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帮助和促进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成为了亟待研究的重点问题。以益阳市单位型住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休闲空间及居民活动现状基础上,研究了休闲空间多代际共享适老化改造策略,以加强多代际间的交流互动,促进老年人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住区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的背景下,如何加强老年人与其他代际人群的交往,促进其积极老化,是当前既有社区居住生活品质提升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基于居民时空行为视角,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院住区为例,运用时间地理学的方法对不同代际人群的活动规律和空间需求进行梳理,剖析当前高校住区公共空间代际共享方面的问题,以居民时空行为为研究路径,从构建完善公共空间体系、植入多元化户外活动场地、配建代际共享公共服务设施三个方面提出高校住区公共空间代际共享优化策略,实现高校住区代际共享空间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南京市鼓楼区9个老旧小区的调研,发现导致老年人户外活动频率较低的外在原因主要为:户外环境安全性不足,户外活动空间少且活动空间设计并未考虑到老年人照看儿童的需要.基于老旧小区户外活动空间现状及老幼对活动空间的不同需求,提出了安全性高、空间满足老幼诉求的复合型户外活动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南京市鼓楼区9个老旧小区的调研,发现导致老年人户外活动频率较低的外在原因主要为:户外环境安全性不足,户外活动空间少且活动空间设计并未考虑到老年人照看儿童的需要.基于老旧小区户外活动空间现状及老幼对活动空间的不同需求,提出了安全性高、空间满足老幼诉求的复合型户外活动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5.
刘永黎 《四川建筑》2009,(Z1):36-37
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住区建设在追求居住品质的同时注入了更多的内容和要求。老年人对住区户外活动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而步行作为简单易行的方式,是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论文作为研究住区空间环境的一部分,从老年人对步行空间的需求、步行距离、步行路线以及人行道等方面作了分析,以期在不断的探索中为创造良好的住区环境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植物景观设计儿童是居住区中最为活跃的人群,户外活动在儿童日常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当前居住区逐步重视对小区的绿化和游憩设施的完善,而对儿童活动区的植物设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配以常规的乔灌木。本文结合儿童行为心理学与其对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对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植物设计原则进行初步的探索,以期为创造良好的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环境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的发展,住区建设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居住区的户外空间作为居民户外活动沟通感情的最重要也是最活跃的场所也受到关注。该文从性别角度出发,以厦门居住区为例,对居民在居住区户外活动需求和实际状况,以及对户外空间使用上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分析,从中总结出男女两性活动的行为差异及户外空间使用上的不同需求。基于这些差异,对居住社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居住区户外空间设计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进行户外活动是促进儿童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寒地城市的季节变化对儿童的户外活动特征影响显著,作为儿童主要活动载体的住区空间设计如何去回应这些特征的季节性变化需要重视。为探讨寒地城市2~6岁儿童不同季节的活动特征如何指导住区空间设计,选取哈尔滨市中北春城、欧洲新城、恒祥城3个典型住区,分别于暖季节、过渡季节和冷季节进行实地调研,利用问卷调查、行为注记、微气候实测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儿童不同季节的户外活动特征及其与住区空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目标定位、空间布局和环境营造三方面提出寒地住区空间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武汉市"风华天城"居住小区为例,探讨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指出居住区户外空间设计要求理解居住行为,为居民提供户外活动场所,顺应并引导活动的发生,营造鲜活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儿童友好视角,通过对邯郸市住区的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获取儿童的户外活动特征,随后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住区户外环境与儿童户外活动之间的影响关系,同时对工作日与休息日间的活动差异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人口学变量中,儿童与家长年龄对户外活动时长存在显著影响。建成环境品质、趣味性、可达性、安全性、邻里氛围、空间干扰度是可能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其中可达性、邻里氛围、空间干扰度的影响较大。最后,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基于儿童友好的住区户外空间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社区建设与城市规划法制保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萍 《城市规划》2001,25(6):26-29,67
分析了住房制度改革下居民利益社区化和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 ,对新时期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继而探讨在当前城市大规模开发和快速发展过程中 ,社区建设面临的 3个突出问题。最后针对当前社区建设问题提出了城市规划法制保障的相关建议 ,探索以法制手段保障社区建设持续稳定地发展 ,促使社区建设走向制度化。  相似文献   

12.
李强 《世界建筑》2006,(7):92-94
本文系统论述美国社区规划模式从邻里单位向新城市主义社区转变的历史过程,并揭示了二者在规划理念、布局模式上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3.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与社区老人设施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婷  宋昆 《城市规划》2016,(8):71-76
从养老模式和养老设施的类型划分出发,一方面总结出"社区居家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两种养老模式;另一方面,针对养老设施归纳出一套相对清晰的提法,与两类养老模式相对应。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提出应该大力发展一种新型的养老设施——"社区老人设施",并指出应将其作为社区配套设施纳入规划,来解决绝大多数普通中国老人的养老问题。在此观念基础上,本文针对"社区老人设施",测算了其配建标准,提出了运营管理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上海城市社区的发展与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君德 《城市规划》2002,26(3):39-43
上海的社区建设大体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开展社区服务,创建文明社区,推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新体制.上海的社区建设、规划多以"街道"为地域单元,社区规划的内容比较广泛.随着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迅速推进,上海的社区建设规划将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规划、建筑、艺术等学科在内的广大科学工作者应积极参与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从小区管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小区开发、居民认知、社区建设、社会整合、城市建设等七个层面分析得出居住小区合适规模,认为小区的用地规模宜在2.5-15hm2之间,最佳用地规模为5-10hm2;小区人口规模宜在2000-12000人之间,最佳人口规模为4000-8000人。  相似文献   

16.
以社区发展为目标的小城镇规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大鹏 《城市规划》2000,24(4):44-47
从小城镇规划的现状与问题入手 ,论述了小城镇规划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小城镇社区发展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小城镇规划促进社区发展的途径 ,提出了以社区综合发展为目标的小城镇规划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上海城市社区的发展与规划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刘君德 《城市规划》2002,26(3):39-43
上海的社区建设大体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开展社区服务 ,创建文明社区 ,推行“两级政府 ,三级管理”新体制。上海的社区建设、规划多以“街道”为地域单元 ,社区规划的内容比较广泛。随着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迅速推进 ,上海的社区建设规划将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规划、建筑、艺术等学科在内的广大科学工作者应积极参与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18.
Henri Lefebvre's right to the city concept is increasingly used to challenge the development prerogatives associated with neoliberal development. These challenges are more common as gentrification becomes a global urban strategy. This article i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hat examines competing claims to community legitimacy and authenticity in a conflict over gentrification in a Philadelphia neighborhood. This conflict emerged in Fishtown when long‐time established residents went head to head with upper‐income gentrifiers over the location of a casino in the neighborhood. Place‐based identities and the temporal connection individuals had to Fishtown contributed to the differences in perspectives on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the casino and on the legitimacy of long‐time residents versus newcomers to be representative voices on behalf of Fishtown. The findings illuminate problems in applying the right to the city to neighborhood struggles when communities are divided over what constitutes a benefit to the community. The right to the city may not be a universal claim, particularly within a neoliberal urban context.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By emphasizing the causal importance of history and the autonomy of loc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ctors, urban regime theory goes a long way toward mitigating the economic determinism that characterizes so much urban political economy. Unlike this body of criticism that hinges on the demonstrated importance of political factors and is often coupled with undemonstrated assertions that culture, like politics, also matters, this paper shows wit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pecificity how local institutions, beliefs, values, norms, and traditions shape local regimes. It presents a synthesis of several closely related arguments regarding preference formation and then presents a framework for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social structures and culture in shaping different images of the city and its experience with growth. The author presents lessons from two case studies that utilize this framework and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evidence and arguments presented here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building.  相似文献   

20.
南京传统回族聚居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貌在江南城市中独树一帜,然而在近年的城市化过程中,这些区域面临全面衰退的危机。为了有效保护这一城市中独特的亚文化区域,本文对南京传统回族聚居区演变的历史进行梳理,并对其现代发展的挑战和机遇进行研究,寻找适于其生存与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