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7 毫秒
1.
《Planning》2014,(7):936-937
HIV感染无症状期的病机不离"虚""郁"二字,虚者,多为脾胃之气不足也;郁者,气机不畅也。而郁总不离气、血、湿、痰、食、火六因,气、血、火多由肝生,而食、痰、湿多由脾成。此期治疗当从肝脾二脏入手,疏肝健脾、调畅气血,如此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及早控制病情恶化,扭转病情局势,进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
通过对《续名医类案》中郁证相关医案的分析和探讨,认为郁证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所伤,气机郁滞,渐致脏腑失和、气血失调,其发病与肝、心、脾密切相关,以理气开郁、调畅气机、移情易性为治疗大法,同时当注意顾护脾胃,使之免于受邪。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7):962-96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应当遵循中医整体论治的观点,勿见痰治痰,找寻痰产生的根源,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从气机入手,辨证论治,调整肺、脾、肾的功能,堵住生痰之源,祛除痰饮之标。1补虚化痰。肺脾气虚者,则补肺健脾,益气化痰,用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肺肾气虚者,则益气补肺,补肾纳气,化痰定喘,用补肺汤合参蛤汤加减;肺肾气阴两虚者,则益气养阴,补肺滋肾,化痰平喘与,用百合固金汤加减。2祛瘀化痰。气机阻碍于水分,以痰浊阻肺为主,则化痰祛瘀,降气平喘,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气机阻碍于血分和水分,表现为痰瘀并见,则祛痰化淤平喘,用苏子降气汤和血府逐淤汤加减。3清热化痰。痰热壅肺者,则清肺化痰,降逆平喘,用定喘汤随症加减;阴虚火旺兼夹痰邪者,则用麦门冬汤和知柏地黄丸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6):841-842
抑郁之病,关键在于多思,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密切相关。思虑过度伤及脾运,致脾虚不能化生气血,形成五脏失其滋养,出现一系列抑郁躯体症状;思虑过度致气机郁结,致五脏气机紊乱,也是发生抑郁症的关键。因此治疗上从调畅脾胃气机升降着手,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2):1904-1907
李振华教授根据《黄帝内经》及相关理论,抓住"女子以血为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主健运的生理特点,确定脾失健运、脾失统摄及脾虚下陷是经、带、胎、产诸症的基本病机。确立以健脾法为主治疗妇科病的思路与方法,具体方法为:采用健脾益气、升阳举陷止血治疗崩漏;采用健脾疏肝、活血化瘀治疗闭经;采用疏肝健脾、活血止痛治疗痛经;采用健脾疏肝、清心豁痰治疗脏躁;采用补肾健脾除湿、疏肝理气活血治疗不孕症;健脾益气燥湿治疗带下病;采用益气摄血、养血活血治疗产后恶露不绝,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8):1145-1147
吴标教授认为中风后失语主要源于脾胃功能不足,健运失司,升降失调,导致气血亏虚,清窍失养;或痰瘀内生,痹阻脉络,或气血逆乱,血溢脉外痹阻脑窍而发病。治疗应以气血为本,调理气机升降,兼顾通腑,健脾和胃,使气血充盛,气机升降相因,痰瘀得以消散,则病自愈。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5):778-781
秦月好认为乳腺增生病主要病位在肝,与脾、胃密切相关,主要病机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临证以调肝理脾、活血通络、化痰散结为具体治法,治疗上注重采用疏、柔、养、清四法并用调肝,痰瘀同治,以柴金散结汤作为基础方,组方精于配伍,提效擅用药对,临床辨证加减,应用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205-206
高体三教授认为,咳嗽实为太阴病之一,其症状在手太阴肺,病本在足太阴脾。以肝脾肾虚寒为本,木火刑金、湿热痰浊壅肺为标。治当温补脾肾,清疏养肝,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药主张寒热兼施,标本兼顾,使寒药去其标热,热药去其本寒。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2):311-314
脾虚为不荣则痛的关键,脾虚不能运化则生滞,寒滞、湿滞、食滞最为常见。滞则损伤脾胃使脾胃更虚。肝失疏泄是导致不通则痛的重要病因。此外气机为脏腑功能协调的关键,升降相因才能使脾运胃和。治疗上以健脾、运脾、醒脾为主,同时重视疏肝理气、降肺胃之气等治疗大法。根据脾胃发病特点临证常用鸡内金、白术、山药、砂仁等药物。脾虚较甚者以九味资生丸加减;肝乘胃而胃脘痛者,常用生麦芽、川楝子、柴胡、郁金、香附等疏肝解郁;肝气郁滞胃脘疼痛者,常用逍遥散或疏调气机汤为基础方加减;气机不畅者,常用下气汤为基础方降肺胃之气,补中益气汤和升陷汤为基础以升肝气。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1):2371-2375
气病可生痰饮,痰病亦可阻碍气机,两者互为因果。对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夹痰之疾,张之文教授皆主张"从气治痰"。治痰之法,运用补气、化气、宣气、理气、降气、行气等手段,以增强脏腑的运化功能,消痰之本,才是治痰之大法。张老在临床上诊治气虚不足兼痰证,每于化痰之中佐以补气之品,以增强痰液的消散和化解;肾阳不足,水饮内停证在真武汤基础上,加入枳壳、桔梗、陈皮等,配合附片、干姜温肾化气,行水消痰;肺气失宣,水津不布而生痰者,常用药如麻黄、枳壳、枳实、桔梗、杏仁、紫苏子等,主轻浮,不用重浊厚味,是所谓微辛则开,微苦则降,合乎轻清娇脏之治;肝气抑郁、气机不畅者,以柴胡和枳实为君药,随症加青皮、佛手、木香、半夏、陈皮、川芎、白芍、香附、茯苓、炙甘草等;痰涎壅盛、喘嗽短气、气逆痰多之证,在苏子降气汤的基础上加用镇逆之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