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常变压器发生内部故障会使变压器油或固体绝缘材料分解,产生气体并大部分溶于油中,其气体成分与变压器的内部故障性质有很大关系。针对具体故障实例,采用对变压器油中气体含量进行分析并结合电气试验判断,能比较准确判断出故障原因和定位出故障位置。  相似文献   

2.
通常变压器发生内部故障会使变压器油或固体绝缘材料分解,产生气体并大部分溶于油中,其气体成分与变压器的内部故障性质有很大关系。针对具体故障实例,采用对变压器油中气体含量进行分析并结合电气试验判断,能比较准确判断出故障原因和定位出故障位置。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减少隐患积累产生的突发事故,监测和分析变压器油中溶解性气体含量和组分是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措施。介绍了判断变压器内部潜伏性故障的常用方法:溶解气体注意值法、产气速率法、特征气体法、三比值法,并结合设备运行、检修历史、电器试验实例,对故障分析诊断进行了阐述;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能分析判断出许多高压试验无法发现的潜在性故障,在变压器状态评估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交流电晕放电下SF6气体分解物的光谱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GIS等SF6气体绝缘设备的大规模使用,探索SF6气体的分解机理对延长设备寿命并确保其安全运行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探讨GIS中典型放电性故障特征及相应的SF6气体分解产物和分解机理,给出了不同放电类型故障相关试验结果,并对最常见的电晕放电故障给出了放电量与分解产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满足试验要求的气体放电装置,放电量检测单元和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系统,研究了交流电晕放电下主要气体分解产物及其增长规律,探讨了主要气体分解产物的生成机理.通过与已有文献比较,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张施令 《水电能源科学》2018,36(12):197-200
HF气体作为SF6气体分解反应的首要特征气体,对高压SF6气体绝缘高压电力设备故障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GIS中典型放电故障类型,归纳所对应的分解产物,对SF6前期解离过程及在一定微水和微氧条件下HF产生的物理化学机理进行阐释,并搭建实验平台开展HF气体模拟生成试验。高电压放电模拟生成试验表明,针-板距离10mm,微水1 500ppm,微氧6 000ppm的高电压放电条件下,HF气体生成速度随电压升高逐渐加快,可有效表征高压组合电器内部初期绝缘缺陷。此外,在试验条件下运用自行研制的TDLAS在线检测技术实现了对GIS放电气室中HF气体的有效检测,验证了该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GIS中HF气体实施在线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AP1000核电厂CDS凝结水系统和PSS一回路取样系统中重要热交换器为例,通过分析其相关参数,结合ASME OM-S/G-2003第21卷《轻水反应堆核电厂热交换器的在役性能试验》的规范内容,判断是否需要对其采用定期性能试验,并选取适用的性能试验方法对其进行定期试验。  相似文献   

7.
为了验证三代核电厂核级设备在浸没条件下的功能特性,通过分析浸没试验要求曲线及影响试验效果的关键问题,设计了1套浸没试验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调试。结果表明:调试后系统得到的试验曲线与试验要求曲线吻合,该浸没试验系统满足核级设备鉴定的需要,可模拟设备在核电厂发生事故后的浸没状态。  相似文献   

8.
《云南节能通讯》2009,(11):15-15
国家原子能机构官员宋功宝表示,加上中国目前在建的4座核电厂,中国建设核电厂的规模巨大而且史无前例,清晰的表明中国着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油色谱分析是判断变压器内部故障的有效方法,但传统油色谱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有待提高。提出了一种基于气体组分比组合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新方法,将氢气、甲烷、乙炔、乙烯和乙烷等5种气体组成10组气体比值,从中选择了6组气体比值作为故障识别的基本参数,在此基础上将这6组气体比值组成15组气体比值组合,从中选择3组最有效的气体组分比组合作为故障分辨的特征参数,并划分了故障判别区域。通过对比试验表明,该方法的准确性高于Doernenburg、Rogers、IEC等传统油色谱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乏燃组件衰变热导出对核电厂安全十分重要。核电厂乏燃料组件的传统冷却方式是依靠浸没在水中的流动循环冷却。AP1000非能动核电厂增设了乏燃料喷淋冷却装置。文中针对乏燃料棒束喷淋冷却试验,研究了乏燃料棒束喷淋冷却的辐射换热影响。理论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符合较好,表明了乏燃料棒束之间主要通过辐射换热进行相互的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