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身份管理和服务的相结合对网络中的统一身份管理服务进行分析。通过介绍组成身份管理模型的关键定义,提出统一身份服务模型图,再综合网络空间中物联网的技术框架和移动互联网的网络结构,分别提出适用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统一身份服务模型。  相似文献   

2.
帅青红  芮婷婷  黄涛 《计算机科学》2015,42(10):262-265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已经成为当前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的重点。为了获取最大利润,移动支付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已经展开激烈的竞争以抢占市场份额。从移动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视角出发,结合实际,建立了移动支付市场完全信息的古诺模型和不完全信息古诺模型,通过求解和分析模型,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移动支付市场运营模式,即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合作且由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协助支持。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工程》2017,(10):6-12
针对传统以话音和数据业务为主的业务模型在刻画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上的局限性,提出一种OTT业务行为建模方法。基于以众包方式采集的海量真实用户业务行为数据,利用OTT业务行为建模方法对3类典型OTT业务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与对比,并对部分业务关键参数的分布特征进行建模。通过分析OTT业务行为的分布特征,可全面揭示出不同移动互联网业务类型之间的行为差异,对于无线网络产品设计、网络规模预测、网络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应用的日益丰富带动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移动社交、移动支付等各种应用带来了便捷的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移动终端、通信网络、内容应用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安全问题.在总结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目前面临的安全问题,提出了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模型,并对终端用户提出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互联网用户需求感知处理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提出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端到端的用户感知评价模型.设计互联网络总体结构,包括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建立互联网络的多层感知体系;结合实时数据与大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评价指标权重,完成移动互联网业务用户感知模型的构建.所提模型在网络应用中,可以实现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端到端的感知数据挖掘,提高了感知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移动智能网与移动互联网的互通与结合可以使移动智能网提供丰富的语音/数据综合业务,同时也解决了预付费业务用户无法使用移动互联网的问题。综述了移动智能网与移动互联网互通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完整的互通体系结构,详细介绍了新的业务属性和业务,并分析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控制的计费策略。  相似文献   

7.
移动业务多媒体化和互联网化是移动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高数据传输率的多媒体服务成本极高,在不增加硬件投入的前提下,为了降低成本,同时又不降低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质量,可以将个性化服务应用于移动业务中。提出一种工作在服务器端的树图模型,它将移动终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与待推荐的互联网信息资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组织多播推送。引入区间值模糊集理论,给出建立树图模型的一系列相关定义及公式,在对该方法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树图节点的建立与更新算法。理论分析证明,该算法具有确定性、能行性并且复杂性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对电信业务支撑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业务支撑系统的业务模型和功能,阐述了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业务支撑系统带来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3G移动互联网业务为中国电信带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从集团到省市层面均作为发展的重点。而在集团和省市的运营实践中,发现3G移动互联网业务具有一些重要的新特点,使得在传统移动增值业务运营中行之有效的策略、手法对于3G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效果大打折扣。笔者对此进行分析梳理,并提出若干策略建议。文中2G传统移动增值业务以短信、彩铃、IVR为代表,而3G移动互联网业务以网页浏览、天翼视讯、天翼空间为代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全球化,网络安全隐患呈专业化态势。为强化运营商网络安全领域管控力度,针对运营商安全管理平台提出一种基于PDCA及全生命周期的策略模型。通过深度剖析模型的功能架构、层次结构及业务数据流以探索最优模型设计,最终达到安全管理平台安全事件可发现、可管控、可运维、可测量的建设目标。实践表明,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平台策略模型很好地实现了针对危险的主动发现、主动告知及主动防护。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互联网服务框架WebService提出了一种可扩展的Internet性能管理模型WIPMM,由功能模型、系统模型与软件模型三部分组成。WebService框架被用于构建软件模型,而XML成为软件模型的数据访问接口。由于采用WebService框架使应用程序在Internet中具备良好的互操作性,WIPMM可以很好地将网络测量与性能管理应用扩展到广域网并且改善了可扩展性。在性能管理应用层的性能预报服务中采用了‘算法动态选择’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基于误差估计的混合预报建模方法,被用于预报网络性能。采用‘算法动态选择’机制后,预报过程更为有效,预报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业务平台体系结构。通过实现连接管理与业务逻辑的分离,使新的Internet业务的创建和配置变得更加容易,同时可以方便地实现业务管理并且该体系结构能够使Internet业务和智能网业务更好地集成。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移动Internet服务管理框架模型,提出的高效服务发现算法就是基于这一框架模型的,并对这一算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不仅节省了无线宽带资源,而且还保证了服务的可用性,提高了服务发现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在业务层面的逐渐融合,国内运营商所采用的"封闭花园"模式的业务架构已经面临各种挑战,因此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有效引入互联网业务和服务模式,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在电信运营商逐步开放其电信能力API的背景下,基于Mashup的业务构建模式,提出了一种云计算环境下的电信网络能力服务提供模式。该模式将Mashup的理念移植到电信能力上,并将电信能力封装成Web Element的形式呈现给用户,进一步提升了电信网络能力服务的抽象层次。这种电信能力应用模式打破了电信能力拘泥于手持终端的传统形式,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合于Web2.0环境的电信网络能力服务提供模式。在"OMP(Open Mobile Internet Platform)应用运行和开发引擎算法及功能研发"项目中的试用证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Internet服务管理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服务与服务的分类经常提到服务这个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服务呢?文[1]对服务进行了定义:服务就是服务提供方向一个或多个所服务的用户提供的一组实际能力。为研究之便,我们将服务分成两类:一类是传输服务,另一类是应用服务。这两种服务并不完全独立,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其中传输服务是应用服务的基础与保证,而应用服务是对传输服务的一种增值与体现。应用  相似文献   

16.
Internet is best effort network, on the whole, it doesn't provide any quality of service assurance for services. Especially,all kinds of stream media need more network performance and quality of service. Currently, because of existing many heterogeneous networks, such a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IP data network , mobile network and so on ,in order to break off this heterogeneous network isolated complex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next generation network must be carried out,only by this way,can these isolated heterogeneous network be merged into an all IP network. This network will provide enormous services for service users,how to manage these services effectively is a topic proposed by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1] gave research status for service management and advance,this paper researches service management requirement for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and workflow etc,and based on these technique,a service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model is proposed. It consists of service access layer, service deployment layer, service providing layer, service mapping layer, policy control layer and network element managing layer. These layers coordinate to implement servic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7.
袁满  罗军  胡建平  阚志刚  马健 《计算机工程》2003,29(14):22-23,29
服务定位协议(SLP)是IETF提出的基于IP网络的服务定位标准。而这一标准并没有考虑对QoS的支持。未来的互联网络是一个具有QoS保证的网络。服务发现仅仅是Internet服务管理中的一个方面,发现服务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这一服务。在对SLP体系结构、下一代互联网QoS服务管理及相关技术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奇的基于QoS的Internet服务管理体系结构模型。为使在服务表示与发现层支持QoS,对SLP定位协议进行了一些扩充。对服务定位协议扩充后,当用户代理在向服务代理发布请求时,可以在请求消息中绑定QoS对象参数,一旦服务代理接收到这一消息,就可以利用这些QoS参数与域管理器进行协商,协商结果可通过服务代理反馈给用户代理。这样不仅减小了网络开销,而且降低了传统的用户代理与域管理器协商的次数,在服务发现的同时用户代理还可以直接获得该服务的QoS信息。  相似文献   

18.
网格服务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基于Web服务的工作流应用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了。为此,本文将工作流技术扩展到网格环境中,首先介绍了工作流技术和网格服务的相关知识,然后给出了一个网格服务工作流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基于OGSA架构的网格服务工作流管理系统,将工作流的业务处理流程转化成一系列服务请求和满足的过程。最后本文重点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其中主要功能模块的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于主动网络技术的业务管理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业务成为网管人员和用户关心的重点。业务管理是新的研究领域,许多基本问题尚未解决。分析了传统网络管理的各种弊端,深入研究了主动网络技术和业务管理,定义了业务管理的若干基本概念,提出了业务管理的四层平面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网络技术的业务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