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制备乳化效果佳和性能稳定的阴离子乳化沥青,首先对阴离子乳化沥青乳化工艺进行了研究;然后复配不同的乳化剂,并评价乳化效果。阴离子乳化沥青三大指标较基质沥青有明显改善。新型阴离子乳化沥青具有工艺简单、乳化效果佳、贮存稳定性好、耐高/低温性能好等优点,可应用于高铁、桥梁、道路等工程中。  相似文献   

2.
结合改进后的水溶性乳化剂乳化力的测定方法以及现有乳化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分别测定了驱油常用的磺酸盐类(阴离子型乳化剂)、甜菜碱类(两性离子型乳化剂)、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类(OP型,非离子型乳化剂)3类乳化剂的乳化力和乳化稳定性,并计算了乳化剂的乳化强度综合指数。探究了乳化剂类型与碳链长度对乳化剂乳化性能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乳化剂浓度对其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疏水链中碳原子数相近时,甜菜碱类(两性离子型)乳化京-11原油的能力要优于磺酸盐类乳化剂(阴离子型)。当乳化剂疏水基含碳原子数与原油等效烷烃碳数相近时,同类型乳化剂的乳化性能随疏水链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变弱;当两者相差较大时,乳化剂的乳化性能较差。其次,乳化剂的浓度越高,3种类型乳化剂的乳化稳定性均越强;当乳化剂浓度高于其CMC值时,乳化剂浓度对乳化剂的乳化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结合改进后的水溶性乳化剂乳化力的测定方法以及现有乳化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分别测定了驱油常用的磺酸盐类(阴离子型乳化剂)、甜菜碱类(两性离子型乳化剂)、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类(OP型,非离子型乳化剂)3类乳化剂的乳化力和乳化稳定性,并计算了乳化剂的乳化强度综合指数。探究了乳化剂类型与碳链长度对乳化剂乳化性能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乳化剂浓度对其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疏水链中碳原子数相近时,甜菜碱类(两性离子型)乳化京-11原油的能力要优于磺酸盐类乳化剂(阴离子型)。当乳化剂疏水基含碳原子数与原油等效烷烃碳数相近时,同类型乳化剂的乳化性能随疏水链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变弱;当两者相差较大时,乳化剂的乳化性能较差。其次,乳化剂的浓度越高,3种类型乳化剂的乳化稳定性均越强;当乳化剂浓度高于其CMC值时,乳化剂浓度对乳化剂的乳化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应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2-羟基-3-十八烷基氨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A)、木质素季铵盐(B)和N-[2-羟基-3-十二烷氧基聚氧乙烯醚(9)]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为乳化剂制备了乳化沥青。对乳化沥青的性能测试表明,当乳化剂A,B和C单独使用的用量分别为乳化沥青总质量的0.5%,2.5%和2.5%时,乳液能够稳定存在5 d;当使用由乳化剂A和B或A和C以1∶1至9∶1的质量比组成的复配乳化剂,用量为乳化沥青总质量的0.5%时,制备的乳化沥青的稳定性明显地优于单独使用乳化剂A,B或C制备的乳化沥青。使用由乳化剂A和B以质量比2∶3组成的复配乳化剂,用量为0.5%时,所得到的乳化沥青的破乳时间为259 s;由A和C以质量比1∶1组成的复配乳化剂,用量为0.5%时,所得到的乳化沥青的破乳时间为223 s;而单独使用乳化剂A,用量为0.5%时,破乳时间仅为191 s。  相似文献   

5.
阳离子乳化沥青的乳液稳定性、破裂速度、粘合性、贮存稳定性等重要指标,均取决于沥青乳化剂的性能,由于我国阳离子乳化沥青起步较晚,乳化剂的研完一直落后于应用技术研究。本所HR—1型乳化剂的研究,原料立足国内,合成工艺简便易行,乳化性能好,不需任何外加剂,经试用表明,性能优于国内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乳化剂的作用原理、选择和使用方法及乳化助剂和乳化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乳化体系稳定性的表述方法。选择硅油和白油为主的油相体系,以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为乳化剂,研究其在不同用量、不同配比以及添加助剂时对乳液稳定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乳化剂用量为3.2%、乳化剂比例为3∶1时乳液稳定性好的结论;且得到在"将助剂溶于水相,对含有乳化剂的油相进行乳化"的乳化方式中,添加助剂为2%时,乳液体系稳定性最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以SK90#道路沥青为基质沥青,天然沥青和石油树脂为沥青改性剂,BE-3X沥青乳化剂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复配体系为沥青乳化剂,采用先改性后乳化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雾封层用改性乳化沥青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雾封层用改性乳化沥青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路用性能良好,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雾封层材料。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8):2076-2081
为解决基质乳化沥青耐水性差、粘结性能差和早期强度低等问题,采用水性环氧树脂进行改性。通过水性环氧乳化剂制备水性环氧树脂,分析该体系的稳定性和粒径分布情况,采用落射式荧光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微观结构进行观测,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分析水性环氧树脂在乳化沥青中的分布和官能团情况。采用拉拔实验评价水性环氧树脂与SBR复配乳化沥青对粘结性能的改性作用。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掺量增加,乳液稳定性增加、粒径减小;通过数字处理技术得出像素面积比与水性环氧掺量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6。复掺3%SBR胶乳能够改善其粘结抗裂性能,水性环氧树脂推荐掺量15%。  相似文献   

9.
《农药》2017,(6)
[目的]优化5%唑啉草酯·双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配方,并提高其物理稳定性。[方法]通过湿式超微粉碎法制备5%唑啉草酯·双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以乳化性能、悬浮率、流变学性能及制剂在常贮、冷贮、热贮条件下的稳定性为主要指标,对配方中的乳化剂、分散剂、增稠剂等助剂进行筛选。[结果]乳化剂7217K与7218Q以5∶1的比例复配,分散剂Atlox-4916添加量为1.5%,增稠剂838F 2#添加量为1.5%时,所制备的油悬浮剂各项指标达到最优。[结论]油悬浮剂配方中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分散剂、增稠剂等助剂可有效提高制剂的物理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探究乳化剂掺量、乳化液pH、沥青温度、剪切时间对高固含量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均可提高储存稳定性,随乳化剂掺量增加,乳化沥青稳定性呈现先增加后保持稳定趋势;随乳化液pH、沥青温度、剪切时间的增加,乳化沥青稳定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乳化沥青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为pH值2.7,沥青温度139℃,剪切时间83 s。  相似文献   

11.
复合型乳化沥青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先进生产工艺——预混法条件下,研究了以AH-90重交沥青、稳定剂,阳离子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剂复配制备复合型乳化沥青的方法。根据正交实验确定乳化工艺条件.考察不同乳化剂和稳定剂对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制备工艺和配方。  相似文献   

12.
赵琳  张亚洲  路锋  王文辉  杨青松 《当代化工》2013,(12):1648-1651
以水溶性高分子物质作为添加剂,与不同配方的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乳化剂进行复配,考察高分子物质作为添加剂对乳化蜡性状及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水溶性高分子后,非月E型复配乳化剂制备的乳液粘度变大,稳定性增强;随着高分子化合物疏水性增强,阴离子型乳化剂制备的乳化蜡越稳定;高分子化合物与阳离子型乳化剂的电性差异越大则相互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一种水性家居防护可剥离涂料,分别考察了流变助剂种类及用量、润湿分散剂用量和消泡剂对水性可剥离涂料贮存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流变助剂选用0.6%(质量分数,后同)聚氨酯类增稠剂即可满足该产品长期贮存稳定性的要求;添加0.4%润湿分散剂即可满足产品贮存稳定性及可剥性的要求;有机硅类消泡剂使用对产品的涂膜外观及黏度有...  相似文献   

14.
乳化改性沥青的研制及其储存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河AH-90沥青为基质沥青、Gemini季铵盐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剂复配、丁苯橡胶为改性剂、氯化铵为稳定剂,用先改性后乳化的工艺制备了乳化改性沥青,根据正交试验确定了乳化工艺条件,考察了基础乳化剂、辅助乳化剂、改性剂和稳定剂的用量对乳化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改性剂用量(质量分数,下同)2%~5%,乳化剂0.3%,辅助乳化剂0.2%,稳定剂0.2%,制备出的乳化改性沥青达到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间歇式预乳化聚合工艺,选用环保型阴非离子型乳化剂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DNS-525)和非离子乳化剂烷基醇聚氧乙烯醚(EFS-470)替代传统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乳化剂,并与交联单体复配成助剂1和助剂2。采用多因素正交小试实验考察三个因素(助剂1、保护胶体PVA1788、助剂2)对JS防水涂料用的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试验表明:新型复配乳化剂能大大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减少乳化剂的用量;助剂1对胶乳性能影响最大,助剂2次之,保护胶体PVA1788最小,并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以此优化工艺参数为依据,制备出稳定性和涂膜弹性优异的苯丙乳液,该乳液和水泥粉料以1.4:1混合,制备出涂膜拉伸强度为2.1MPa,断裂伸长率为200%的高性能JS防水涂料。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以丙烯酸、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为单体,采用反应型乳化剂,经过乳液聚合,制得了一种水性涂料用缔合型增稠剂。考察了丙烯酸和丙烯酸十二酯单体含量、乳化剂用量对增稠剂增稠性能和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乳化剂对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臣 《上海涂料》2010,48(4):9-11
考察了4种不同类型乳化剂及其复配使用对丙烯酸酯三元微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型乳化剂TS-02与阴离子乳化剂SDS复配为制备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较佳乳化体系。乳化剂用量由1%增加到4%,乳胶粒径由208nm降至26nm;微乳液黏度随之升高,凝聚率降低。乳化剂用量过低,则微乳液稳定性降低,转变为水凝胶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8.
二甲基硅油和二氧化硅混合得到硅膏,然后与聚醚、聚醚改性硅油、乳化剂和增稠剂等进行复配,制得有机硅聚醚乳液消泡剂。以消泡剂稳定性和消泡性能为检测指标,分别研究了消泡主体硅膏与聚醚的比例、乳化剂的HLB值、混合乳化剂的种类及添加量、增稠剂的种类及添加量对消泡剂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中硅膏与聚醚的含量为20%,且两者比例为2∶3时,乳化剂HLB值应在7.7左右;采用混合乳化剂70%的Span60和30%的Tween80,用量为6%;选用0.75%的HPMC为增稠剂时,乳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不同环氧(EP)-聚乙二醇(PEG)型非离子乳化剂,通过荧光发射光谱考察了氢键缔合效应对乳化剂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十八胺聚氧乙烯醚(AC-1810)对乳液稳定性及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P-PEG型环氧乳化剂在水相中存在两种缔合状态:一种是疏水端?疏水端缔合,缔合作用随EP分子量上升而逐步增强;另一种是亲水端?疏水端缔合,缔合作用随PEG分子量上升而逐步增强.缔合效应破坏了乳化剂疏水端与树脂表面的结合能力,降低了乳液稳定性.AC-1810可弱化乳化剂的缔合效应.当AC-1810与EP-PEG的质量比为1:25,乳化剂用量为树脂质量的15%时,乳液粒径为483 nm.电化学阻抗谱测量和中性盐雾试验的结果均表明AC-1810的添加可显著提高涂层的防腐性能.  相似文献   

20.
二甲基硅油和二氧化硅混合得到硅膏,然后与聚醚、聚醚改性硅油、乳化剂和增稠剂等进行复配,制得有机硅聚醚乳液消泡剂。以消泡剂稳定性和消泡性能为检测指标,分别研究了消泡主体硅膏与聚醚的比例、乳化剂的HLB值、混合乳化剂的种类及添加量、增稠剂的种类及添加量对消泡剂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中硅膏与聚醚的含量为20%,且两者比例为2∶3时,乳化剂HLB值应在7.7左右;采用混合乳化剂70%的Span60和30%的Tween80,用量为6%;选用0.75%的HPMC为增稠剂时,乳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