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第17届国际内燃机会议定于1987年6月8~11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召开。审稿委员会公布初步录取的柴油机论文如下: 第1组为提高效率而研制的各种发动机系统 D-11 MAN-B&W公司MC/MCE发动机的发展及其多用途适应能力(Tsalapatis D.等) D-85 英国供电局热、电联合动力厂中的中速柴油机运行经验(Price M,E.) D-82 低温排气热量的回收(CondraJ.等) D-12 柴油机余热回收 OCR装置的新技术(Larjola J.等) D-6 总能利用系统中的无冷却剂的柴油机(Timoney S.) D-39 涡轮增压及其对提高柴油机热效率的潜力(Neth P.等) D-57 为了余能最大利用在超高压涡轮发电装置  相似文献   

2.
以YZ4105QF柴油机热负荷为研究对象,利用热电偶测试技术,测量了标定工况下YZ4105柴油机气缸盖温度。在此基础上,利用Pro/E三维造型软件建立了气缸盖的三维实体模型,确定了相应的换热边界条件;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计算分析了气缸盖的温度场和热变形,并对气缸盖的结构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利用TGA(热重分析仪)以15℃/min的升温速率,分别在氮气及氧气气氛下,对0#柴油(D100)、以生物柴油作助溶剂的乙醇柴油(B10E10)、以复配乳化剂为助溶剂的乙醇柴油(R5E10)进行热分析,考察了样品的挥发热解及氧化特性,并计算热分析特性参数.对3种燃料进行了发动机台架对比试验,并对排放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生物柴油为助溶剂的乙醇柴油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相对普通柴油而言,乙醇柴油的失重特性指数较低,完全挥发氧化需要更高的温度.发动机台架试验也表明,当100%负荷时,柴油机燃用B10E10的排放得到改善,但是燃用R5E10时排放中的CO,HC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4.
热泳力作用下柴油机微粒在冷却通道中沉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娟  宁智  姜大海  李军  卢晓 《内燃机学报》2007,25(3):247-251
对热泳力作用下柴油机微粒在冷却通道中的沉降规律进行了研究。推导建立了热泳沉降率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热泳力作用下,微粒大小、排气流速、排气与壁面温差以及通道尺度等因素对柴油机微粒在冷却通道中热泳沉降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热泳力对柴油机微粒具有一定的脱除作用,通过合理设计和控制冷却通道的结构和运行参数,可以有效地提高柴油机微粒在冷却通道中的沉降率。热泳沉降技术为柴油机微粒的净化以及柴油机微粒分布的改善提供一条有效的途经。  相似文献   

5.
用准维燃烧模型对单缸柴油机性能和排放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用结合有准维燃烧模型的柴油机循环模拟预测单缸机性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柴油机开发中的单缸机的试验研究.本文介绍了作者多年来通过燃烧过程机理研究所建立起来的准维燃烧模型的主要构成和特色,并通过各种实例讨论了它的功能和预测力.  相似文献   

6.
胡鹏  孙平  向立明 《太阳能学报》2015,36(11):2759-2764
为对比分析柴油机燃用微乳化燃油的燃烧特性,采用旋转粘度计测量燃油在各种温度下的粘度以及利用发动机台架和燃烧分析仪,测录燃烧压力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研究微乳化燃油的粘温特性和燃烧过程。结果表明:燃油微乳化后粘度增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微乳燃油的粘度显著减小,50℃时减至柴油水平。微乳化柴油中掺水或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越高,粘度越大。燃料特性对柴油机缸内压力的影响与转速明显相关,含水质量分数为5.6%微乳化柴油M5.6D、生物柴油和含水质量分数为10%的微乳化生物柴油M10B的最大爆发压力均略高于柴油;在相同工况时,柴油和M5.6D、生物柴油和M10B的放热规律形态差异主要在燃烧前期。燃油微乳化后,预混合燃烧期略微增延长,预混合燃烧占整个燃烧放热比例显著增大,扩散燃烧期明显缩短。与燃用柴油相比,柴油机燃用M5.6D、生物柴油和M10B时,燃烧重心向上止点靠近。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阐明当代四冲程增压柴油机目前的景况。文章以法国热机研究所(S.E.M.T)的皮尔斯蒂克PC4型柴油机为例,着重介绍了第三代中速柴油机的运行结果。文章指出,由于单缸功率的提高、燃油消耗率的降低(140克/马力·时)、润滑油消耗率仅1克/马力·时、维修保养简便等优点,PC4型柴油机的运行费用较其它柴油机低。文中还提供了一些已装船的PC2—5、PA6和PA4型两级增压柴油机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以4100QBZL增压中冷柴油机结构参数为基础,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柴油机燃用M15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的仿真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从压缩比和供油提前角两个方面对发动机进行性能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9.
活塞热冲击问题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本文依据活塞受热特点,以R M Morse和H Feshbach提出的双曲线型导热方程为基础,建立了一种分析活塞热冲击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对其进行求解.文中以PA6-280柴油机活塞为例,对热冲击期间活塞表面一层内的温度及热应力的变化规律做了较详细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活塞在热冲击期间表现的温度及热应力的动力学效应是必须加以考虑的.  相似文献   

10.
辐射换热通常按三维方法计算。本文针对具有二维特征的辐射换热问题,提出一种降维处理方法。与三维方法不同的是,降维后的辐射强度I2D是在二维系统平面角的概念上导得的,其值为辐射力E的一半,即I2D=E/2。经过降维处理后的数值方法使得具有二维特征辐射传热问题的计算得到极大简化。对含有参与性介质的圆筒形腔体和无限长方腕内的热持性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按三维辐射计算的结果或精确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取得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发动机缸套-机体-垫片系统在缸盖螺栓压紧力作用下的受力进行了分析,采用轴对称模形,对D系列柴油机气缸套变形和气缸垫密封可靠性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D系列柴油机气缸套的变形不同于传统的柴油机气缸套,在各种影响因素中,温度的影响起主要作用;D系列柴油机缸盖螺栓压紧力在缸套和机体之间的分配是合理的,缸套凸出机体顶面的量对气缸垫密封压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船舶柴油机具有能耗高,热效率低的特点,对尾气余热回收装置进行热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能有效提高余热回收效率.对基于温差发电的船舶柴油机余热回收装置进行热分析,提出余热回收装置的优化规律.选取工程中热电模块材质、船舶柴油机常见工况作为仿真物性,用热电模块冷热端温度差作为热电转换效率的指标.在船舶柴油机常见的温度和速度工况范围...  相似文献   

13.
双舌形挡板变截面涡轮(VGT)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双舌形挡板变截面涡轮的工作原理和这种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在柴油机上的实用情况。用热线风速仪X形热膜探针测定了这种变截面蜗壳出口处的3维速度场,讨论了蜗壳出口Re数变化即两个舌形挡板开启角度变化对能量利用的影响,并据此优化设计了双舌形挡板。将双舌形挡板变截面涡轮增压器与6130ZQ柴油机进行了匹配试验,证明与普通增压器相比,能够改善柴油机的扭矩特性和低速经济性,抑制了高速时的增压过量;与单舌形挡板变截面涡轮增压器相比,更适应车用柴油机的变工况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12V265M型船用柴油机是在铁路内燃机车批量装用的12V265型柴油机基础之上改进设计开发的新产品。文中介绍了12V265M型柴油机的设计开发过程、总体布置和主要性能参数,对12V265M型船用柴油机相对于12V265柴油机的结构设计改进做了较详细的论述,包括增压系统设计、柴油机防火防爆设计、油底壳设计、辅助系统、电控系统等。并对12V265M型船用柴油机进行了试验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12V265M型柴油机运用状态良好,满足船用柴油机要求。  相似文献   

15.
★茸合禅诬★重型自卸级重汽车柴油机的新系列Bacl幻姆.双.1979.7利用余热提高柴油机组装皿的效率Kp班的B川979 .10燕汽机与内姗机遗藤博宜,t内燃橄阴,1980.11 日本海军舰艇用内燃机的发展史近藤市郎等,t内燃橄阴,1980.12MH50CS小型船用主机久保田铁工尹才一形沁技衍部,《涤般橄阴,1980.10斯特林发动机的研究一色尚次等,t舶用徽阴眯,1980.10三趁6D15型柴油机娜木明彦等,t内燃橄阴,1980.7低质燃油所引起的故障乾文雄,t舶用栩阴袜,1980.10A31型高指标、二气门节能发动机赤阪铁工所,‘漱船械阴,1 980.8代替石油能稼的研究发展动向吉川,野村…  相似文献   

16.
汪志刚  杨建国 《柴油机》2004,23(Z1):19-22
采用电子控制的智能柴油机在提高柴油机动力性能、经济性能以及排放性能等方面具有优越性,电子控制技术已成为衡量柴油机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以船用电子控制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世界上两大船用柴油机制造公司低速大功率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原理和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二维边界层微分方程数值模拟了缸内壁面速度和热边界层,获得了不同工况下的速度和热边界层厚度,将二维边界层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结果和在TY1100柴油机上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建立的数值模拟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缸内壁面速度和热边界层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柴油机排气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和沉降对微粒测量、排气再循环系统的正常工作以及微粒的净化捕集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微粒受力模型和微粒随机轨道模型,对湍流通道中微粒的输运特性以及微粒受力对其输运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给出了重力、热泳力和Saffman升力在不同条件下对湍流通道内微粒输运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对于加深柴油机微粒在湍流通道中运动及沉降规律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适应海运界高经济性船舶对降低柴油机燃料费用的需要,具有二级增压的UEC—E型柴油机,在已有30余台装船并取得良好业绩的基础上,不仅降低了柴油机本身的燃料费用,进而发展了低转速的长行程柴油机,从而提高了螺旋桨效率,获得了高经济性。现在,己完成了UEC52/125E型及UEC60/150E型两型机的设计。得到许可证的神户发动机公司分別于九月和十一月先后完成了7UEC60/150E型和6UEC52/126E型两型柴  相似文献   

20.
以CF139柴油机机体为研究对象,利用PRO/E三维软件和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结构的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采用2种方案进行了机体的模态分析计算,获得了机体的基本振型和相关频率.应用模态试验验证ANSYS模态分析和模态综合法的精确程度,从而为进一步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