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性与大屠杀》是当代社会学大师、“后现代主义”概念创始人之一齐格蒙·鲍曼的反思现代性力作.鲍曼在书中提出纳粹对于犹太人的大屠杀绝非人类历史上一次普通的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种族灭绝行为,而是这起惨剧背后的现代性本质要素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书中所提及的现代种族主义之于大屠杀的影响、现代官僚主义与园艺文化的关系、受害者的理性以及道德盲视的社会生产等方面予以分析,进而阐释现代性是如何将大屠杀等非理性行为运作成整个社会的集体行动.最后,结合新时代的形势进行了相关的反思,以期为处于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人们提供摆脱现代性困境的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是我们时代的焦点话题之一。有关现代性概念的界定,纷繁复杂,涵盖了艺术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诸多领域,并且在不同领域有着独特的理论见解。现代性作为一个叙事范式,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现代社会的解剖工具和解释范型。20世纪西方理论学家对现代社会产生的科学霸权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等现代性问题的深刻批判和反思,揭示出了现代性内在的局限性。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既不能简单拒斥现代性,也不能消极地承受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负面效应,而应该借助后发优势,有效规避西方现代性的弊端,建构一套适合中国自身的现代性模式和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时期西方社会学家都对"他者"有所关注,"他者"这一概念随社会学理论发展和现代性的深入而发生着变迁,"他者"这一概念的变迁同社会学家的理论中心紧密相关。论述了在社会理论发展之始,"他者"是以时空上与西方现代社会完全异他性的形象出现,在第二阶段则被诠释为现代社会的非主流群体,核心在于其与理性和话语权上异于主流群体,到了后现代理论时期,对现代性的反思和对主体社会的解构,使得"他者"具有多场所、多时空性,不具有确定意旨。  相似文献   

4.
"韩流"是社会学家对韩国文化风靡、流行的一种统称."韩流"在对朝鲜民族长期边缘化历史和固有文化的批判审视中,成功实现了适应现代市民社会多元需求的现代性转换.今天,一个现代意义的中国市民社会正在发育、成长和崛起."韩流"所反映的东方文化的现代化过程,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是社会学一直关注的对象。旅游的方式、途径、结果都与社会的现代性特征相关,因此现代性是社会学研究旅游现象的一个重要视角。现代性本身的问题导致了现代社会人们对旅游的情感纠葛。  相似文献   

6.
齐格蒙特·鲍曼是当代研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著名的理论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高超的文笔在理论界中独树一帜。近年来,鲍曼的后现代性概念、后现代性与现代性关系及后现代性给人类生存状况带来缺憾等言论,日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对当代西方社会现实和人类生存状况给予了很好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在批判和反思现代性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其哲学基础是万有经验论,其产生是对后现代主义极端的超越,并藉现代自然科学之势发展起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利于人类反思现代性;发展了整体有机论;提出创造性价值观、有序的时间观、平权多样论思想和生态后现代主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顺应了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克服现代化进程中负效应的趋势,大胆地设想了不同于现代主义的后现代社会图景,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努力方向.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所持观点也并非完全正确,对其所主张的有神论应予以摒弃.  相似文献   

8.
对庄子"自由观"的发现与诠释,是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的重要个案。庄子"自由观"是庄子根本的哲学精神。中国现代学界对庄子哲学精神理解诠释有两种进路:一是从"自然""无为"见出"自由""平等";一是从"逍遥""齐物"发现"自由""平等"。文章在梳理分析两种进路的基础上,对庄子现代诠释之进路及方法进行反思:庄子哲学现代化何以可能?文章提出:庄子哲学现代化要得以实现,取决于能在庄子哲学中发现和提炼出"现代性问题",取决于对庄子哲学中"现代性问题"有效而充分的学理性阐释。重要的是,要有跨文化的宏阔视野与比较哲学的阐释眼光,要努力形成具有时代感的庄子哲学诠释形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力图通过分析梁启超、鲁迅和朱光潜的文艺思想,意在反思中国现代性语境与中国汉语表达之间的困境等关系。本文认为,这三位分别从动员大众、启蒙与革命以及语言诗学的角度为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中的汉语表达提供了新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几位作家的探索不仅包含了此后汉语表达在现代性语境所遭遇到的基本问题,如传统、现代、启蒙、大众、个人表达、现代性批判等,而且开创了汉语切入现代性语境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民族化”特征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现代民族国家观念自欧洲原创,标志着欧洲部分新兴资产阶级国家的现代性的形成,中国对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引进与认同则应该是中国社会具备现代性的开始。民族国家意识的出现,也意味着中国近代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的萌芽。然而,在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表现方式不仅不够齐整,甚至迥异于行。本文正是希望在这样的思想文化背景下,探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民族化”特征的历史渊源。1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民族化”的完整表述,是在1940年1月15日他为在延安创刊的《中国文化》杂志所撰写的长篇论文《新民主主…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的反思指的是多数社会活动以及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依据新的知识信息而对之做出的阶段性修正的那种敏感性,作为美国黑人之音,莫里森对美国黑人族群生存状态的认知与反思一直是其作品的灵魂,因而莫里森的叙事成为见证、认知、探索黑人个体改变和美国黑人族群变迁的现代性反思过程的一部分。因此,莫里森的作品对黑人族群自我认知的探索和建构也势必延续到面对此在所做出的选择(修正)。从莫里森及其作品的自我认知主题入手,研究了"我是谁,我在那里,我要去向何方,我如何到达"等问题,分析了莫里森对黑人族群道路的选择与游移,重建与消解。  相似文献   

12.
作为"西方美育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践行模式,中国现代美育是在德国美育、中国乐教传统以及教育现代性的文化语境中建构起来的。以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等为代表的思想巨擘共同奠定了中国现代美育的观念、路径和方法。百年现代美育的中国化进程中形成了情感教育、艺术教育和境界教育三种范式,在"理论"、"人生"、"启蒙"和"实践"四个维度展开探索。世纪性境遇下的中国现代美育由于其强烈的实践品格,而在核心概念、主要命题以及基本功能方面存在问题和偏差,亟需清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目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阵地的民俗艺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民俗艺术活态传承的可能性也成为学界热议的课题。随着现代性的思想观念到来,一方面,现代性否定传统,另一方面,现代性又为传统的继承提供契机,现代社会一切传统文化、民俗艺术的价值都被重新定义。在现代性的话语下,讨论关于民俗艺术功能的现代转换问题。浙江湖州石淙蚕花在满足现代社会中人们日趋丰富的需求的同时,生生不息地进行着活态传承,为阐述现代性文化逻辑下民俗艺术的功能转换与价值转向,提供了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社会起源于近现代反封建、反基督教的斗争,它以追求物质财富的丰富和物质欲望的满足为终极目的从世俗化的向度上看,工业文明的起源与人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密切相关。奢侈是现代性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现代性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现代性社会是奢侈浪费型社会,是消费社会。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张扬一种"文化批评"精神,力图打破传统形而上学的中心性、整体性。随着语言走向世俗化,诗性在枯竭,价值在跌落。在后现代语境中,更应该反思后现代传媒对人们心灵的异化、对社会的肢解。在后传媒语境下分析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兴盛的原因、利弊,并提出如何打通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隔膜,重构民族文学精神之构想。  相似文献   

16.
从沈从文的家庭出身和都市人生体验方面,分析了沈从文的"乡下人"身份意识的形成及自我认同过程.认为正是因为有"乡下人"身份意识,沈从文才能以都市边缘人的身份对都市人生进行深刻的观照与审视,完成一个知识分子对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钦努阿·阿契贝是非洲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创作的作品众多,尤以"尼日利亚四部曲"最为著名,《人民公仆》是其中的最后一部。小说以后殖民创作的视角描写尼日利亚独立后的社会状况,揭露官员的腐败堕落,同时对自己的民族以及民众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普鲁弗洛克”是西方现代派诗歌先驱人物艾略特笔下的“多余人”形象。作为具有异质性、叛逆性和现代性的中国新诗开拓者,穆旦深受艾略特的荒原意识的影响。在对自身的怀疑、否定和绝望之中,拥有可贵的自审和反思精神,并通过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生存环境的深刻把握,塑造了一个分裂、挣扎、残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破碎和变幻的自我,正是一个“普鲁弗洛克”似的“多余人”。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国新文学中,小资产阶级一直是一个“问题场”。将其纳入中国现代性研究的视野。可以考察中国文学中小资产阶级形象谱系的特征和嬗变。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反思新文学的内在演变。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现代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意义上的爱国主义应该是恒常的,政治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任何爱国主义都诉诸民族或国家利益,任何社会政治力量都强调维护民族利益而激发民族情绪或爱国主义情绪.在传统向现代转换进程中,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与传统爱国主义发生断裂并得以现代性重塑,其表达方式呈现出反抗与建构两重属性,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同步展开并同步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