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徐祥洋  杨洁  张淇淇  翟耀芳 《流体机械》2013,41(2):53-57,52
通过对辐射吊顶+地板送风系统夏季运行情况的试验研究,得出了室内温湿度沿高度方向的变化情况以及贴附层露点温度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室内空气温度沿高度方向先升高后降低,而相对湿度则先下降后上升,送风参数对房间湿度的影响较大,辐射板表面温度可根据贴附层的露点温度进行控制,而贴附层的露点温度可以采用工作区露点温度减去1.7℃来表示。  相似文献   

2.
《流体机械》2017,(10):68-71
介绍了辐射供冷的原理及其常用的3种送风方式的优缺点,综述了地板送风与地板辐射供冷空调系统、置换通风与顶板或地板辐射供冷空调系统、贴附射流作用下顶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空调系统3种复合辐射供冷空调系统解决结露问题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采用3种复合辐射供冷空调系统房间内的热舒适性研究成果。结果表明,这3种复合辐射供冷空调系统均能有效减轻结露现象,其中贴附射流作用下顶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空调系统防止结露效果最显著。置换通风的特性决定了置换通风与地板辐射供冷空调系统在维持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和室内热舒适环境方面优于地板送风与地板辐射供冷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3.
《流体机械》2021,49(9)
通过建立人体散湿模型,对冷辐射板结合诱导式新风口系统进行CFD瞬态模拟,分析室内人员变化,变新风量运行时新风贴附射流长度与贴附层内空气露点温度变化特性,探讨冷辐射空调中新风量动态调节规律,在满足卫生要求和不结露的同时,实现系统的运行节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人数条件下,通过监测CO_2浓度可使新风量在80%~100%范围内间歇调节;当室内人数减少时,可降低新风量,当新风量降低至室内除湿所需新风量时,应根据贴附层露点温度上升的速率适当调节新风量大小。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气候干燥,蒸发冷却技术能以较高的COP值提供辐射供冷和新风系统需要的高温冷水和冷风,形成基于蒸发冷却的辐射供冷空调系统.介绍了复合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在此基础上,采用Airpak软件模拟了地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复合系统以及顶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复合系统的室内热环境.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地板辐射供冷的复合系统室内垂直温度梯度大于顶板辐射供冷的复合系统,两系统室内温度场均匀,符合设计要求,并且0.1m和1.1m高对应的室内垂直温度差值均小于3℃,符合ISO7730规定的舒适性标准.CFD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可采用该模拟方法进一步研究复合系统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辐射吊顶在制冷量和消除湿负荷方面的不足,辐射吊顶加独立新风系统成为了国内外学者们的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贴附射流、置换通风加辐射吊顶系统的比较试验,研究新风的不同送风方式对辐射空调系统制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贴附射流送风方式主要通过增大对流换热量提升辐射空调制冷量,相较于置换通风,其总制冷量有所提高,其中对流换热量提高34.29%,但辐射换热量却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对双冷源新风机组与辐射板联合运行供暖系统应用于办公室的运行特性的研究很少的现状,搭建了金属辐射板与双冷源新风机组系统测试平台,测试了金属辐射板与双冷源新风机组空调系统供暖运行状态,以及双冷源新风机组供热性能、空气源热泵制热性能以及室内温度分布特性和室内空气品质.结果表明,金属辐射板与双冷源新风机组空调系统冬季供...  相似文献   

7.
尽管国内外学者针对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研究很多,然而缺少对双冷源新风除湿机与辐射板联合制冷系统应用于会议室的运行特性的研究,为了研究该系统运行的具体特性,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上海某会议室在该系统运行下室内温度场及其变化情况,除湿机性能以及辐射板内部和表面温度变化情况。试验主要通过温度传感器与温湿度自动记录仪器记录室内不同高度位置、除湿机送风口处及辐射板内部和表面的温度湿度数据,并对测得的数据整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2 h后机组各项参数都能达到稳定,其中,除湿机送风口温度降到23 ℃,相对湿度降到40%,而室内温度降至26 ℃左右,相对湿度降至53%左右,基本满足室内设计参数要求,并且竖直方向最大温度梯度为0.5 ℃/m,表明室内温度分布均匀,研究同时还发现辐射板表面温度始终高于室内露点温度,辐射板表面不会发生结露现象。研究结果对双冷源新风除湿机与辐射板联合制冷系统供冷除湿效果的深入研究以及该系统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毛细管辐射空调在夏季运行时出现结露现象的问题,提出转轮除湿新风与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联合供冷运行方案,并进行了相关设计计算和试验测试。运行结果表明:毛细管回水温度为18℃,单独运行毛细管辐射系统时,室内毛细管壁及地面有结露现象且房间内垂直方向有明显温度梯度;转轮除湿新风与毛细管辐射空调联合运行时,室内空气温度为24℃左右,相对湿度为62%左右,试验全程未出现结露现象,有效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及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以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中心节能减排实验室为背景,对毛细管空调系统与传统空调进行制冷及除湿性能对比实验。监测室内温湿度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毛细管辐射空调运行时,在人体主要活动范围内温度平均在25.5~27.3℃,相对湿度在56.8%~65.0%;对比毛细管辐射空调运行时,传统空调温度分布均匀性较差,温度在25.0~26.3℃之间,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升高逐渐降低,水平方向上各测点的温度分布不均。这种温度分布使得人体有忽冷忽热的感觉,各测点相对湿度波动较明显,但是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相对湿度值相差在5%以内,较毛细管辐射空调供冷相对湿度区间较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试验的方法,分析了3口90m井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热泵机组供热性能、毛细管辐射板供热能力、辐射板加热层温度、地板表面温度以及室内温度的变化特性.经过研究,得出了上海松江区大学城区域的地质条件下,热泵机组供暖期间,最大单位井深换热量78W/m.地源热泵机组提供28~35℃的低温热水时的COP值与制取40~50℃热水相比大大提高,节能效果显著.室内采用毛细管吊顶辐射采暖时,当进水平均温度37.5℃时,最大换热量达到了3512W(171W/m2),与进水平均温度29℃相比,其最大换热量增加了66.7%;另外,室内竖向空气存在明显温度梯度.  相似文献   

11.
宣永梅  王海亮  黄翔 《流体机械》2012,40(8):65-68,64
辐射供冷与置换通风复合系统不仅能提供较高的热舒适性,并且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本文建立了复合系统的能耗分析模型,并采用EnergyPlus能耗分析软件对该复合系统进行能耗模拟,模拟得到的室内温度和辐射地板所承担冷量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小于±7%,在此基础上,改变置换通风的送风温度,得到辐射地板提供冷量随置换通风送风温度提高而增加的变化规律,置换通风送风每增加1℃,辐射地板提供的冷量增加1.9%左右。  相似文献   

12.
以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中心节能减排实验室为背景,对毛细管空调系统进行制冷及除湿实验。监测室内温湿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温湿度分布情况;并且通过实验确定毛细管重力循环空调柜除湿和换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最佳运行工况。结果表明:在人体的高度范围1.62.0m之间,室内温度维持在26.5℃左右,对人体非常适宜;供水流量在6002.0m之间,室内温度维持在26.5℃左右,对人体非常适宜;供水流量在600700L/h,供水温度在17.5700L/h,供水温度在17.518℃时,进出口空气温差增长的速度最快,重力循环空调柜换热经济性最佳;供水流量在50018℃时,进出口空气温差增长的速度最快,重力循环空调柜换热经济性最佳;供水流量在500600L/h,供水温度在15.5600L/h,供水温度在15.516℃时,出口空气流速增长的速度最快,重力循环空调柜除湿经济性最佳。  相似文献   

13.
《流体机械》2015,(8):59-63
对干式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进行了连续供暖和变供水工况测试,分析和评价了干式系统的供暖性能和热舒适性,并与湿式系统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干式系统稳定运行时,室内空气温度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分布均匀,热稳定性和热舒适性好。辐射换热量约占总换热量的65.6%,总换热量能够满足大部分建筑冬季供暖需求。干式系统在35~40℃区间内调节供水温度,可明显改变室内温度,而调节供水流量对室内温度影响不大。与湿式系统相比,干式系统预热时间短,对供水温度要求低,供暖能力强,更适用于需要间歇供暖的场所,但其蓄热能力差。结果将为干式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提供试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隋学敏  张旭  韩光辉 《流体机械》2013,(3):68-73,45
对辐射供冷系统空调末端与室内热湿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过程进行分析,分析了辐射供冷空调室内热环境参数特点。基于热舒适理论,分析了辐射供冷环境低平均辐射温度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根据辐射供冷空调的特点,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分析选择适合辐射供冷空调的室内热环境控制变量。通过分析提出辐射供冷室内热环境控制变量应综合考虑平均辐射温度和空气温度两个指标,可将操作温度作为室内热环境控制的反馈变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直接蒸发式新风除湿加干盘管空调系统运行性能开展试验研究,分析了在不同室外工况、不同新回风比、不同室内负荷显热比工况下,该空调系统的运行特性及室内温湿度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环境参数的改变对室内温湿度的影响不大,温度偏离设定值小于1.3℃,湿度偏离设定值小于9.5%;当室外新风温度和湿度较小时,增大新回风比可以有效满足室内湿负荷增加的需求,维持风机盘管干工况运行;该系统在室内湿负荷不大的情况下(显热比大于0.8)情况下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重力循环柜联合金属吊顶辐射板运行进行试验研究,测试重力循环柜的补助制冷性能以及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内置三排毛细管的重力循环柜单独运行时,制冷量能够达到设计工况下的720W;重力循环柜联合辐射吊顶系统运行时,重力循环系统能够起到补助制冷作用,并对出风口周围地板结构有一定的蓄冷作用,具有部分辐射供冷的效果。当室内达到稳定状态后,距重力循环柜水平30cm以内的区域在32min内垂直温差大于3℃,30cm以外区域温度场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流体机械》2015,(10):67-72
通过搭建毛细管吊顶加独立新风系统试验平台,测试了不同供水温度和供水流量下,毛细管吊顶的换热效果、室内空气垂直温度分布和围护结构温度分布;进一步,在毛细管吊顶联合独立新风系统运行工况下,测试了室内垂直温度分布和围护结构温度相应特性。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回水温度值越高,在测试时间内毛细管吊顶的平均换热量越大;供水流量值越大,毛细管吊顶换热量越大。毛细管吊顶单独供暖时,室内0.5到2m竖直高度方向存在2℃温差,吊顶不同测点最大温差在2℃左右。毛细管吊顶联合独立新风系统供暖时,室内竖向温度变化不明显,吊顶不同测点最大温差在1℃左右。  相似文献   

18.
《流体机械》2016,(10):59-64
为改善应用辐射板供暖系统的办公室内热环境,以哈尔滨某办公室为研究对象,利用Airpak软件对办公室应用九种辐射板加新风系统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方案下办公室室内温度、预测平均评价(PMV)以及空气龄等指标的分布,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室内气流组织的评价体系,对冬季工况下各方案的气流组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地面辐射供暖加置换送风、墙面辐射供暖加置换送风两种方案时的室内气流组织优于其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