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介绍了安钢第一炼轧厂电炉炼钢工艺流程在冶炼低氮高强度船板钢时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电炉提高铁水比、造泡沫渣、终点碳控制、RBT;LF精炼炉气氛控制、造好白渣、埋弧操作;钢包长水口及氩封保护浇注,防止连铸过程钢液吸氮.  相似文献   

2.
现代电弧炉流程钢液氮控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晶  傅杰  周德光  严月祥 《钢铁》2003,38(3):13-14,20
通过生产试验研究了电弧炉冶炼过程、LF精炼过程及连铸过程钢液氮的控制。研究表明,电弧炉冶炼过程主要是电弧区增氮,LF过程及连铸过程钢液增氮主要是钢液与大气接触,LF供电制度也对钢液吸氮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电炉生产低碳低硅钢的难点是电炉的终点控制、脱氧合金化以及钢中[Al]的控制和精炼炉抑制回硅.介绍了八钢110t电炉生产SPHC钢从原材料到冶炼过程严格按标准化操作,电炉精炼及连铸全程保护浇注,防止钢水的二次氧化减少夹杂物带入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4.
以莱钢50 t电炉生产线生产40CrB钢的冶炼过程为对象,分析含硼钢冶炼过程中氮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氮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整个冶炼过程电炉终点氮含量最低,连铸坯氮含量最高,VD处理有利于降低氮含量;电炉出钢至精炼阶段,氮含量增加最为明显,其次是连铸阶段。通过控制铁水(或生铁)兑入比例、精炼渣量、VD炉操作和保护浇铸,钢中氮含量可以控制在50×10-6以下。  相似文献   

5.
测试了电弧炉冶炼、LF精炼及连铸过程钢液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钢中氮的主要来源是电弧炉冶炼过程的电弧区增氮,LF精炼及连铸过程钢液与大气接触吸氮。LF精炼时的供电制度对钢液吸氮也有影响。提出了控制钢液氮含量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艳  吕亚  刘磊  王平  王小峰  张书铭 《宽厚板》2013,19(3):34-37
安钢第二炼轧厂采用铁水预处理-顶底复吹转炉(BOF)-吹氩站-LF精炼炉-VD精炼炉-超宽板坯连铸机的工艺路线来生产X65管线钢。通过试验分析并结合实际冶炼情况找出影响钢液增氮的主要因素。增氮的主要环节为转炉(BOF)出钢、LF精炼、连铸机浇注3个环节,增氮的主要原因为钢液裸露、生产周期过长、物料带入及生产操作不规范等。通过采取增加VD工序等一系列措施,可将氮控制在(35~60)×10-6,满足了X65管线钢对[N]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氧气瓶钢冶炼过程氮含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气瓶钢氮含量偏高,波动大,控制困难的问题,对炼钢工序全流程钢水中氮含量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转炉终点钢液氮含量偏高,增氮主要环节为转炉出钢过程和RH精炼结束到中包开浇.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转炉低氮钢冶炼技术、出钢过程脱氧工艺优化及连铸保护浇注等技术措施,有效的降低了转炉终点氮含量,出钢增氮和浇注过程增氮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成品钢水中氮含量稳定控制在50×10-6以内,减小了氮对成品钢材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孙拓  田云生 《河南冶金》2020,28(2):18-21
介绍了安钢炉卷生产线Q690及以上级别的低碳高强钢冶炼过程中碳、氮的控制工艺,通过严格控制冶炼过程中各工序中的增碳、吸氮环节,稳定了低碳高强钢的冶炼工艺,并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某炼钢厂将转炉冶炼的齿轮钢钢水倒运到电炉车间进行精炼的工艺管控过程.包括转炉的脱磷和 挡渣操作,精炼炉的送电制度,钙处理等影响质量的关键控制环节.同时也对轧制工艺进行改进,采用控轧控冷的TMCP技术,使圆钢轧材质量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电炉炉后和精炼炉采用硅锰合金或锰铁合金脱氧,将钢中自由氧含量控制在100×10-6以上,电炉炉后采用硫磺粉增硫,精炼炉采用硫铁矿或硫线补硫,将钢中硫含量控制在0.35%~0.41%、Mn/S≥3.0,山东石横特钢生产了1215HS低碳高硫易切削钢,钢中硫化物形态为球形或纺锤形,切削性能良好,完全满足下游用户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