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磨刀门是西江的主要出海口门,年泄洪量和输沙量为珠江八大出海口门之冠。由于河口的自然延伸和水道的冲淤变化,对防洪、排涝、灌溉等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通过分析整治前后口门附近水文要素的变化,研究整治工程对防洪防潮、排涝、灌溉、供水水质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民珠江》2010,(5):35-35
为加强珠江河口综合整治开发和保护,维护珠江河口的泄洪纳潮功能,统筹协调流域和区域防洪、防潮、供水、岸线及滩涂保护与利用、航运、采砂、水生态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关系,支撑珠江河口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利部组织编制了《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准。  相似文献   

3.
珠江河口泄洪整治工程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珠江河口泄洪存在的新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的泄洪整治规划基本思路是全面提高口门的泄洪能力.适度调整网河分流比,降低泄洪水位,减轻网河区腹部高风险区的防洪压力,不断改善河道生态与环境和主要内涝区的排水条件。珠江河口泄洪整治总体布局是巩固磨刀门在分泄流域洪水中的主导地位,维持鸡啼门、虎跳门的排洪能力,适度加强洪奇门的排洪作用,适当调整横门、蕉门口主支汉的分流比,维持东、西潮汐通道的现状承泄洪水功能。  相似文献   

4.
磨刀门是珠江流域八大出海口门之一,排洪量占西江来水量的1/3左右,由于口门开阔,流速缓慢,大量泥沙向海外推移淤积,使河口每年向外海延伸100m左右,河口平均每年淤高3.39cm,使三角洲附近地区的防洪,排涝,灌溉,航运和环保等条件日益恶化。经科学的规划设计,采用治理工程与地方垦相结合的方法,实行正确的施工策略,加速了口门的治理开发工程的实施,效益显著,不仅治理河口,对泄洪,防潮,防台风,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5.
珠江河口规划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概述珠江河口基本情况,简要回顾珠江河口规划工作,并叙述河口治理现状,指出珠江河口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洪、涝、潮、风灾害突出,二是河口区的水文及水生态发生较大变化,三是河口规划与研究工作滞后,四是河口管理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建议尽快编制《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重视并加强治理规划的基础和研究工作,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河口的水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6.
河口建闸是河口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河口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减轻河道淤积、提升防洪(潮)排涝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及改善水环境和景观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对闸下淤积、堤防安全、码头功能、水生态环境等将造成不利影响。在分析飞云江河口现状基础上,提出了飞云江河口建闸的初步构想,阐述了建闸效益、影响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伶仃洋水动力环境分析及治理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峰俊  朱士康  王华 《人民珠江》2004,(1):11-14,27
珠江口伶仃洋四口门是珠江三角洲主要的泄洪纳潮通道,其水动力环境的变化是伶仃洋冲淤演变最直接原因,而伶仃洋的冲淤演变会关系到伶仃洋口门泄洪纳潮的能力,关系到珠江三角洲的防洪、排涝和经济发展等,根据实测资料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伶仃洋周边环境的变化原因,从河口地形的冲淤演变分析伶仃洋周边环境及其水动力环境的改变,并探讨伶仃洋河口整治策略。认为应采取输沙导流措施,减少淤积,保证口门通畅,保持伶仃洋潮流动力。  相似文献   

8.
磨刀门水道是珠江主要泄洪干道,其天然演变趋势是:口门的泥沙淤积多,不利于畅泄,只有进行必要的整治才能保证珠江三角洲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正由于有泥沙的淤积,河口浅海区才孕育着万余公顷的滩涂资源,这是一种宝贵的物质财富,群众对其开发的要求又十分迫切。因此,整治与开发如何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并同时满足排涝、灌溉、航运、供水、环境等方面的需要,一直是人们探索的目标所在。80年代,磨刀门口门整治开发规划的完成,标志着磨刀门的治理开发工作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规划方案至今虽还未最后完成,但实践的结果已比较充分地显示出它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朱三华 《人民珠江》2010,31(6):10-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珠江三角洲影响加剧,使上游河道主要分汊口的流量分配发生了剧烈变化,局部河道洪水位异常升高,出海口门有不同程度的淤积,部分区域的防洪压力增加。为了解决珠江三角洲防洪压力,确保珠江三角洲水道、八大口门尾闾泄洪畅通,全面提高河口的泄洪能力,研究珠江口门泄洪整治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3,(10):60-62
通过对黄河河口特殊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条件及河口综合治理在入海流路、防洪、防潮、水资源、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科学研究等方面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兼顾黄河下游防洪减淤、河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需求,提出了基于防洪防潮减灾、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河口综合治理思路、治理目标、总体布局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