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东地区围绕着阿以问题的冲突从未间断。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至今,双方经历了5次大规模战争和数十次的谈判,各种宗教、文化的小规模冲突更是不胜枚举。频发的地区冲突以及特殊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让中国石油企业在中东地区的冲突更加复杂。因此通过分析中国石油企业在中东地区的冲突特点以及冲突产生的原因,提出中国石油企业在中东地区冲突的应对策略,有助于提高我国石油安全,保障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东地区是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地区,也是冲突频发,政治、经济混乱的地区,其政局稳定与否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中东地区围绕着阿以问题的冲突从未间断。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至今,双方经历了5次大规模战争和数十次的谈判,各种宗教、文化的小规模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第一年的9月11日,美国本土遭到了最严重的一次恐怖袭击,这一事件震撼了整个世界。由于恐怖主义分子主要是来自中东的伊斯兰教徒,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和石油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挑战。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和恐怖分子本·拉登发动了21世纪的第一场反恐怖战争。战争的起因、战争的目的及战争进程与石油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中东、中亚-里海、南美、非洲、俄罗斯五大石油输出地,既是聚宝盆,又 是火药桶,敏感而脆弱。但中国却在上述地区进口了八成以上的原油。  相似文献   

5.
石油开弓 一石五鸟——美国的中东石油战略剖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伊战争结束后,美国正在实施隐藏已久的中东石油战略。这种战略企图达到环环相扣的目标; 一是稳定美国石油消费来源,确保美国石油财团利益; 二是控制欧亚各大国的石油需求,防止潜在竞争对手出现; 三是维护“石油美元”体制,打垮欧元等强势货币; 四是控制国际石油价格,“钳制”世界经济; 五是进行油气地缘政治渗透,为构筑全球霸权铺路。 但是美国中东的石油战略企图最终能否实现,还要打个问号。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和平崛起和经济的腾飞,国内石油燃料的用量与日俱增,已成为世界第二的能源消耗大国,但我们不是石油资源大国。石油做为一种特殊商品,自然与众不同。近百年来,中东始终是世界的斗争热点,外国势力采用各种手段,甚至以子虚乌有的名义发动战争,无非为了那里的石油。如今在西亚在中亚,在我国的西大门口,外国势力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那儿,屯兵布阵,安营扎寨,也是覬覦那里的石油。  相似文献   

7.
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恐怖袭击事件及由此引发的美国大规模反恐怖战争,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将产生重大影响。下一步油价的走势取决于三个因素:一个是美国的军事打击涉不涉及产油国地区的稳定,二是战争是否加剧了民族矛盾的激化:三是恐怖活动对石油的威胁程度。看看美国,比照自己,我们也应当反思中国的石油保障体系能否经得起如此严峻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渴求能源的中国寻求石油的行动其实在意料之中: 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石油力量。如今在全球石油界一些最热的话题不是关于中东的,而是关于中国的。中国对市场的压力有多大?中国发力寻求能源供应,预示着不仅仅是商业竞争的强化一会不会出现一场地缘政治冲突将美国陷入与中国的对抗?而中国不仅为沃尔玛的货架提供商品,而且碰巧还是美国政府的第二大债主。  相似文献   

9.
石油对世界各国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冷战结束后,美国将夺取更多的石油资源和控制世界石油市场,以保持其独霸世界战略的优先地位,并为此不惜在伊拉克连续发动了两次战争。在占领伊拉克后,美国的下一个目标锁定了里海地区。里海地区有“第二个中东”之誉,是继中东和西伯利亚之后世界第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十分关注美伊战争的潜在危险,因为战争肯定会使油价上升,增加中国的原油进口成本,加大能源供应的压力。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消费量约为500万桶/日.已超过俄罗斯,未来三年还会超过日本。过去1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增长了110%,增长的石油需求几乎都靠进口,大部分来自中东。对中国来说.未来的能源紧缺是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惟一障碍,中东局势的发展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 目前.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为3.55亿英热单位,而中国仅为2500万英热单位。中国每年的能源总消费量为4亿亿英热单位,相  相似文献   

11.
一个新的世界石油版图轮廓已经出现,中东不再是唯一中心,西半球正逐步取而代之。美国能源专家丹尼尔·尤金(Danie Yergin)说:"50多年来,世界石油版图一直以中东地区为中心。这个看似不可逆转的现实不仅促成了美国的能源政策和经济政策,也促成了全球的地缘政治和整个经济。""一个新的世界石油版图轮廓已经出现,其不再以中东为唯一中心,取而代之的是西半球。"所谓"西半球"是指北美洲、南美洲的能源生产  相似文献   

12.
《吐哈油气》2006,11(4):321-321
近15年来,中亚能源工业吸引了世界更多的关注,并以比中东在上世纪60年代时更快的步伐向前发展。中亚地处欧、亚和中东的交汇点,是未来新兴的能源市场,特殊的重要战略地区。中亚是世界上最后进行地质勘探开发区域之一,将为大量能源资源的发现、生产、运输和炼制提供巨大的商机。特别是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的天然气资源倍受人们关注,哈萨克斯坦则是主要的石油生产国。中亚的能源资源,包括101亿桶尚未开发但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以及6.65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有待投资和开发。  相似文献   

13.
刊海撷英     
外刊摘要石油美元的力量《经济学家》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石油出自麻烦不断的地区已足以令人担忧,但更需要警惕的是造成的中东、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地因持续高油价和购置外国资产而产生的财力影响。但由于美国将注意力集中在中国,该问题并未得到广泛关注。12月14日,美国财政大臣亨  相似文献   

14.
现在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在下降,对中东的石油进口只占了20%左右。这一下降的过程,给中国调整在中东的能源安全政策腾出了一定的空间,对我国将是个机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企业》2009,(11):110-110
石油顶峰距我们有多远? 《第一财经日报》刊发的美国经济观察家斯蒂芬·李柏的文章认为: 我们正迈向一个灾难性的冲突,一端是不争的事实,另一端是人们长期拒绝承认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16.
美利化干戈为石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重返利比亚,既加强了它对非洲产油国的影响力,也加强了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利比亚则希望借助美国扩大石油生产,发展本国经济。  相似文献   

17.
伊朗、叙利亚的处境越来越险恶了。尽管有俄罗斯和中国在安理会的否决,但西方还是加紧了"绞杀"的步骤。站在战争的边缘,旁观局势,围绕着全球的能源安全已经硝烟四起。主角霍尔木兹海峡,是一条至关重要的国际水路,作为中东石油出口的必经之地,每年占海湾地区石油总出口量的90%、7.5  相似文献   

18.
通过阿富汗战争,美国更便捷地将势力渗透到中亚,与里海边上的“大腕”——俄罗斯一较高下。俄罗斯控制里海石油输出俄岁斯是世界石油出口大国,它不但拥有占有世界石油总储量12%-13%的石油资源,而且还控制着里海地区大量的石油输出,所以,对俄罗斯来说,石油输出管道尤其重要。俄罗斯石油的95%是通过“石油运输公司”的石油管道运输的,只有少量才通过铁路运向远东的石油加工厂。  相似文献   

19.
自从中国成为原油进口大国,中国的能源问题就不仅仅只是个国内话题。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变动,都可能影响到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而影响到中国的发展。当然,能源行业首先关注中东,中东是个大油库,也是个“火药桶”。在一片焦急的注视中,我们好不容易看到黎以冲突暂告一个段落,马上又迎来联合国对伊朗核问题设置的最后期限。伊朗以“寸步不让”的强硬态度硬闯“8.31”大限,美国则紧锣密鼓酝酿制裁。而制裁仅仅是局势升级的第一步,从布什政府短时间内连续发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经历看,有理由相信,伊朗核危机的升温很可能导致兵戎相见。即使冲突只是局部的,美国从外部对伊朗核设施进行远程精确打击,结果必然导致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造成原油供应短缺,油价暴涨。  相似文献   

20.
输线能否避开咽喉地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了中东和中亚,就控制了石油;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世界。这是美国的逻辑。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基本都是围绕着世界石油储量三分之二的中东地区以及由此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伸展的石油运输线:西线是由波斯湾经红海、地中海到大西洋的航海线;东线是由波斯湾经科伦坡、马六甲海峡、马尼拉、关岛、夏威夷到美国的太平洋航海线。只要观察一下本世纪美国历次重大外交举动,基本都是沿着这两条线索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