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结合北方水库流域降雨特点,对水库洪水预报中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着重分析土壤初始含水量设定误差和模型结构与应用误差,并提出动态运用多模型进行洪水预报,以达到提高预报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地区"2004·5"春汛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5月,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致使全区发生了建站以来最大的春汛大洪水.文章分析了此次春汛洪水的成因、特点,认为此次融雪径流与降雨径流叠加,是促成大洪水的主因.同时对今后大兴安岭春汛洪水研究、监测与防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水文预报和水文计算中,我们经常需要确定一次洪水的土壤初始含水量(W_o),或土壤的前期影响雨量(Pa)。要正确确定这些参数,关键在于确定这场洪水以前流域的降雨量和蒸发量的大小。另外,在计算一次暴雨及其产生的相应的径流时,过去往往忽略雨日的蒸发,但当一次暴雨的降雨日数较长时(有时可达10天以上),雨日蒸发的累加值可达到20~30毫米,占一次降雨总量的10%以上,达到不可忽略的地步。由于这些原因,在人们要求不断提高水文预报精度和水文计算准确性的时候,对蒸发值的计算也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  相似文献   

4.
2004年5月,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致使全区发生了建站以来最大的春汛大洪水。文章分析了此次春汛洪水的成因、特点,认为此次融雪径流与降雨径流叠加,是促成大洪水的主因。同时对今后大兴安岭春汛洪水研究、监测与防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不同土壤初始含水量的注射灌水分入渗试验,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水量对注射灌土壤水分运移分布特性影响。研究表明:注射灌的累积入渗量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土壤初始含水量越大,相同入渗时间的累积入渗量越大。在出水口下方土壤水分湿润范围较大,土壤含水量也较大,而在出水口上方则相反。土壤初始含水量越大,土壤湿润范围越大,距离出水口相同距离的土壤含水量越大。以上研究可为进一步补充注射灌理论技术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根据吉林省的特点,施工期大体上可分三段,即春汛、大汛、秋汛。为做好分期洪水计算,需要确定春汛、大汛、秋汛的起止时间、各期洪峰流量以及一次洪水的历时。通过对吉林省东部地区的龙岗、红石等几个水电站施工期洪水的分析,提出了吉林省东部地区施工期洪水时段的划分和确定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设计了一种接近真实的土壤含水量的计算方法,使用该法计算流域土壤含水可提高实时洪水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8.
由于封冻,在东北地区,无法按日连续计算冬季土壤含水量,因此,很难准确计算迅前初始土壤含水量,而该值对建立各年第一次蓄满产流前的降径关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一种在封冻地区较为适用的初始土壤含水量计算方法,该方法方便快捷,可提高降径关系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间歇入渗影响因素的大田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间歇灌是一种新的地面节水灌溉技术。本文以141组大田连续及间歇单点入渗试验资料为依据,针对陕西关中地区中壤质地土壤,分析了土壤初始含水量、土壤结构及灌水参数等因素对间歇入渗减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大小主要影响入渗过程的初始阶段,对减渗效果影响甚微;随着表土容重增大,减渗率减小;灌水参数对减渗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循环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受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和局部气象条件多变的影响,山区小流域在经历了短历时强降雨后,常会诱发突发性洪水,加上山区水文基础资料缺乏,使得洪水预警指标难以确定。通过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基于不同重现期降雨量,考虑土壤含水量变化对洪水过程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资料地区的临界雨量确定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省白沙河流域实际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对洪水起涨过程具有明显的影响,在100 a一遇(374.27 mm)、50 a一遇(330.01 mm)、20 a一遇(270.67 mm)、10 a一遇(224.84 mm)4种设计暴雨情景下,土壤饱和条件下到达警戒流量时间比土壤最干燥条件下分别提前了0.41,0.35,0.55,0.63 h;临界雨量在土壤饱和条件下为190.02 mm,在最干燥条件下为207.46 mm;当达到临界雨量时应及时撤离杨柳坪至下游处30.85 hm~2范围内的所有人群。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类似无资料地区及时预警山洪灾害、减少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