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从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成效、弊端分析和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核心技术在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应用入手,详细阐述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中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架构,初步提出了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总体目标、建设任务以及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十三五"时期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2.
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从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到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大大提升了防汛抗旱监测预报预警和调度及决策指挥的支撑能力。介绍了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与防汛抗旱业务应用系统典型案例,提出了及时跟踪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扎实建设综合数据库、进一步提升决策支持业务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及时修订完善或者新编技术标准等对未来防汛抗旱信息化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近年来辽宁省水旱灾害及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情况,提出了当前防汛抗旱工作中存在的防御难度大、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存在薄弱环节、基层防汛力量亟待加强等问题,从加强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完善防汛抗旱预案体系、加强防汛抗旱工程体系建设、加强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加强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加强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加强防汛抗旱基础工作、加强基层防办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工作建议,为其他地区进一步加强水旱灾害管理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和建设构想,并对推进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永州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找出了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从组织、投入、建设、管理、培训等方面提出抓好防汛信息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程道君 《海河水利》2012,(1):50-51,66
从信息化建设规划、基础工作、系统建设、人员培训等对近年来天津市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对做好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7.
经历20多年建设,各地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基本形成,并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破解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中存在的瓶颈、整体提升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智能化水平,是广大从事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人员必须面对且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分析了智能化和智慧化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提出了智慧来源于智能且高于智能、智慧可以转化为智能的观点。梳理了提升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智能化水平的基础条件,明确指出向智能化转变的基础条件基本形成。结合我国防汛抗旱工作实际和信息化发展水平,阐述了提升我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智能化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防汛办成立20余年以来,防汛抗旱事业蓬勃发展;机构改革转隶完成后,新形势下北京市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系统回顾了北京市防汛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新形势下北京市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面对的挑战,结合虚拟现实(VR)、"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新技术,提出了以应用为目标,以互联网和政务网为环境,以大数据为载体,以人工智能为突破,以多维度和多元性展现形式为表达的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新特点,最后就新形势下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任务提出未来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9.
邢鹏勇 《山西水利》2007,23(4):13-14
论述了山西省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基本情况及其工作特点,并针对其信息化建设及防汛抗旱办事机构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既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又是水利信息化的"龙头"工程。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一期项目获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3亿元,总工期4年,二期工程将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信息采集系统,改善系统运行环境,建设水情、气象、防洪调度、抗旱、灾情评估、综合信息服务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全面提高防汛抗旱业务应用水平。日前,本刊编辑专访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万海斌。万海斌副主任对我国在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主要进展、存在的不足以及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二期建设的主要内容、工程的实施计划、投资情况一一做了介绍。希望各地紧紧围绕防汛抗旱工作需要,抓住水利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团结协作、共同推进防汛抗旱信息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11.
聊城市防汛抗旱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行南  夏达忠 《东北水利水电》2005,23(6):35-36,38,56
本系统以基础地理信息、河网信息、水雨情信息、水利工程信息、多媒体信息与文本信息等为数据源,以地理信息系统控件和可视化程序语言为开发工具,实现对防汛抗旱所涉及的各种数据信息的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数据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湾沚区水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系统是防汛抗旱的重要手段,为防汛抗旱的决策和调度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对湾沚区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背景、需求和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以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为导向,针对湾沚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监测体系、预警平台、终端服务、运维机制等方面的措施建议,为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郭志高 《中国水利》2006,(19):12-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湖北省的防汛抗旱能力在防洪工程现状、农业和农村抗灾组织能力、水生态和水环境、水利非工程措施四个方面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今后湖北省防汛抗旱工作将围绕新农村建设,努力营造防洪保安、抗旱用水、减灾服务、信息化支撑“四个环境”,全面提高防汛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4.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水利信息化工程,全面介绍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一期工程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提供了1套成功的建设管理模式。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成果的基础上,将继续扩展功能,扩大信息采集范围,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高邮市防汛防旱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条件和目标、思路及任务内容,具体阐述了实现防汛防旱现代化的五大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水利厅采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建设覆盖省、市、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及省防汛技术支持单位的防汛通信网络综合业务平台,在此IP网络基础上,实现江西省防汛抗旱部门之间的VoIP语音等信息的传输和交换,节约了通信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利信息化过程中防汛防旱系统的建设现状与问题,在防汛指挥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建立灵活、统一、可扩展的防汛防旱预警系统.系统总体分为数据管理,以及预警分析引擎、管理、发布等4个功能模块,对实时雨水情等实时数据进行监测预警.系统密切跟踪雨量水量等信息,利用 PUSH 技术向用户提供文字图片形式的水雨情实时信息,通过预警分析引擎对水雨情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对汛情、旱情、灾情的预警.  相似文献   

18.
吴富宁 《北京水务》2005,(5):46-48,60
从防汛抗旱工作的特点出发,论述防汛抗旱信息管理数据库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防汛抗旱信息管理及指挥决策中的应用,为构建基于GIS技术平台的防汛抗旱信息管理及辅助指挥决策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廖禹 《江西水利科技》2009,35(3):209-210,213
阐述了加强乡镇防办能力建设的意义,根据江西省新余市乡镇防汛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推进全面抗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春季严重旱情暴露出目前我国的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仍不相适应,抗旱减灾能力仍然不足.只有坚持从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才能全面提高我国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抗旱预案制度,完善全国抗旱信息系统,加强生态抗旱工作,建立抗旱物资储备制度和抗旱服务组织,加快抗旱立法,积极推进洪水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