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尼龙1010/66共聚物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尼龙1010/66共聚物的熔点、熔程、熔融热和熔融熵等热力学参数与其组成的关系,其相图中最低共熔点时尼龙1010重量比为60~70%,与理论值相近,此时熔点、熔融热和熔融熵最低,熔程最大。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聚乳酸(PLA)的结晶性能,分别以PLA和表面包覆纳米SiO_2并接枝硅烷偶联剂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基体和改性剂,经溶液共混法制备PLA/MWCNTs复合材料.分别利用POM和DSC研究复合材料等温结晶、非等温结晶和冷结晶的球晶形态、结晶和熔融行为.研究结果表明:PLA/MWCNTs复合材料结晶和熔融行为强烈依赖于受热历史和改性MWCNTs含量;PLA/MWCNTs复合材料冷结晶时结晶度最高,球晶尺寸最小且熔点最低;1℃/min降温结晶时球晶尺寸最大,且熔点最高;降温速率越快,复合材料的起始结晶温度、结晶焓和结晶度越低.改性MWCNTs可作为PLA的异相成核剂,改善复合材料的结晶、熔融行为和球晶尺寸,其最佳用量为0.3%.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PEEK在高于熔点的温度范围内处理时的结晶行为以及结晶后的熔融行为。发现处理时熔融的PEEK将同时发生交联与结晶,交联使未结晶的部分结晶受阻,结晶使尚存的晶片增厚,从而导致PEEK在DSC上出现对应于不同晶体结构的新的熔融双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处理过程中PEEK结构变化的模型。此外,还发现处理后的PEEK的熔点,可高于目前已报导的平衡熔点。  相似文献   

4.
熔融条件对聚苯硫醚/尼龙6共混物结晶与熔融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DSC研究了熔融温度与熔融时间对聚苯硫醚/尼龙6共混物中两组分的结晶行为的影响。虽然熔融条件不同,共混物中PPS组分的熔体结晶温度比纯PPS的高出20~40℃随熔融温度提高和熔融时间延长而降低;但其熔点、结晶与熔融热比纯PPS的低。表明PA6熔体对PPS结晶有成核作用,PPS与PA6组分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受熔融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选取Bi、Sn、Cu、Zn、Ni、Si等元素分别加入Mg基体中,熔炼得到7种Mg基二元和三元高温相变储热共晶合金。运用固溶体准化学模型及其2种简化形式对Mg基共晶合金的熔化相变焓进行计算,并通过DSC实测值对预测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7种Mg基共晶合金的实测熔点在450~600℃范围内,实测熔化相变焓200kJ/kg左右。由简化模型得到的预测值同实测值匹配度较高,能够用于Mg基多元共晶合金熔化相变焓的预测。此外,提高熔化熵值高的元素比例并增加组元数,可以提高共晶合金体系的熔化相变焓。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具有热平衡时间很短的自制解偏振光测定装置,测定了PET分别从熔融态降温和玻璃态升温于125℃~219℃各温度的等温结晶过程。得到的两种结晶过程的半结晶期-结晶温度曲线重叠性良好,最大结晶速度温度约为170℃。Avramin指数于4.2~5。同时用本装置测定了上述等温结晶的PET样品的熔点,证明了结晶PET熔融时产生双熔点现象是由于聚合物在升温过程中发生结晶熔融—再结晶—再熔融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依据DSC升温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熔融,重结晶,利用只有1个最大值的初始晶体熔点分布函数和结晶生长速率函数建立了PET的DSC过程模型,计算了模拟HOLDSWORTH的3组实验结果。理论曲线和实验曲线较好的吻合说明PET熔融双峰起因于初始晶体的熔融,重结晶和再熔融。  相似文献   

8.
固相缩聚与PET的熔融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研究了低温干燥高温固相缩聚PET的熔融行为和结晶结构。根据DSC结果分析了固相缩聚反应温度和时间对熔融双峰的影响,得到熔点与固相缩聚反应温度有线性关系,熔点和结晶度与相缩聚反应时间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利用WAXD研究了固相缩聚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表观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说明低温结晶时形成的不完善晶体在固体缩聚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重结晶,结晶结构趋于  相似文献   

9.
采用显微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的熔融相转变过程。通过采集40℃~250℃连续程序升温过程的显微红外光谱数据,运用在等压条件下的van’t Hoff关系式推导计算特征基团在升温熔融过程中起点和终点振动的两种能态吸光度比值的变化和振动能态转变的表现焓变(△H)。研究了PTT分子链段中各基团对熔融过程的贡献。从计算得到的各种特征基团在两种能态吸光度的表现焓变△H的数据可知,PTT链段中的各种振动模式对PTT的熔融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固相缩聚与PET的熔融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广角X射结衍射(WAXD)研究了低温干燥高温固相缩聚PET的熔融行为和结晶结构。根据DSC结果分析了固相缩聚反应温度和时间对熔融双峰的影响,得到熔点与固相缩聚反应温度有红性关系,熔点和结晶度与固相缩聚反应时间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利用WAXD研究了固相缩聚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表观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说明低温结晶时形成的不完善晶体在固相缩聚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重结晶,结晶结构趋  相似文献   

11.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不同侧链长度及不同取代度的纤维素高级脂肪酸酯,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当纤维素酯梳状聚合物侧链的碳原子个数超过11的时候,可以表现出较明显的熔融/结晶转变,其熔融/结晶温度、热焓值以及分子间距随着侧链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取代度的变化对纤维素酯的熔融/结晶温度、热焓值也有一定影响,但却不会改变侧链分子间距离。纤维素酯梳状聚合物始终以层状结构排列,侧链完全伸展开并与主链相互垂直,且在温度改变时侧链会由规整的六方相排列向无定形排列转化。  相似文献   

12.
以毛细管流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聚丙稀(PTT/PP)双晶共混材料的结晶熔融性质和流变行为。结果表明,在共混体系熔融结晶时,PTT和PP可分别结晶,但二者可互为成核剂,不仅提高了各自的起始结晶温度,还加快了结晶速度;双晶体系升温熔融时,二者的熔点升高,尤其PTT组分的熔点升高较大,而且出现了PTT的次完善晶体的熔融峰,说明PP干扰了PTT的结晶而导致其部分晶片不完善。共混物熔体为假塑性流体,随PTT含量的增加熔体黏度迅速降低,假塑性降低,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A1010/纳米橡胶/POE-g-MAH共混物,测试了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用DSC法研究了熔融和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在纳米橡胶质量含量为10%时达到极大值.纳米橡胶并未降低PA1010的拉伸强度,加入POE-g-MAH后略有降低.共混物的熔融过程呈现双峰,纳米橡胶的加入提高了高温峰的熔融焓.纳米橡胶促进了共混物结晶峰向高温区移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调制式DSC研究了聚乙烯在溶液及熔体环境下的结晶行为、晶体可逆和不可逆热流的变化特点以及其与结晶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聚乙烯不可逆热流表现为升温过程中部分结构单元的重结晶放热和增厚片晶的熔融行为;溶液结晶生成的晶体仍存有一定的介稳度,但其不可逆热焓值远远小于从熔体中形成晶体的不可逆热焓值。两种结晶方式结晶度的显著差别主要是不可逆热焓值差别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聚丙烯规整性和分子量对结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等温和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聚丙烯规整性和分子量对其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等温结晶分析,聚丙烯的规整性与其熔点成线性关系。但对于分子量很低或规整性很高的聚丙烯,其熔点和规整性不符合以上线性关系。采用非等温结晶分析,聚丙烯规整性的对数与其熔融焓的对数成线性关系。对乙烯共聚研究结果说明,对高规整性聚丙烯,极少量乙烯共聚也会影响其规整性。  相似文献   

16.
于翔  严亮  朱诚身 《材料导报》2012,26(14):91-94,106
利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3种不同分子量的聚己内酯(PCL)晶体多重熔融转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多重熔融转变现象具有等温结晶温度(Tc)依赖性和升温速率依赖性。随着Tc的降低,多重熔融转变越来越明显;相同升温速率下,PCL的高温熔融峰值相同;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晶体同时受升温退火与仪器的热迟滞影响,熔点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Anderson-Beyer-Watson基团法,采用数据库技术,用微机计算聚合反应的焓与熵变。该法简便易行,对常见乙烯基单体聚合焓与熵的估算结果与文献值十分接近。并用热力学讨论了苯乙烯自由基聚合对歧化或结合终止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用DSC研究了熔融时间(tmelt)和退火结晶时间(ta)以及聚苯硫醚(PPS)对聚醚醚酮(PEEK)多熔融行为的影响。PPS加入使PEEK熔融多峰移向高温,易于形成熔融3峰。随ta延长及PPS含量增加,低温峰移向高温,高温峰移向低温,而在中间峰温区形成单一高而尖的熔融峰。在接近PEEK熔点温度退火时,发现共混物中PEEK的熔点比屯PEEK的高。  相似文献   

19.
550~2400K温区α-氧化铝焓值、熔点和熔化热的实验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用带有自动绝热控制电路的高温落入式铜块量热计,测定了(550~2400)K温区内α-氧化铝的焓值,熔点和熔化热。提出了氧化铝固态和液态的焓方程。测定α-氧化铝的熔点为(2328±7)K,熔化热为1137.90 J/g。  相似文献   

20.
高压CO2对聚丙烯具有塑化作用。高压DSC分析表明,随着压力的升高,聚丙烯熔点和熔融焓不断下降,在0~6 M Pa范围内熔点下降速率约为0.128℃/0.1 M Pa。由于受到高压CO2的溶胀作用影响的差异,SEM显示iPP在形貌上未发生明显变化,而rPP则变化明显,甚至因为发泡产生了纳米微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