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技巧的感悟     
<正>悟性是人们对所从事的研究对象的一种感悟能力,但付诸实施时必须辅以个人的技巧。悟性是人们对所从事的研究对象的一种感悟能力,但付诸实施时必须辅以个人的技巧。悟性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涉及具体设计时有所感觉,学习而来的。爱因斯坦讲"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牛顿躺在苹果树下,事前一定对落体有所悟,当红苹果落下时,他悟出个"牛顿三定律"。躺在树下的人多得很,但别人就没有得出牛顿三定律。大作家歌德说人类最大的缺点是惰性,勤奋是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6)
物理,悟理也。"悟理"就是使大脑按"物"的世界的"理"进行思索、判断的过程,是大脑被外界事物"物化"的过程,是使人的思维自然而然地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去认识、思索、判断的过程。悟性是一个人素养、智慧、领悟能力的综合体,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由表及里、由实及虚的认识能力,是对理论与实践的总结与升华,是对大脑原有知识的融会贯通和重新构建,是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3.
王辉 《建筑创作》2011,(10):14-35,12-13
”超现实”这个词有许多的解释,我宁愿不把它理解成是个和“现实”平行的事物,而把它理解成一种对待现实的态度,并且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在一个变革的年代,现实是一件需要琢磨的事,对待现实的态度更是一件需要琢磨的事.这个时代总的调性是向前看的,因而”现实“变成一个需要被超越的对象,一个需要被“理想”取代的对象.要超越现实的这种诉求,成为我们今天的一种”现实”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园林曲线与直线的美感寓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宗安 《中国园林》1992,8(1):33-35
大自然中,有的生物乃至无机物,甚至包括直线和曲线在特定的环境里都具有一种生活美的暗示和象征性。唤起人们某种联想,并从中悟出内涵受到美的熏陶与净化,给人一种特定的审美享受。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着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国民族美感特点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园林在内容上讲究曲、直的辩证关系,在形式上也很好地运用曲线和直线来表现园林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1)
人体雕塑写生做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观察的方法是否科学。雕塑写生不能仅仅依靠大量的训练提高写实能力,如果失去思考,仅凭"感觉""手感"做雕塑,就容易陷入匠气化、程式化的状态,一旦观察方法不对,大量的练习反而更容易养成坏习惯,这是典型的在学习中缺乏思考的后果。学生学习造型艺术时常常听到"讲究悟性"一词。"悟"是自我与内心的对话,是对方法的追寻与思考。纵观古今,能留下经典雕塑的艺术家,无不是悟性极高的人,都是对雕塑这一艺术形式的理解比较透彻的人。所以学习写实雕塑,就是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学生需要长期不断思索,深入地理解雕塑这一艺术形式的原理,保持谦虚求索的心态,才能有所成就。  相似文献   

6.
黄培 《建筑》1999,(1):11-12
(一)建安企业在贯标认证中的盲区主要表现在:一、认识上的盲区。有的企业贯标目的不明确,把贯标认证仅仅看成是为了取得一张证书,不在企业管理上下功夫,为贯标而贯标,为取证而取证;有的企业领导对贯标工作不重视,对标准要素的理解不清楚,在认证审核中对基本要素答不上来;有的认为企业进行过多次达标升级都是“热热闹闹”“半途而废”,这次贯标也差不多。有的认为企业已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用不着贯标;有的认为贯标是质量部门的事,与已无关;有的认为贯标是先进管理方法,但涉及面广,要求高,难以做到,信心不足;也有的认为…  相似文献   

7.
“冬防”,时值一年一度的元旦、春节,火险隐患多,火灾危险性大,人们易于忽视,特别要注意“三种人”的危害。 一是酒后吸烟者。节日期间,酒风日盛,但有人酒后喜欢躺在床铺、沙发上边吸烟边养神,往往烟未吸完,人已入睡,烟头抖在被褥、沙发等易燃可燃物上而酿成火灾;有的酒后吸烟者则将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设计》2009,(11):98-102
“物派”这个野心勃勃的名字是指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前期通过作品探索“物”和空间的关系的艺术家。人们经常把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与贫民艺术(Arte Povera)进行类比,但是我觉得在物派的表达形式中看出亚洲地区所共有的一种看待自然的视角。在理解亚洲当代艺术的未来的时候,物派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我希望有尽可能多的人有机会看到这些物派艺术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刘国财 《建筑安全》2000,15(4):32-33
在生产过程中决定安全或事故的基本因素是什么?中外学者根据不同的经验 ,站在不同的角度作出了不同的回答 :有的认为 ,主要是人员和机器 ,谓之“两因素论” ;有的认为是人员、机器和环境 ,谓之“三因素说” ;有的认为是人员、机器、物料和环境 ,有的主张还应加上“法” ,谓之“五因素” ;最多提出“七因素” ,即人员、机器、能量、物料与成品、环境(空间与时间)、科学技术和管理 ;也有的则认为归纳起来就是一条 :能量逸散 ;另外有的人把人、机、环、管称之要素 ;也有的把人、物(自然物、人造物)及人与物的关系 ,称之为安全三要素理论等…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居》2012,(2):80-81
义,可以理解为“舍己为人”之精神。孔子诡“义者宜也,尊贤为大”,把“义”定义为以尊贤为核心,去做该做的事,所谓“该做的事”,当然是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事。为了这样的事,冒再大的险都要去傲;反之,即使有天大的好处,也绝不会去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