花象征人格的文化传统,被后代文人继承并演变,其中以宋代苏轼的继承和演变最为圆融、最具时代特色。苏轼继承和发展了屈原佩花与凋花的意象,在佩花意象中的营造氛围、意蕴、指向个体方面都有扩展和变化,在一些凋花意象中有着与屈原迵然不同的引申意义。苏轼对屈原花意象的继承与演变,体现了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也体现了易经中的变易思想。  相似文献   

10.
"阑干"意象频繁地出现在宋词之中,成为一个特定的情感符号,宋人常用以表达复杂的情思。分析了辛弃疾词中的"阑干"意象,并通过对这一意象的解读揭示了他的忧国情怀。  相似文献   

11.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的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以构思新颖别致、意象丰富著称.在她的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主要有"死亡"、"家园"、"自然",剖析这三种意象就能够理解狄金森的诗歌世界.  相似文献   

12.
“雪”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传统意象。现代作家延续着对这一意象的抒写,虽数量不多,却出现了诸多名篇。在他们笔下,“雪”被赋予多样的审美内涵:或抒写生活之趣;或传达怀乡的怅然;或表现苦难的痛楚;或展现人格之关,呈现哲理思考。这些与古典文学相联系,更多的是对其超越与创新。透过现代作家笔下的“雪”,既可以窥探出文学观念、风格的差异、时代对文学产生的影响,又可以展现文学发展的规律性及其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诗人独特的心境改造,自然界中的云在王维山水诗中成为诗人禅思佛理藉以外化的一种对象物,它显示出了诗人那种空灵澹泊,任运无心的禅悟意蕴.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中国古诗意象的含义,针对汉诗英译讨论意象翻译方法。认为由于不同语言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审美观念,意象的翻译过程中出现"假象等值"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5.
中唐的王维以禅入画而作“破墨山水”,对以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王维的生平思想分析入手,阐明禅宗对王维的人生哲学、艺术思想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禅宗对王维水墨山水画风的形成及其对中晚唐水墨山水画的出现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赛珍珠以其在《大地》中对中国农民真实而丰富的刻画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她跨文化的视角为其在作品中探讨东西文化相融提供了可能。而英籍印度裔作家撒尔曼·拉什迪长期的旅居和流散的经历也赋予其独特的"跨界写作"的视角。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对赛珍珠《东风·西风》和拉什迪《午夜的孩子》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现代化进程中"女国民"主体身份的建构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赛珍珠和拉什迪笔下的异质之女性具有颠覆性,从边缘向中心移动,在现代化进程中积极促进了其主体身份的建构。同时,赛珍珠和拉什迪笔下的女性随着历史的变迁充当"移民"的角色,其身份处在永无休止的进化过程中,具有流动性和身份的未论定性。  相似文献   

17.
柳是中国文学意蕴丰富的意象之一,在清真词中它不仅是离别的代名词,也用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吟咏春天,更象征着女性.柳在周邦彦的笔下具有了生命的活力而且涵义丰富,在清真词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论林白小说的意象选择与主题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林白的文本中,刻意选择的意象被大量泛化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法,林白通过镜子沙街等一系列意象折射出其笔下的女性解读世界的方式:而林白文本的小说主题则一再被归结为一种“最引——相遇——逃离”的螺旋式结构,反复印证了人在精神与生活两方面的双重迷茫。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斯蒂芬.克莱恩短篇小说《海上扁舟》所描绘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克莱恩笔下的自然意象大海是冷漠无情的,而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无助的。而小说中加油工之死,则暗示了团结合作以及整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逃离》中"Flora"和卡拉的意象图式在"图形—背景"不断更迭的过程中,被不断切断、重续,造成了两种意象图式的交织叠加、互为映射。并以此构造了精巧的叙事结构,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在意象片断的重组与再续过程中,Flora的形象被不断重塑,其内涵不断丰富,最终形成了层次多重的意象原型,并推动了各角色意象图式的动态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