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自然资源的短缺以及经济快速发展而对能源需求急剧上升,2005年智利政府建立了国家能源效率计划(PPEE)。同年11月,国家经济部、电力燃料监管中心和国家能源委员会颁布了第298号法令《电气产品和燃料认证规定》,  相似文献   

2.
《大众用电》2009,(12):49-49
根据国家规定,储水式电热水器能效等级分为5级,1级是能效最高的产品;2级是节能评价值,产品能效达到2级或以上就可以自愿向认证机构申请节能产品认证,经检验和工厂审查合格就可以获得认证证书并粘贴节能标签;5级是能效限定值,为市场准入的门槛,低于该值的产品将不能在市场上销售。  相似文献   

3.
美国对于家电产品的能效措施分为联邦和州两个层面.在联邦层面上,主要表现为联邦法规对于用能产品的强制性节能标准和测试程序要求、强制性EnergyGuide能效标识以及自愿性的“能源之星”计划.这三者分别对家电产品规定了最低能效要求(MEPS)、能效标识和节能认证(高效节能产品),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对产品能效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 5号《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已经 2 0 0 1年 11月 2 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审议通过 ,现予发布 ,自 2 0 0 2年 5月 1日起施行。局长 李长江二○○一年十二月三日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完善和规范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 ,切实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 ,根据国家产品安全质量许可、产品质量认证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国务院赋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能 ,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国家对涉及人类健康和安全 ,动植物生…  相似文献   

5.
董浩 《电器》2003,(4):58-59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日趋成为全球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对在其区域内使用的家用电器产品实施节能认证。节能,已经成为市场准入的一道门槛,节能认证也成了家电出口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完善和规范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切实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根据国家产品安全质量许可、产品质量认证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国务院  相似文献   

7.
《家用电器》2007,(7):26-33
2007年空调能效高层论坛近日在京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主办,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有限公司协办,旨在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促进高能效空调的发展。此次活动系2007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之一,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国家认监委认证监管部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本次论坛以“倡导节能降耗,提高空调能效”为主题,各方专家、来自暖通空调和制冷行业的高层人士以及政府高级官员向研讨会听众介绍了能效标识的推广现状。  相似文献   

8.
韩敏 《电器》2008,(12)
2009年3月1日起,电磁炉、变频空调等家用电器产品,也必须要贴上能效标识才能销售. <电器>记者近日获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可认证监督管理委员会已经于2008年lO月17日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第四批)>及相关产品实施规则(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2008年第64号公告).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10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2019年电风扇产品(网售)强制性产品认证有效性抽查结果的通告》,依据强制性产品认证相关规定,对此前国家抽查中19批次不合格产品作出撤销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的处理。对被撤销证书的产品,认证机构在6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全球化已成为电器行业一个确认的主旋律。国内各大家电企业已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以质取胜”成为走出国门的关键。如何让进口商、经销商以及消费者相信您产品的质量是优秀的呢?取得出口国要求的认证证书/标志无疑将起到很大作用。认证证书/标志将有利于您的产品顺利通关:在一些对产品安全认证实行强制要求的国家/地区,安全认证证书/标志是进口的先决条件。即使是在安全认证不作强制要求的国家/地区,为使产品能在市场顺利销售,不受限制,进口商和经销商也往往要求产品通过安全认证。因为产品带有安全认证标志,即表明该产品是经过公正的第三方证明,完全符合认证规定要求的产品。对于许多国家,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消费者而言,带有标志的产品给了他们以高度的安全感,他们只信赖也只愿意购买带有安全认证标志的产品。除了可增强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外,还会带给您产品价格上的优势。经过认证的产品,其售价往往高于未经过认证的同类产品。以美国UL标志为例,经过UL认证和不经过UL认证的同类产品,售价大约相差10%-20%。此外,国际认证的意义还在于:有了国际认证标志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也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对消费者有更大的说服力、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实施节能产品的能效标准、认证标识制度的一些进展情况,对该制度的建立方法和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总结评述,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节能产品标识认证,特别是即将开展的高效照明产品节能认证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我国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各国政府主管部门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人身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 ,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对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技术法规要求的合格评定制度。这种制度主要是通过制定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和强制性的产品认证程序规定 ,对列入《目录》的产品实施强制性的检测和审核。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 ,未获得指定机构的认证证书并加施认证标志 ,不得进口、出厂销售和在经营性活动中使用。西方发达…  相似文献   

13.
根据《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117号令)的要求,国家认监委对《童车类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CNCA-13C-068:2006)、  相似文献   

14.
3C强制认证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依法制订,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进行,对涉及人类健康和安全,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的产品实行强制性认证制度.认证模式为:产品型式试验+初始工厂审查+获证后监督.为了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的样品的一致性,3C强制认证机构制定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规定了想要获得3C产品认证的企业应满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电器》2013,(5):39
目前,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部分家电产品正处在以《温室和能源最低标准法规》(GEMS)认证取代之前的强制性《最低能源性能标准》(MEPS)认证的过渡期内。该能效认证过渡期为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对已经申请MEPS认证的产品,允许在过渡期内免费转成GEMS认证产  相似文献   

16.
1能效标识管理制度能效标识管理制度是我国节能减排的一项强制性措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十九条中规定:“生产者和进口商应当对列入国家能源效率标识管理产品目录的用能产品标注能源效率标识,在产品包装物上或者说明书中予以说明,并按照规定报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  相似文献   

17.
专家问答     
《电机电器技术》2011,(6):24-24
1目前市场上各种压缩机产品都要进行CCC认证吗?答:目前市场电动机压缩机产品主要包括房间空气调节器用、电箱箱、除湿机和饮水机等家用制冷压缩机产品,商用制冷压缩机产品,汽车空调用制冷压缩机产品以及空气压缩机产品等。在《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中规定了对于输入功率小于5000W的电动机-压缩机产品才需要进行CCC认证,  相似文献   

18.
《低压电器》2014,(6):62-62
正国家认监委、国家能源局于2014年2月联合发布《国家认监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光伏产品检测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国认证联(2014)10号],要求加强光伏产品检测认证工作,提高光伏产品质量,严格执行检测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现阶段光伏产品检测认证的产品范围,包括光伏电池组件、逆变器、控制设备、汇流设备、储能设备以及独  相似文献   

19.
付君萍  黄敏 《电器》2004,(7):28-29
近年来,在全球能源紧张尤其是我国能源形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国各种促进家电节能的措施相继出台。20世纪90年代我国颁布实施了第一批家电能效标准之后,又在不断地对强制性家电能效标准进行修订和提高。在加紧制定家电能效标准的同时,1998年,我国正式建立了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开展了对电冰箱、房间空调器、微波炉等产品的节能认证。另外,从今年起,我国将实施能效等级标识制度,并首先在电冰箱产品上试行。我国关于家电节能的多项制度都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而目前,我国能效标准的执行情况究竟如何?消费者和经销商对标准认识又怎样?带着疑问,记者近日采访了业内相关人士。  相似文献   

20.
美国能源之星最高能效产品项目(MostEfficient)是由美国能源部提出、美国环保署组织实施的一项针对终端节能工作的全国性项目,是能源之星标识的拓展和延伸,旨在从能源之星认证产品范围中进一步筛选和推广最高效产品。本文首次全面介绍了美国能源之星最高能效产品项目的研究过程、设计思路、阶段成果以及当前进展,将为我国节能政策制定者、节能标准研究人员、行业协会、制造商等相关方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