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冯梅  牟江 《四川建筑》2006,26(5):31-32,35
传统山地村镇是人们在百余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中自发建成的,呈现出一种比较原始的自然状态。它们在视觉美学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也存在着丰富的建筑艺术创造的原料和矿藏。文中通过对山地传统村镇的视觉审美分析,来对我们今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山地新建筑风格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2.
传统山地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把我国的传统山地建筑作了归类和分析,并试图通过对其形态成因、形态影响因素的阐述来理解传统山地建筑的形态,以期对我们现今的山地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山地建筑形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山地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作者从形态入手,把我国的传统山地建筑作了归类和分析,并试图通过对其形态成因,形态影响因素的阐述来理解传统山地建筑的形态,以期对我们现今的山地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山地建筑形态初探(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山地建筑形态初探(下)王海松五、地表式传统山地建筑的形态地表式传统山地建筑在我国的分布最为广泛,其形态也极为丰富。不管气候的寒暖、降雨量的多寡、山地坡度的陡缓,地表式山地建筑都能适应。当然,根据各地地形、气候、材料和社会生活方式的不同,地表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山地建筑接地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鉴传统山地建筑接地手法研究的成果,总结分析了结合现代城市和建筑特点的现代山地建筑接地设计策略。在我国许多“平原城市”已经开始向山区扩充的发展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对我国现代山地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域性的回归——重庆山地建筑的生态性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宣蔚  魏晶晶  唐泉 《华中建筑》2010,28(5):40-42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类越来越重视建筑地域性的回归。该文结合一次竞赛实例,试图运用自然生态学等相关的原理,分析传统山地建筑形态的成因,发掘传统山地建筑的地域因素。并从建筑骨架、建筑表皮、自然人文环境等方面,对重庆山地建筑的生态性进行探索与继承。  相似文献   

7.
田波  王巍 《山西建筑》2014,(31):3-4
论述了辽西山地传统景观建筑中月台、神台、点将台、烽火台、关台的处理手法,分析了台在创造山地传统景观建筑的意境和氛围中所起到的作用,指出台通过限定特定空间区域,提供了景观对望条件,点染了山地建筑群特有的意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8.
郭红雨 《华中建筑》2000,18(3):28-29
该文针对近年来在山地城市建设活动中出现的特色危机,特别是山地建筑与平原城市的建筑在对建筑流行形式语言的模仿中日渐趋同、山地城市特色消磨殆尽等现象,指 危机不仅仅是外部形象的特色失落,更是山地建筑意义的迷失。作者认为面对那些为设计而设计的无的建筑,我们必须重新回到山地建筑的原点,追问山地建筑的意义并试图通过分析与帝例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侧面阐释现代山地建筑多层次、多角度的意义,进一步挖掘其在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9.
山地建筑是结合山地地貌特征,依照坡度差异进行建筑布局,取得错落有致的效果,使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相协调的一种建筑形态。其典型特征,是退台式的结构布局及半地下室的空间。在结构处理方面,相比传统的建筑,有其独特的特点。综述国内山地建筑的结构设计时常遇的特点和难点,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并以某山地建筑的具体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该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山地建筑设计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苟平  杨锐 《重庆建筑》2004,(6):12-15
本文从建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讨论,比较分析了山地建筑有别于平地建筑的设计理念、设计思维和设计手法。同时,结合以重庆为代表的山地城市的地理特点与文化特征,系统阐述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山地建筑设计观,强调了利用原始山地环境进行景观创意,因地制宜、联系传统文化进行山地建筑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地景化"的定义与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山地墓园的现状问题,从人的需求、自然生态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等方面阐述了山地墓园地景化设计的必要性。结合相关文献及山地墓园因自然、人文因素所具有的特质,总结出山地墓园地景化设计的"立体分层嵌入""抽象模拟重构""异质同构缝合"3种策略。通过分析国内外山地墓园的典型案例,对总结出的3种山地墓园地景化设计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山地墓园地景化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郑虎 《建筑与环境》2009,3(6):103-105
通过对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规划与单体设计,提出了“山海建筑”的设计思想:尊重自然,从宏观入手,尽量作足山与海的文章,建筑中地形环境特色要鲜明等理念。设计不提倡山海建筑与平原城市的建筑在对建筑流行形式语言的模仿中日渐趋同。  相似文献   

13.
曹如姬 《山西建筑》2007,33(36):25-26
通过对五台山风景区寺庙建筑的调研,探讨了山岳风景名胜区旅游建筑设计指导思想,并总结了山地风景区旅游建筑组织的三个要点,为山岳风景名胜区旅游建筑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玲  田国行 《中国园林》2021,37(12):110
以探讨中国传统营造中“模数化”的空间规划控 制方法在浅山区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为核心,尝试将传统 营造方法转译于现代实践当中,以期改变浅山区乡村景观空 间控制的无序性和规划与自然山水环境割裂等问题。在传统 “模数化”规划方法的指引下,提出理想情况下浅山区乡村 景观规划“守望形胜、因借地景”2个层面的空间控制路径和 “胜”“势”与“视”3个层级的模数控制,并将其灵活运用 于嵩山浅山区金银花溪乡村景观规划项目的空间规划控制当 中,旨在激发传统营造的现代应用价值,构建浅山区乡村景观 空间呈现内外联动、互通共融、协调统一的风景整体。  相似文献   

15.
刘兰 《华中建筑》2006,24(1):1-4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出的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屹立于世界建筑文化之林建筑作为社会活动和社会文化的空间载体,压满足人的使用功能和精神追求两个方面的内容中国传统建筑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伦理功能,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6.
作为城市重要的自然与景观资源的山体,在城市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与无序扩张中,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占。山体生态修复作为城市双修的重要内容,目前实践主要集中在单个破损山体修复工程技术与山体公园建设方面。本研究有别于传统生态修复手段,基于生态风险空间识别,从区域生态安全角度,构建了"风险诊断-空间识别-格局构建-分类保护"的山体生态修复的研究框架,对济南市西部新城山体进行生态风险动态评价与植被覆盖动态分析,识别区域内重要的高生态风险点,从生态过程完整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优化视角出发,构建"源-廊-战略点"的山体生态保护与修复空间体系,提出西部新城山体分类保护与生态修复策略,以期为城市山体相关生态修复与景观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缺乏参数关联与控制的山地设计在科学性与精准性 上出现诸多设计障碍,如山地场地、道路等三维设计信息与二 维设计不匹配;山地曲线、曲面地形要素设计精度不高等。 借鉴BIM技术在建筑参数化设计中的应用,探索Civil 3D与 InfraWorks协同处理山地地形并进行信息交互的设计方法, 完成山地地形三维模型设计与二维设计的参数关联,从而优化 山地设计程序,提高山地设计精细化程度,并为设计者即时提 供设计反馈信息和设计变更途径。通过研究实现山地景观信息 在BIM平台中的集成应用,构建基于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 的山地设计路径,为山地地形设计提供参数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岭南自古便是中、西文明交流的窗口.在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融汇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建筑文化,从而产生融合中西两种建筑风格的岭南民居建筑.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传统岭南建筑文脉的失落,便产生了在住宅设计中岭南建筑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产物。伊斯兰寺院有她独特的传统风格,初起时原属阿拉伯建筑系统。伊斯兰国家建筑大体分为两类,非宗教性建筑和宗教性建筑。礼拜寺院、祠墓尖塔、雕刻纪念物等属于宗教性建筑。本文主要对伊斯兰建筑式样与艺术特征、规模进行分析,并且介绍了在人们的信仰下,起到了对建筑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