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ay)、红外光谱(IR)、圆二色谱(CD)等测定了在脱盐过程中丝素蛋白分子构象的变化、随着丝素蛋白盐溶液脱盐率的增加,丝素蛋白分子从无规线团结构慢慢向β-折叠结构转变,导致丝素蛋白分子间发生缔合.  相似文献   

2.
阴离子型聚氨酯对丝素蛋白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分散阴离子型聚氨酯和丝素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丝素/聚氨酯(SF/PU)共混膜。借助SEM、Raman光谱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了不同配比共混膜的结构。结果表明:共混膜为非均相体系;膜的结构、力学性能和透气性均与膜中两组分的相对含量有关,随着聚氨酯的加入,共混膜的柔韧性得到提高,它能够克服纯丝素膜刚而脆的弱点。最后,对用共混液整理的真丝织物的湿态回复角、透气性等物理性能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丝素/聚氨酯共混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丝素(SF)溶液和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APU)混合制成透明的薄膜。通过测试,分析了共混膜的IR图谱、X射线衍射曲线、电子显微镜扫描照片和力学性能,研究了不同共混比例的SF/APU共混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共混膜中的丝素的结晶度由于聚氨酯的加入,β-结构有所提高;随着丝素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拉伸断裂强力和初始模量提高,拉伸断裂伸长率减小;压缩线性度随聚氨酯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共混膜的柔软性提高。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2种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AMIMCl]和1-(2-甲基)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MA)MIMCl];考察了丝素蛋白在2种离子液体中的溶解特性,及在离子液体中的最佳溶解温度和最大溶解度.通过X-ray衍射,红外光谱(IR-FTIR)和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再生蚕丝素制品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测试.结果表明:在90℃下,2种离子液体能够在30 min内溶解最大质量分数为15%的桑蚕丝丝素蛋白;经过离子液体溶解后,桑蚕丝的分子构象不发生变化,不发生衍生化反应,热稳定性有所下降,热分解温度降低.桑蚕丝丝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属于直接溶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不同条件下丝素溶解率的定量测定和动力学处理,发现在一定条件下丝素容易溶解在硝酸钙浓溶液中,溶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规律。将平板不连续SDS—PAGE用于丝素分子的分离和分子量测定,认为丝素在硝酸钙溶液中没有引起肽链的降解,从而证明了硝酸钙溶液是丝素的良溶剂。通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法等测试方法,证明了新鲜的再生丝素膜呈无规线圈构象。但经热、紫外光、溶剂、贮存等处理,发生了β化,提高了膜的耐热性和耐溶解性,从而为制得稳定的再生丝素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共价有机骨架(COFs)由轻质有机元素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是一类晶体多孔材料,它们的性能可以通过改变单体分子的构型来获得.为了建立分子构型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相同醛基和不同胺基,合成了3种结构相似的COFs(COFAB、COFAC、COFAD),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初生丝素膜的β化方法.经过对丝素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水不溶率的研究,发现汽蒸处理是丝素膜较理想的β化方法,只要汽蒸1分钟,膜便不溶于水  相似文献   

8.
聚偏氟乙烯/TiO2杂化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溶胶-凝胶原位共混法制备了含不同量TiO2溶胶的聚偏氟乙烯/TiO2杂化膜,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面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从力学性能、水通量、牛血清蛋白截留率、孔隙率和接触角等方面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掺入适量的纳米TiO2溶胶不仅明显地改善了PVDF膜的微观结构,而且其亲水性、力学性和水通量等性能也获得了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共混制备了PEG/PU多孔相变膜,用超声波洗涤测重的方法、红外光谱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了测试,讨论了PEG/PU多孔相变膜的PEG含量、化学组成以及其结晶形态。实验结果表明,多孔相变膜的PEG含量与共混时PEG用量、溶剂DMF用量及浸泡时间有关;PEG、PU共混后制成的多孔相变膜没有新的化学键生成;PEG在多孔膜中结晶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首次采用丝素粉体和水性聚氨酯按不同比例混合,经热压法成功制备出丝素/聚氨酯共混薄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动态力学分析及拉伸实验结果表明:聚氨酯的加入,促进了丝素蛋白分子β-折叠结构的形成,导致丝素结晶度提高;丝素含量越大,共混膜中聚氨酯的玻璃化温度越低,共混膜的拉伸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越高;当丝素含量从0到70%变化时,试片的断裂强度由0.6MPa增大到10.4MPa,断裂伸长率从1065%下降到47.5%。聚氨酯的加入改善了共混膜的弹性,韧性随聚氨酯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法,以不同上簇条件所得蚕茧为样品,研究了桑蚕丝素的晶区取向度与蚕丝强力、蚕茧解舒率等的关系,并从蚕丝结构的角度讨论了簇中小气候对蚕丝质量的影响.实验表明,在良好条件(24.1℃,RH 63.9%,0.13米/秒气流速率)下结的茧,蚕丝丝素晶区取向度、蚕丝强力和蚕茧解每率均优于不良结茧条件(30.1℃、RH 92.7%无气流)下结的茧.由此说明,蚕丝丝素的晶区取向度是造成生丝强力和蚕茧解舒率不同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国产家蚕丝素甲醛化反应,封闭丝素分子侧链上某些活性基团,在分子间形成网状结构使丝素结构紧密.又通过丝素的溴化反应,分子内引进体积较大的溴原子,使丝素酸性增强、微隙增大,结构变得疏松.然后,采用分子大小不同的活性、酸性染料,进而研究分子改性后丝素的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细纤度蚕丝和普通纤度蚕丝在力学性质与微细结构上的差异.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丝素的结晶度和晶区取向指数,用干涉显微镜测定丝素的双折射率.同时,计算了丝素分子整体的取向指数及非晶区取向指数.实验结果表明,蚕丝在小负荷条件下的力学性质(初始模量、屈服强度和屈服伸长率)主要取决于丝素的非晶区取向指数;蚕丝在大负荷条件下的力学性质(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则决定于丝素分子整体的取向指数.上述力学性质与丝素的结晶度之间似不存在明显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4.
CaCO3对丝素蛋白膜热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制备了一种含有CaCO3的新型丝素蛋白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CaCO3的加入对这种丝素蛋白膜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国产家蚕丝素进行甲本醛化、溴化反应,封闭丝素分子中侧基上的活性基团(-CH_2OH、-■-OH、-NH_2等)或降低活性基团的活性,致使丝素的微细结构发生变化.然后研究原丝素、甲醛化丝素和溴化丝素在酸、碱存在下的催化水解性能,从碱水解时间与丝素残剩率关系中,用作图法求三种丝素的非晶区、准晶区和晶区的含量.并研究了丝素在氯化钙浓溶液中的溶解性能和在稀盐酸中的吸酸性能,从而为蚕丝织物的炼漂、染色、整理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自制的非水溶性丝素粉体为载体,将肝素与医用聚氨酯同溶液混合,制备出含有肝素的丝素/聚氨酯共混膜,解决了肝素与聚氨酯同溶液共混成膜时团聚的问题,并利用丝素蛋白良好的吸附和缓释功能,使肝素从共混膜中缓慢释放出来,达到相对长效的抗凝血效果。利用ATR—FTIR分析了肝素加入后丝素粉体、丝素/聚氨酯共混膜的红外光谱的变化,并对共混膜中肝素的缓释性能及共混膜在PBS溶液中浸泡48h前后的形貌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钒原子数取代Keggin型磷钼杂多酸与四丁基溴化铵反应合成了4种杂多酸季铵盐.通过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手段确定了杂多酸季铵盐的结构.结果表明,在红外光谱中,随着钒原子数的增加,相应的特征峰出现了红移现象;在X射线衍射谱图中进一步确定了杂多酸季铵盐的二级结构,最后通过热重分析(TG)确定了杂多酸季铵盐结晶水的数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x射线衍射法,核磁共振法,密度梯度法及贝克线法,对不同品种的蚕丝素聚集态结构的结晶度和取向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茧丝的品种与产地对丝素结晶度和取向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用溴化锂(LiBr·H2O)/乙醇溶剂溶解丝素蛋白,添加乙基黄原酸钠,制得含黄原酸盐的再生丝素纺丝溶液,用自透析湿法纺丝制得再生丝素纤维,通过对纺丝溶液流变性能的讨论,研究了黄原酸盐对纺丝溶液可纺性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一系列的测定对制得的纤维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黄原酸盐丝素溶液的可纺性有较大改善,且得到的再生初生纤维表面比较平滑,微纤维沿纤维轴向取向比未加黄原酸盐的再生丝素初生纤维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孔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喷雾干燥法和冷冻干燥一球磨法,分别制得丝素蛋白(SF)粉末和羟基磷灰石(HA)粉末。经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测试,表明SF粉末以无定型结构为主,HA粉末的结晶度较低。用模压成型法,将SF、HA粉末复合,以NaCl为致孔剂,制成平均孔径为157-220μm的SF/HA复合多孔材料。测试和分析结果说明,随着制备时NaCl添加量的增大,所制得的多孔材料的孔隙率及孔密度增大;随着材料内SF含量的增大,多孔材料的孔隙率减小、孔密度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