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控制模式的提炼和总结,对于指导运行操作、机组的APS以及仿真培训等有重要的意义。总结了;迢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启动时的控制模式。机组启动工况划分为三个控制模式,分别论述了控制模式的起点、终点特征,及主要控制内容。  相似文献   

2.
针对实时发电计划应用模块上线后,如何与自动发电控制衔接以进一步提高调度运行精益化水平的问题,提出实时发电计划中的机组控制模式及其转换机制,建立了实时发电计划与自动发电闭环控制优化模型。模型根据控制模式的不同将机组分为自动发电控制机组、缓冲机组和计划机组3类,分别对不同控制模式的机组进行建模,可实现自动发电控制机组与缓冲机组控制模式的动态转换,同时将系统可调容量在不同类型机组间进行动态转移,达到可调容量合理分布的效果。采用IEEE 118节点系统对所提模型进行测试,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表明实时发电计划编制时,通过兼顾自动发电控制需求,可以合理地在机组间分配系统可调容量资源,降低自动发电控制的运行压力,实现对控制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对双馈异步风电机组采用恒功率因数控制模式和恒电压控制模式时,风电场的并网特性不同影响进行研究。根据双馈异步风电机组数学模型,分析不同运行模式对系统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的影响及无功电压支撑能力;通过实例仿真并分析了在2种不同模式下场网两侧的电压、功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认为双馈异步风电机组风电场采用恒电压控制模式运行时,其稳定性优于恒功率因数控制模式,同时有利于提高风电场的可用率和发电量。  相似文献   

4.
水电机组轴系-调速耦合系统动态特性尚未揭示,制约机组调节优化控制。为此,建立了水电机组不同运行模式轴系-调速耦合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研究分析了耦合系统的非线性动态响应特性。首先,采用Hopf分岔理论分析调速系统稳定域和分岔特性。进一步,仿真分析机组不同运行模式轴系-调速耦合系统的时频动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机组孤网和并网运行调速系统均存在超临界Hopf分岔,机组并网模式调速器参数稳定域较孤网模式增大。机组并网模式调速系统机组、电网频率动态响应存在多频特性,轴系振动会引发调压室水位动态响应超超低频振荡。并网与孤网模式相比并网模式系统动态响应超调量增大,调节时间缩短。机组孤网和并网运行轴系振动均为多频拟周期振动,但孤网模式轴系振动特性更复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直接空冷系统运行特点,在分析了机组冬季运行空冷岛冻结原因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直接空冷系统防冻控制策略设计存在的缺陷,应用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优化空冷防冻控制策略.新型控制策略将空冷岛风机多种运行模式进行分类,根据机组不同的运行工况,控制算法、定值自动切换,使控制逻辑自动适应机组运行工况;优化了机组背压自动定值函数、凝结水过冷度定值函数,保证空冷岛在冬季极寒气候下不冻结;在控制算法中加入非线性、自适应环节,并优化了调节器参数.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M701F重型双燃料燃气轮机组的设计类型、燃料的选择和切换、5种工作控制模式及各种控制模式在机组运行中所起到的作用、控制模式的设计理念、逻辑功能、主要控制逻辑的结构框图,并分析各种运行模式的自动切换。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了计及机组日前计划的自动发电控制模式及调节量分配策略并完成软件开发调试.该模式既满足电网实际运行中ACE调节和CPS指标控制,又较好地跟随了机组日前发电计划,满足经济调度、节能调度、“三公”调度的需求.验证表明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在浙江电网中投入正式运行.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M701F重型双燃料燃气轮机组的设计类型、燃料的选择和切换、5种工作控制模式及各种控制模式在机组运行中所起到的作用、控制模式的设计理念、逻辑功能、主要控制逻辑的结构框图,并分析各种运行模式的自动切换。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215 MW机组供热改造后的安全稳定运行,设计了再热器冷段调节蝶阀控制策略,在蝶阀控制逻辑中引入高压缸末级压差保护曲线,确保汽轮机高压缸末级压差在安全运行范围内。抽汽供热母管调节阀采用常规PID控制,被控参数为压力和流量2种控制模式相互切换。指出了供热机组运行方式上应注意的问题,抽汽供热控制功能投入后,静态和动态试验及运行表明采用的控制策略能够保证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0.
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参与电网自动发电控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红军 《电力设备》2008,9(9):68-70
介绍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负荷控制特点及自动发电控制(AGC)的控制策略,以及机组在变负荷率下的AGC试验(包括AGC试投、升负荷、降负荷)。还介绍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参与电网AGC调节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设想。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投入AGC后,AGC负荷上限值要根据机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不断修正,才能真实反应机组运行的负荷上限。为了避免设置燃机最高可调负荷的盲目性和频繁性,确保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经常处在效率高的“基本负荷”模式下运行发电,建议由省级电力调度交易中心通过RTU装置直接将基本负荷指令送到具体的燃气机组:同时分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在各种负荷控制模式下的一次调频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