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空调行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对国家和人民生活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20多年来,无论是产品数量、企业数量,还是销量,市场保有量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据统计,2003年我国房间空调器的产量已达到4000多万台、商用空调产量达到20多万套;我国房间空调拥有量已在1亿台左右;全国商用空调拥有量在120万套左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的空调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大国。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在京举行了以“倡导节能降耗,提高空调能效”为主题的2007空调能效高层论坛。据介绍,房间空调器是我国首批实施能效标识制度的两种家电产品之一,已于2005年3月1日起实施了能效标识制度。截至2007年3月,我国共有85家空调厂商向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提交了备案材料,共有6341个型号通过备案审核,市场上的房间空调器已全部粘贴了“中国能效标识”标签。  相似文献   

3.
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我国耐火材料吨钢消耗量将逐年减少,销售价格应不会低于3400元/t。 据测算,我国国内耐火材料的消耗量约800~900万t。其中钢铁行业年消耗量为500万t;建材行业  相似文献   

4.
夏季房间空调器的使用能耗在住宅总能耗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空调节能是住宅节能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广东省茂名市某卧室房间空调器使用的现场实测,研究了空调设定温度对空调耗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湿热地区,空调设定温度对耗电量影响很大,实验日条件下,空调设定温度由26℃降低为25℃时,耗电量上升了47.89%,而空调设定温度由27℃降低为25℃时,耗电量上升了134.35%。实验分析指出,若能改善房间空调器的除湿特性,避免出现因湿度问题而降低室内设定温度的情况,将有效节省房间空调器的使用能耗。  相似文献   

5.
房间空调器是中国长江流域地区改善室内热环境的重要措施,然而,在以往的房间空调器的行为研究中,只能通过现场实测、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其使用行为,由于数据获取方式本身所存在的局限性,无法对空调的使用行为进行可靠且深入的挖掘,尤其是对于空调的设置温度。为了研究长江流域地区房间空调器的设置温度行为,包括设置温度的分布、设置温度调节习惯、设置温度与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关系、设置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关系,依托于大数据平台下的房间空调器监测数据,针对长江流域地区的3个典型城市(重庆、武汉、上海)的房间空调器的设置温度习惯,对重庆地区575台房间空调器、武汉地区430台房间空调器、上海地区540台空调器的夏季上万次运行数据、冬季上千次运行数据进行了基本的统计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空调器的设置温度及其调节习惯在不同城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夏季用户在一次空调使用过程中存在对较低设置温度(低于26℃)的短时需求情景,同时,设置温度与1 d中的不同时刻以及室外温度也有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6.
亚热带地区应用于卧室的房间空调器的制冷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热带地区,房间空调器广泛应用于卧室夜间睡眠环境。目前人们在选择卧室的空调器制冷量时通常是套用一些空调日间应用的经验数据。本文提出了应用于卧室的房间空调器的制冷量的确定方法,即根据卧室夜间峰值负荷的70%~80%来确定房间空调器的制冷量,可使空调器高效运行且保证室内人员的舒适。  相似文献   

7.
空调房间内的气流组织形式是影响人体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对某房间制冷工况下的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改变房间空调器的摆放方式,分析不同摆放方式下空调器送风在室内形成的温度场及速度场,为房间空调器的摆放方式的合理性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与墙壁平行放置、与墙壁成45°两种摆放方式,房间空调器的送风覆盖角度均可视为90°,经过空调的通风处理最终室内空气温度均稳定在26.8℃左右。但是,当空调器与墙壁成45°摆放时,房间整体降温效果更好,温度分布更均匀。  相似文献   

8.
日本房间空调器的最新发展(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房间空调器已成为家庭生活必需品,市场需求最逐年增长,拥有2台以上空调器的家庭已超过30%,也可看到一户3~4台的情况。根据日本《电气店》刊物最新报导,1990年10月至1991年9月冷冻年度出厂7092363台房间空调器,为前一年度的119.6%。而实际需求量为720万台(包括前一年度的库存)。预计1992年度日本房间空调器市场年需求量约为700万至750万台。特别是普及率高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调所设计和建造的我国第一个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和自动测量的平衡环境型房间量热计试验室的设计技术。该试验室经国家技术监督局验收后,对多台不同类型和规格的空调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试验室设备运转正常、性能良好,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标准ISO/R859和国家标准GB7725-87的要求,可以对冷量在1000~12000kcal/h的房间空调器和风冷柜式空调器及分体式空调器进行制冷量、制热量和消耗功率等15项性能试验。  相似文献   

10.
空调机的能源效率标准与标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苇 《暖通空调》2005,35(2):35-39,85
简要介绍了国际上能源效率标准和标识的实施情况。阐述了我国新颁布的房间空调器、单元式空调机和冷水机组的能源效率标准。我国标准将空调产品的能效水平分为5个等级,等级5为能源效率限定值,等级1能源效率最高,等级2为节能型产品的门槛。将我国的能源效率标准与美国、日本的比较,发现我国房间空调器能源效率标准较严格,而单元式空调机和冷水机组的则与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1.
李兆坚  江亿 《暖通空调》2007,37(10):44-51
对节能空调器在我国主要城市城镇住宅中应用的寿命周期能耗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分析了住户空调运行模式的差异对空调器寿命周期能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夏季气候炎热、经济发达的地区和空调能耗较高的住户,采用节能空调器的节能效果显著;但对于北方地区的许多住户和其他气候区空调能耗较低的住户,采用节能空调器会使空调器寿命周期能耗增加,同时使材料资源消耗增加,因此应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建筑类型,制定不同的空调器能效标准。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某住宅楼夏季空调能耗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北京市1栋普通住宅楼夏季空调能耗进行逐周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北京市住宅空调器装得多、用得少,平均能耗水平较低,并且各住户空调能耗的差异很大、集中度很高,20%的空调能耗大户消耗了全楼约70%的空调能量。该楼空调能耗分布的基尼系数为0.64,因此空调运行模式是影响住宅空调能耗的最重要因素,住宅空调行为节能的潜力和“耗能”潜力均很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测试对比了不同制冷量的定速房间空调器用于住宅卧室中时的室内温湿环境状况和空调器的耗电量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空调器容量过大时,空调器的除湿能力下降,室内相对湿度偏高,空调器耗电量大,实验日条件下,使用1.5 HP空调器时的室内相对湿度比使用1 HP空调器的室内相对湿度高5%,而1 HP空调器耗电量比1.5 HP空调器减少12.7%。  相似文献   

14.
与发达相比,我国酒店能耗较高,这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和运营成本的上升,因此酒店节能改造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酒店空调具有负荷大、周期长等特点,其节能空间大。通过对酒店空调负荷的分析,提出减小负荷的措施。阐述了变频、热回收和自控等技术对空调节能的作用,为酒店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建筑本体、地域、设备、行为等方面总结公共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以东营市50栋公共建筑为调研对象,对被调研建筑分项能耗(空调能耗、照明能耗、设备能耗、其他能耗)占比进行箱线图分析。对4类影响因素(外墙保温、空调系统冷源形式、外窗类型、空调设置温度)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进行箱线图分析。对于分项能耗占比:空调能耗占比波动幅度比较大,绝大部分被调研建筑的空调能耗处在较高水平,对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重点。照明能耗占比波动幅度比较小,虽然被调研建筑的照明能耗节能潜力有限,但仍有空间。设备能耗占比波动幅度比较大,且有较大节能潜力。其他能耗占比与照明能耗占比相似。对于影响因素:无外墙保温公共建筑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波动幅度更大,且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平均水平更高。采用分体式空调器的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波动幅度最大,采用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平均水平最高,压缩式冷水机组居中,分体式空调器最低。采用Low-E玻璃的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波动幅度最大,采用普通单层玻璃的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平均水平最高,双层中空玻璃居中,Low-E玻璃最低。空调设置温度小于26℃的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平均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6.
韩宗伟  李先庭  石文星 《暖通空调》2011,41(1):104-107,112
针对我国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提出太阳能复合低温空气源热泵的供暖系统形式,并介绍了系统组成和全年主要的运行模式.以乌鲁木齐市某住宅建筑为对象,分析该系统在寒冷地区应用的可行性.由分析结果可知,与热网供暖和分体空调器制冷的组合系统相比,该系统的运行费用大大降低,系统投资回收期约为5.9 a,节能率约为12.7%.  相似文献   

17.
There are presently different types of air conditioning products in China such as room air conditioners, variable speed room air conditioners, unity air conditioners, multi-connected air-condition (heat pump) unit, chilled wate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For these air conditioning products, evaluation indexes have been created, respectively including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EER),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 seasonal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SEER) and 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 (IPLV), and their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have been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rmodynamic perfectibility, this paper makes the compatible analysis of the energy efficiency and thermodynamic perfectibility gradient of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for different air conditioning products. According to testing conditions of evaluation indexes, these air conditioning products are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 the standard rating conditions group (EER, COP) and the variable working condition group (SEER, IPLV). The results show the thermodynamic perfectibility of different air conditioning products grade as the same level for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in each group differ from one another. Besides, the average thermodynamic perfectibility gradient of energy efficiency levels for air conditioning product in the standard rating conditions group is basically the same, and that of variable speed room air conditioners and multi-connected air-condition (heat pump) unit are the highest and lowest,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厂家调研、产品样本数据和相关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一些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蒸气压缩式空调冷水机组的材料资源消耗和生产能耗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了常用冷水机组的材料组成、耗材系数和生产能耗数据,这些研究结果为建筑空调寿命周期能耗及环境影响评价、设计方案优选和节材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镇住宅节能空调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目前节能空调器市场占有率低的问题,对我国主要城市住宅空调器寿命周期费用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目前我国城镇住宅空调器平均能耗水平较低,而节能空调器的价格比普通空调器高50%以上,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住户,采用节能空调器可节省运行能耗,但并不省钱,这是造成我国节能空调器市场占有率低的重要原因,为此应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促进我国节能空调器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民用建筑怎样实现降低20%能耗的目标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龙惟定 《暖通空调》2006,36(6):35-41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单位产值节能20%的战略目标,指出应制定前瞻性的建筑节能目标。认为节能比较的基准应为2005年的建筑能耗实物量。估算出2010年建筑节能量约为1亿t标准煤,为实现这一建筑节能目标,建议针对围护结构传热、系统设备能效、温室气体减排、住宅能耗标识的建立等关键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