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未来的综合宽频带通信网的长途通信网中,传输宽频带的数字信号需要用单模光纤。于是,德意志联邦邮政局(DBP)从战略观点出发,在柏林对柏林4号工程计划中用的单模光纤作了试验,以便进一步采用光纤。本文将介绍AEG电缆公司的单模光纤、光缆的敷设情况和光缆的特性。已敷设好的这段线路的结果表明:这光缆通信线路在1300nm波长时,能够在54公里距离上传输565Mb/s的信号;在1560nm波长时,所敷设的这段线路的损耗低于0.3dB/km,这样,今后在使用1560nm波长时就不受限制了。  相似文献   

2.
英国电信公司已敷设了价值60万英镑的世界第一条海底长波长(1.3μm)单模光缆线路。该线路横跨英国朴次茅斯港和怀特岛之间的Solent海峡,长达23 km,无中继传输,将于明年初投入使用。该缆含有4对光纤,其中3对首先使用,双工工作,1对备用。每对光纤的工作速率为140兆比特/秒,可同时传输2000个话路,或者是数  相似文献   

3.
内布拉斯加城中央电话公司最近敷设了第一条80多公里的光缆线路,使用户增加到6000多户。该线路采用了康宁公司生产的商标名为Corguide~R SMF单模光纤。通用电缆公司将这种光纤成缆:分四芯光缆和八芯光缆两种,其商标均为Gen GuideGP。据公司发言人说:“价格和质量好是选用康宁Corguide~B光纤的二个关键因素。各种价格迫使我们不但要分析铜缆系统的使用情况,还要分析光纤系统的使用情况。根据我们的一些计算表明,如果将提高光学器件性能的措施考虑进去的话,则它们之间的费用就没有多大区别”。这种单模光纤可减少原来所需的中继器数目,在1300nm波长平均衰减为0.4~0.5dB/km;同时也能提  相似文献   

4.
连续30公里海底光耗业已研制成功,于1982年6月初敷设海底,并对这一系统进行海洋试验。该系统有两个中继器和50公里光纤。30公里光缆接有两个中继器。海底的水深平均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000和1300米。经过在海底环境下工作17个月后,已在1983年10月底将该光缆打捞起来。本文旨在阐述该光缆从研制到打捞后为止各个阶段的损耗测试值。该光缆有六根 1.3μm单模光纤,分装在一个内部分成三等份的铝管内。六根30公里的光纤由总数18根光纤接成,所  相似文献   

5.
全球性海底光缆通信网的第一阶段正在进行。British Telecom国际公司的电缆船Alert号准备敷设全球性第一条国际海底光缆。名为UK—Belgium5光缆将敷设于英国肯特郡的Broadstairs和比利时海岸的奥斯坦德之间,敷设长度为120km。 UK—Belgium光缆上的三对光纤将传输近12000路通信线路,这一容量是当今沿同轴电缆传输电信号的最大模拟系统之容量的三倍,UK—Belgium 5将以280 Mb/S的信号速率工作。三只中继器的间距约为40km。它们沿线路放大信号。  相似文献   

6.
英自电信谷司己开始建造世界上第一条国际海光缆。该公司宣称,在86年初春己用机警(Alert)号海缆船开始敷设。这条系统,即英国至比利时的5公里光缆,将从英国肯特至比利时海岸的奥斯坦德之间加伸20公里;将使用三只中继器,其间相隔约40公里。三对单模光纤将采用280Mb/s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载约12000路。提供英国和丹麦之间的海底光缆系统的协议已由英国电信公司、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分别研究而签署了。  相似文献   

7.
釆用菲利蒲研究的PCVD法(等离子化学汽相沉积法),已制成具有2 GHz·km至4 GHz·km带宽长度乘积和衰减小于0.7 dΒ/km的1300 nm波长高效率渐变折射率光纤,从而为长途网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能高速率传输、中继距离大的传输介质。整套系统最终可能实现的中继距离主要由所用光缆的传输特性决定。这里,只有已敷设光缆中玻璃纤维的衰减值在各种工作条件下保持最小值,才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19日,法国和英国之间开通了第一条光纤海底电缆。这条海底光缆连接法国的迪耶普和英国的布赖顿,距离为150 km,无增音机。目前,此光缆含有6对140 Mbit/s系统的光纤,预计今后每对光纤将开通565 Mbit/s的系统。这条海底光缆是目前世界上已投入使用的最长的无增音国际性海底光缆。全工程的费用约  相似文献   

9.
印度第一条单模光纤传输线已投入使用。这条160 km长的线路由印度石油公司建造,用于监视输油管、检查各录站的控制设备及其他系统的状况、控制油量。线路的传输系统及光缆均由英国标准电话电缆公司提供。线路中釆用4根单模光纤作声音和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0.
1单模光纤的两个固有特性目前开通运行的长途光缆干线网及局域网,主要是采用单模光缆。单模光缆是利用波长为1310nm和1550nm两个低损耗传输窗口来进行通信的,并且其日常光性能的维护和测试也是基于这两个波长窗口。当单模光缆内出现机械受损、进水或受潮等异常情况时,分别利用这两个波长对光缆进行测试,所测得的两波长之间的故障点的指标值往往相差悬殊。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单模光缆固有的两种特性,即单模光纤在1550nm波长时的抗弯特性较1310nm波长差,而在1310nm波长时的亲水损耗较1550nm波长强。在充分掌握单模光纤的这两个特性后,…  相似文献   

11.
最近英国电信公司已经由首次成功地在其网络中敷设565兆比特/秒光波系统,进入到中继距离更长的、以2.4千兆比特/秒工作的现场试验。 565兆比特/秒系统,是英国电信公司网络中公共事业的第一条系统,所采用的装置是Plessey公司制造的。这条系统使设菲尔德和诺丁汉这两个工业城市连接起来,全长72英里,用两个中继器。这条单模系统工作于1300nm波长。据发言人Derek Wilson宣称,第二条试验线路是迄今为止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最长的一条光波系统。这条线路敷设于中部城市塔姆沃思与德比之间,采用了为TAT-8(预定在1988年敷设的横跨大西洋光缆)而设计的集成电路和光学器件。  相似文献   

12.
日本电报电话公司将在八户-苫小牧间和宫崎-冲绳间分别敷设长280 km和790 km的海底光缆。迄今为止,由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西班牙领地金丝雀诸岛敷设的海底光缆,全长120 km,传输容量280 Mbit,长度和容量均属世界之最。但这次由日本敷设的海底光缆不仅距离超过了它,而且传输容量也是世界最大,为400 Mbit。  相似文献   

13.
引言单模光纤作为海底光缆用的长距离传输媒介是有特殊吸引力的,已报导其损耗在1.3及1.55μm分别低达0.5dB/km及0.2dB/km。对较长波长具有兴趣是因为在1.3μm时硅的材料色散达到零,还有可能总的色散为零,并且在1.55μm于最低损耗窗口附近能得到最宽带宽。在1.3μm和1.55μm波长,光纤的损耗、带宽与接头损耗之间的折衷数及系统的最终性能尚不清楚。本文描述了5海里(9.5km)海底光缆系统中用的单模光纤的研制和生产情  相似文献   

14.
电子工业部第二十三研究所用国产单模光纤于1986年2月试制成了我国第一根六芯骨架型单模光缆以后,又于1987年9月试制成了全国产全填充式铝塑粘结护层十二芯绞合型单模光缆。光缆中有十二根单模光纤和两根电信号线,光纤二次被覆用聚丙稀松包,内填充能抗渗水的密封胶,成缆时缆芯中再填充密封胶,采用防潮性好的铝塑粘结护层。光缆长度为2.02km,是目前国内生产的最长单模光缆,而且系应用上海石英玻璃厂生产的单模光纤,为全国产的单模光缆,国内其他单位则是采用进口的单模光纤成缆。光缆在1.3μm的平均衰减为0.46dB/km,达到了IEC和国标(报批稿)推荐的单模光缆衰减分级的最高档:不大于0.5dB/km。  相似文献   

15.
通常工作于850nm波长下、通过渐变型多模光纤传输的光纤系统技术已日臻成熟。此类光纤通信系统的费用与同轴电缆通信系统不相上下。目前工作于1300nm波长通过单模光纤传输的经济效益可望更高的第二代光纤技术正在开拓。本文介绍了英国第一个商业性单模光纤系统的特点、设计和安装。  相似文献   

16.
《网络电信》2014,(8):24-28
海底光缆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通信手段之一。1986年,美国ATT公司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和相邻的特内里弗岛之间,铺设了世界第一条商用海底光缆,全长120公里。1988年,美国与英国、法国之间铺设了世界第一条跨大西洋海底光缆(TAT-8)系统,全长6700公里,含有3对光纤,每对的传输速率为280Mb/s,中继站距离为67公里。这标志着海底光缆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7月中旬,伦敦——伯明翰之间架通一条长度为204公里的长波长光纤传输线路。这项计划的合同者是英国半导体器件公司和BTCC公司。这两家公司花了不到一年工夫就完成了这项工程。目前,这条传输线路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长的光缆传输线路。这次光缆的敷设是按照BTCC公司的指示,由英国电气通信(BT)公司的职工花了二十个星期完成的,这次使用的1.3μm波长与以往使用的0.85μm波长相比较,中继间隔距离可增加约25%。延长了10公里。但至于光缆,还是采用多模光缆,单模光缆的订货大概是明年以后的事了。如果采用单模光缆的  相似文献   

18.
日本国际电报电话(KDD)公司所属的研究所,公布了系统研究结果如能开发出包括连接损耗在内,损耗为0.01 dB/km(波长2.5 μm)的氟化物玻璃系单模光纤,则可实现4200 km、420 Mbit/s的数据传输,可将TPC-3等国际间海底光纤传输系统的海底光缆改换成无中继传输方式。  相似文献   

19.
电子工业部第23研究所用国产单模光纤于1986年2月试制成了我国第一根单模光缆,光缆中有六根光纤和两根信号线,长度为1km,在1.30和1.55μm处的平均损耗分别为0.67和0.44 dB/km,最小损耗分别为0.51和0.32dB/km。把光缆中的各根光纤连接成6km的线路,用来传输彩色图像和伴音,色彩逼真,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柔和悦耳。  相似文献   

20.
蔡庆辉  张曦昀 《电视技术》2002,(1):74-75,84
中国大中城市的有线电视网大多使用光缆做主干网传输系统,一般多采用G.652单模光纤,波长多为1310nm。近年来,随着有线电视光缆网的不断扩展以及全国有线电视联网的需要,适合超常距离传输的1550nm波长的光缆系统也越来越多地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应用。以前工程中只对1310nm波长的光纤衰减特性进行过测试,为了满足工程上利用1550nm波长的需要,须对现有光缆系统的光纤衰减特性进行准确的测试。1单模光纤衰减特性及指标根据G.652建议,在1310nm波长附近具有零色散波长应用于1310nm波长区域。最优化的单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