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缝水库位于哈尔滨尚志市长寿乡新发屯南1.0km,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利枢纽。根据水库洪水调度原则进行泄洪建筑物方案比较。文章对溢洪道的堰形设计、过流能力、消能设计、稳定计算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泄洪消能建筑物设计是水利枢纽布置首要研究问题,泄洪消能建筑物设计非常重要,涉及到泄流能力、过流面空化、水流掺气、泥沙磨蚀及对其下游河床冲刷等问题。针对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泄洪建筑物最大泄量达66 200 m3/s和消能建筑物弗劳德数低的难题,泄洪建筑物采用了底孔泄洪、表孔排漂的泄洪方案,消能建筑物采用了二级消力池底流消能方式。泄水闸主要采用底孔泄洪,弧门推力巨大,选用钢梁作为弧门支撑体,解决了工程设计难点,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恰甫綦第水利枢纽工程的泄洪特点,通过水工整体模型试验研究,推荐了一种比较符合该工程实际的泄洪消能系统方案。该泄洪消能系统大大减轻了下泄水流对河床基岩的冲刷作用,满足了该工程的泄洪消能任务,泄洪消能系统方案。该泄洪消能系统大大减轻了下泄水流对河床基岩的冲刷作用,满足了该工程的泄洪消能任务。  相似文献   

4.
在水利工程领域中,泄洪闸的下游水位波动比较大,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设计二道坝、消力池、消力墩等措施来减缓这种影响,但是对于不同的闸坝泄洪,则需要设计不同的消能措施来减缓。以某泄洪闸为基础,通过在下游河道处对两岸边坡开挖进行扩宽处理来达到其消能目的。结果表明,对泄洪闸下游河道边坡扩宽处理,可以有效减缓下游河流流速的急变且增加消能率,有利于泄洪水流平缓的过流,对下游冲刷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章鹏  梁英 《水力发电》2000,(2):46-48
峡谷地区高坝泄洪建筑物在大泄洪落差下泄放大流量,需要消刹的泄洪功率很大,做好消能防冲设计,确保建筑物安全,是一个重大的技术课题。在乌江东风水电站的设计中,首次把“窄缝消能”的设计思想应用到高薄拱坝的坝身中孔上,并成功地经受了实践的检验,获得了很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为今后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凌津滩水电站闸门调度试验,针对低水头闸坝的闸调度方式进行探讨。并就如何避免不利于消能设施安全的调度方式进行了一镀从难从严证和研究。同时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闸坝的泄洪消能设施时,需要引起重视和考虑流量虽小但泄洪闸晨均匀 部开启的工况。  相似文献   

7.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泄水建筑物是水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泄洪消能问题对水电站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在进行泄洪消能设计时,首先要提高泄洪的安全性,解决泄洪消能遇到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对水电站泄洪消能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结合某枢纽工程龙抬头式泄洪洞(由导流洞改建)渥奇曲线段体型设计与出口泄洪消能问题,以及对收集到的国内已建龙抬头式泄洪洞工程实例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工程龙抬头渥奇曲线段体型设计合理,满足防蚀要求。同时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综合式消能工,从而较圆满的解决了该工程导泄"二合一"隧洞出口消能工体型选择及泄洪消能问题。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通过方案比较研究,龙开口水电站采用表孔、中孔联合泄洪方式,表孔"大差动+舌形坎"与中孔窄缝挑流消能方案,各孔挑流水舌分散入水、纵向拉开,充分利用下游消能水体,弥补了下游消能区宽度有限的不足,解决了下游消能问题。另外各孔口相对独立,运行调度及检修灵活方便。研究成果对同类型工程的泄洪消能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硅粉混凝土不但强度较高,而且有较好的抗冲击、耐磨能能,在泄洪消能建筑物(特别是高流速泄洪消能建筑物)过流面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庙林电站硅粉混凝土施工主要从配合比、拌制、浇筑、养护等方面着手解决硅粉混凝土早凝快、易干缩开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杂木寺水电站枢纽布置、泄水建筑物进口及消能工的体型优化、库区拉沙以及下游河道的消能防冲等问题进行了41个方案的试验研究和论证分析,通过在电站进口加设导沙坎、在泄洪冲沙闸末端加设小挑坎以及在消力池右边墙出口段加设导流墩等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库区拉沙问题及枢纽的泄洪消能问题。提出的推荐方案具有体型简单,易于施工,操作灵活、工程量小、下游河道冲刷较浅等优点,达到了泄洪消能试验的目的,满足了设计要求,并被应用于工程设计中。  相似文献   

12.
针对洪家渡水电站泄洪系统所处峡谷地区河谷狭窄这一特点,以满足泄洪要求为主,并兼顾消能防冲和雾化问题,通过分析泄流和消能水力特性及雾化物理现象,解决泄洪系统的结构布置、高速水流、出口消能和河床防冲、以及两岸山坡特别是塌滑体雾化防治等一系列问题,使泄洪系统布置设计的综合效益最佳,达到工程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洛古水电站采用3表孔集中布置、2底孔分列两侧的孔口布置方案,表孔采用“x”型宽尾墩+WES曲线+台阶堰面+消力池的消能方式,底孔采用坝内有压式流道+反弧+消力池的消能方式,表底孔共用1个消力池。通过模型试验验证,洛古水电站泄洪消能建筑物的布置型式很好地适应了坝址的地形地质条件,能够满足泄洪消能要求,消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80个高拱坝(泄量Q>2000/s)的泄洪消能布置经验,提出了一种综合通用的拱坝泄洪消能布置的分类方法;经对典型工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通过泄洪消能布置的优化,可提高坝体的泄流能力及下游水垫塘单位水体消能率的指标,以减少岸边工程或水垫塘本身的造价;结合小湾工程的分析,认为可适当提高小湾坝体及单洞的泄流能力,减少一条岸边泄洪洞。该经验总结为目前及今后高拱坝大泄量工程的泄洪消能布置设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向家坝水电站泄洪消能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家坝水电站泄洪消能具有"高水头、大单宽流量、泄洪频繁、多泥沙"的特点,其泄洪消能方式受雾化、通航、排沙以及地质条件等方面的制约;通过采用高低坎泄洪消能方案,攻克了向家坝水电站泄洪消能技术难点;达到了雾化影响小、消能效率高、消力池临底流速小、下游水流平顺、泄洪运行方式灵活、悬移质能安全过坝的效果。模型试验、数值分析和原型监测成果表明,立轴漩涡临底强度较低,原型监测尚未观测到立轴漩涡;磨蚀、水流空化、闸门流激振动等方面的水力特性都在允许的范围内;经受了三个汛期的泄洪考验。下游县城紧邻水电站,且局部城区位于古河道的不利地质条件,部分泄洪工况时出现了下游县城局部区域房屋门窗振动现象。通过溪洛渡、向家坝两库联合调度和优化闸门运行方式,振动强度得到显著减小,使门窗振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各项振动量值均在国家规定的人身舒适性评价标准的容许限值之内。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低水头大流量枢纽的泄洪能力、消能设计、下游防冲设计、闸门泄洪调度等问题进行研究。对消力人消能率的计算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索风营水电站是应用X形宽尾墩+台阶坝面+消力池联合泄洪消能方式(水力学研究模型试验研究发现的一种新型消能方式)的第1个工程,因此该电站的水库调度方案显得尤其重要。该水库于2007年7月30日首次开闸泄洪;2008年遭遇了凝冻灾害,为保证水库安全运行启动了水库紧急调度方案。本文根据2007年泄洪后的数据与试验资料以及紧急措施对索风营水电站水库调度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东山水闸于2013年汛期前期泄洪造成部分闸孔下游消能工遭受破坏,在出险闸孔下游消能工初步修复之后,水闸面临汛期度汛的问题。在水闸下游消能工出险原因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枢纽电站运行的闸下游水位的分析和水闸下游消力池运行水力条件的计算,提出了水闸各类闸孔和闸门开度合理调度运行的度汛方案,得到了水闸调度运行的采用。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运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窄缝挑坎在丙巷河水库枢纽泄洪隧洞出口的设计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丙巷河水库枢纽泄洪隧洞出口进行底流消能、连续式和窄缝式挑坎消能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后,最终采用窄缝消能方案,但对窄缝消能工目前尚无严密的体形设计方法。在工程设计中,采用大连理工大学刘韩生、倪汉根等人提出的冲击波简化式推导曲线反射扰动线方法,求出满意的对称曲线窄缝挑坎体形,经水力学模型试验验证,效果很好,能较好适应山区狭窄河谷高水头的水库枢纽泄洪消能布置。该消能工的挑射水舌窄而高,水流在空中的紊动、掺气、扩散作用强烈,能消刹大部分动能,射入冲坑后形成三维扩散消能状态,消能率比等宽挑坎高,有效地减轻对下游河床及两侧岸坡的冲刷。  相似文献   

20.
蔺河口水库坝顶表孔泄洪消能布置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蔺河口水库大坝为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100m,主要由设在坝顶中央的5个表孔溢洪道泄洪。通过1:80的水工整体模型对其泄洪消能布置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试验研究,利用一种独特的布置方式和一种能使水流产生三维扩散的新型消能工实现了高低坎水流碰撞消能、横向扩散碰撞消能,以及最大限度地增加落水面积;充分利用下游河道水体消能;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消能冲刷问题,使冲刷深度由原来的40m左右减至15m以下。该试验提出的布置方式和消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