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脆肉鲩鱼肉与普通鲩鱼鱼肉理化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本文从一般化学成分组分、肌肉蛋白质组成、质构特性、鱼肉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价等方面对脆肉鲩与普通鲩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脆肉鲩肌肉的水分含量低于普通草鱼的,而粗蛋白、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比普通草鱼高;脆肉鲩肌浆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和基质蛋白均高于普通草鱼;脆肉鲩的硬度、咀嚼性、回复性和黏着性比普通草鱼的要高;除了酪氨酸、精氨酸以及丝氨酸以外,脆肉鲩肌肉的其它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普通草鱼;根据AAS,脆肉鲩和普通草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 胱氨酸,脆肉鲩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而普通草鱼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  相似文献   

2.
对脆肉鲩鱼片在4种包装处理(镀冰衣+真空包装、不镀冰衣+真空包装、镀冰衣+非真空包装、不镀冰衣+非真空包装)下冻藏(-18℃)8 w过程中,理化、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不同包装处理对干耗和TBA值的变化有显著影响。不同包装条件下粘着性无显著差异,而硬度、咀嚼性和回复性因受包装处理方式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包装的条件对脆肉鲩鱼片各感官指标影响较大。与镀冰衣相比较,真空包装能更有效地防止脆肉鲩鱼片冻藏过程中理化、质构及感官品质的劣化,若在鱼片冻藏过程中采用镀冰衣与真空包装相结合的方法则能更有效地防止品质的劣化。  相似文献   

3.
以脆肉鲩鱼肉为原料,采用不同加热方式和加热温度,利用电子鼻对其挥发性物质进行识别,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脆肉鲩鱼肉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脆肉鲩鱼肉分别采用蒸、煮和烤3 种方式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加热,电子鼻可以判别出不同加热方式和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的鱼肉,并达到显著水平。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显示确定脆肉鲩鱼肉挥发性物质主要是己醇、2-乙基己醇、1-辛烯-3-醇、己醛、壬醛、2,5-辛二酮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包装方式对冰温保鲜脆肉鲩鱼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生鲜脆肉鲩鱼片分别用臭氧充气、CO2充气和真空3种方式包装,于冰温(-0.5℃)下保藏,研究包装方式对脆肉鲩鱼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储藏时间延长,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肉质渗出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包装方式对鱼肉菌落总数、TVB-N、TBA和肉汁渗出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臭氧充气包装和CO2充气包装效果优于真空包装,臭氧充气包装鱼片,品质好于其他两种包装方式。  相似文献   

5.
利用低温结合壳聚糖成膜处理脆肉鲩鱼片,分析冷藏过程中鱼片的理化及微生物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在0℃贮藏条件下壳聚糖成膜处理后鱼片的pH、T-VBN值、TVB值、细菌总数增加较少,红肉a*值、白肉L值下降减少,汁液流失率减少;且不同浓度和分子量处理鱼片的效果不同,高浓度及高分子量的壳聚糖有利于低温条件下贮藏鱼片持水性、颜色等性质的保持,并降低鱼片的溃败,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6.
基于动物福利原则开展\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涂膜结合低温对脆肉鲩鱼片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温结合壳聚糖成膜处理脆肉鲩鱼片,分析冷藏过程中鱼片的理化及微生物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在0℃贮藏条件下壳聚糖成膜处理后鱼片的pH、T-VBN值、TVB值、细菌总数增加较少,红肉a*值、白肉L值下降减少,汁液流失率减少;且不同浓度和分子量处理鱼片的效果不同,高浓度及高分子量的壳聚糖有利于低温条件下贮藏鱼片持水性、颜色等性质的保持,并降低鱼片的溃败,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0):233-240
腊牛肝在加工过程中风味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为探究腊牛肝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加工0、1、2、3、4 d腊牛肝的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并对筛选出的风味物质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在腊牛肝加工过程中共检出7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醇类、醛类和酯类为腊牛肝的特征性风味物质。在腊牛肝加工过程中,酸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显著减少(P 0. 05)趋势,说明腊牛肝的腥味和不愉快气味减少;酯类和醛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显著增加(P 0. 05)趋势,说明腊牛肝的清香、油香和脂香味增加。因子分析将筛选出的风味物质分为三类,分别为脂肪氧化产物,前体物质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9.
研究马鹿背最长肌经过肉的成熟挥发性物质组成及相对含量的变化对风味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挥发性物质,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肉的成熟过程,具有强烈氨臭味和腥臭味的2-丙胺未检测到,1-巳醛含量下降14.59%,所表现出的典型青草味减弱,具有类火腿香气息的2-戊基呋喃含量增加2.49%,对滋气味具有增强作用的丙氨酸仅在成熟肉中检测到。肉的成熟对肉类风味确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脆肉鲩在冷藏过程中质构、a*值、高铁肌红蛋白、脂肪氧化的变化以及抗氧化剂处理下a*值和高铁肌红蛋白的变化,探讨冷藏过程中a*值与高铁肌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冷藏过程中,a*值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高铁肌红蛋白的含量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肌红蛋白含量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并且a*值与高铁肌红蛋白含量和TBA值显著性负相关。通过D-最优设计分析及回归分析发现,肌肽、VC和烟酰胺复配对肌肉暗色肉颜色影响明显,肌肽的作用最大,8mmol/L的肌肽与0.04%的VC和0.02%的烟酰胺的复配效果最好。该复配能减慢高铁肌红蛋白的形成,而具有较高的a*值。进一步揭示脆肉鲩暗色肉中a*值与高铁肌红蛋白呈显著的负相关,可用a*值对暗色肉冷藏过程中颜色的改变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1.
陈惠  刘焱  李志鹏  黄黎慧 《食品与机械》2017,33(9):53-58,68
以草鱼为研究对象,以外形、质地、营养价值及风味为评价指标,研究草鱼鱼肉在60,70,80,90,100℃热处理后其品质、蛋白质组成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鱼肉的L*值升高,a*值降低,硬度、内聚性、氨基酸含量、E/N总体呈上升趋势。利用SPMEGC-MS检测出87种挥发性成分,烷烃类24种,醛类19种,酸类14种,酯类12种,醇类9种,酮类4种,其他化合物5种,其中醇类和醛类物质在所有样品中相对含量最高,是主体物质。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脆化期的草鱼腹内脂肪为原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研究草鱼脆化过程中腹内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显示,不同脆化期的草鱼腹内脂肪中共检出19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10种。随着脆化时间的延长,MUFA含量显著增加,PUFA、n-6 PUFA含量显著减少(p<0.05)。整个脆化过程中,SFA∶MUFA∶PUFA的比值近似于1∶2∶1,以普通草鱼最为接近。而n-3 PUFA在脆化20 d时开始减少(p>0.05),始终低于普通草鱼。n-6/n-3 PUFA的比值为3.36%±0.04%4.10%±0.04%,脆化20 d时最高。研究表明,虽然脆化改变了腹内脂肪酸的组成,但脆肉鲩腹内脂肪仍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紫苏叶水提物对脆肉鲩鱼片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将脆肉鲩鱼片置于紫苏叶水提物中浸泡腌制,通过对脆肉鲩生鱼片和熟鱼片在冷藏过程中的质构、硫代巴比妥酸(TBA)、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感官评定等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苏叶水提物对脆肉鲩鱼片贮藏过程中的TBA值、TVB-N值、菌落总数增长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其中,生鱼片冷藏12 d TBA值为0.167 mg/100 g;熟鱼片冷藏过程TVB-N值均小于国标规定的二级鲜度;贮藏12 d生鱼片菌落总数为6.17 log CFU/g,达到水产品规定的货架期终点;冷藏过程感官评分缓慢下降,失重率不断升高;质构分析表明,鱼片硬度和咀嚼性均呈下降趋势。结论:紫苏叶水提物能有效抑制脆肉鲩鱼片冷藏过程中的脂肪氧化和腐败微生物的生长,明显延缓鱼片的腐败变质。   相似文献   

14.
硬度是脆肉鲩鱼肉最具代表性的质构特征之一。为筛选出能够区分脆肉鲩鱼和草鱼硬度特性的测试条件、研究脆肉鲩鱼肉品质,本文以草鱼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研究了质构仪的测试探头、测试速度及压缩距离对脆肉鲩鱼硬度测定的影响,最终确定了脆肉鲩鱼背肌硬度的测定方法:测试模式:TPA;探头:TA41圆柱形不锈钢探头,直径为6mm;测试速度:30mm/min;压缩距离:4mm;触发值:Auto,5g;循环次数:Auto,2次;间隔时间:Auto,0s。希望借此对脆肉鲩鱼肉的综合品质评价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草鱼脆化过程中肌肉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草鱼脆化过程不同时期的肌肉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61种,在草鱼脆化过程中,醇类和其他类物质相对含量在20 d时增加,之后呈下降趋势。在脆化养殖的40 d前,烃类物质相对含量在增加,而醛酮类物质含量在减少,但其相对含量仍较高;而40 d后,前者相对含量大幅减少,100 d时含量极低,而后者相对含量大幅增加,100 d时含量极高。在整个脆化过程中,醛酮类物质对草鱼肉风味起到主要作用,普通草鱼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是壬醛和2,3-辛二酮,分别为18.18%和32.12%。到了脆化末期,壬醛和2,3-辛二酮的相对含量分别减少至5.45%和12.71%,而己醛达到65.52%。此外,其他类物质阈值较高或含量较少,对其风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草鱼(Grass carp)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俗称草根(东北)、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鲩、草鱼等。常在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中生活,且于水的中下层或近岸多水草区域居住。对烤鱼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工艺配比为:食盐浓度为9%;烘烤温度180(±5℃),烘烤3h;复合磷酸盐浓度0.5%,此时烤鱼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以氨态氮、多肽的含量及感官评定值为指标,结合风味物质分析,分别研究了添加大蒜粉、VC和柠檬酸对草鱼内脏蛋白质调味基料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VC、大蒜粉和柠檬酸均能促进风味化合物的形成,大蒜粉最适添加量为0.1%,检测到22种香味活性化合物;VC最适添加量为0.2%,检测到25种香味活性化合物;柠檬酸最适添加量为1.5%,检测到23种香味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养殖场采样及市售草鱼肉气味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售及养殖场采样的草鱼为原料,并与市售草鱼作对照,探究了池塘养殖饲料和生活环境对草鱼肉气味成分的影响。用电子鼻对两种草鱼背肉、腹肉的气味进行检测,并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苯(PDMS/DVB)涂层的固相微萃取头萃取草鱼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判别出养殖场采样草鱼与市售草鱼肉气味之间的差异。养殖场采样草鱼以及市售草鱼背肉、腹肉分别鉴定出27种、22种、44种及42种挥发性成分,均以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和醇类为主,两者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91.60%、98.35%及88.38%、74.88%。但养殖场采样草鱼的己醛、(E)-2-辛烯-1-醇含量高于市售草鱼,这两种成分一般分别表现为青草味和泥土味。因此可以认定,这种气味差异与草鱼在养殖中的生活环境及饲养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