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莱芜市现状水系格局,围绕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规划,采取截污治污、水土治理、生态河道治理、水生态修复以及周边植物绿化等措施,构建"一带两廊、三区五脉、三核十点、人水和谐"的水系生态格局,有效改善莱芜市河流水系生态环境质量,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促进水系生态环境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梧州市蒙山县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技术方案设计为例,介绍了该工程的任务、理念和布局。通过水系互联互通,实施河道、湖泊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水文化工程等,构建了蒙山县"三源四翼三清池"生态水系连通体系,加强了区域防洪能力,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品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急需开展城市水系现状调查分析,揭示水系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深入调查了海口市水系现状,揭示了新形势下海口市水系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1)城市水面率偏低;2)水系连通性差;3)部分河流排水功能退化;4)河道硬质化破坏生态功能;5)河道污染严重致使水环境质量下降;6)水系管理体制不健全;7)水景观和水文化规划建设工作滞后。本研究对开展新形势下城市水系规划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东江—沙河水系连通工程为例,探索水生态、水景观与水文化在河道治理中的结合应用。通过河道清淤清障、水系连通、河道活水、生态修复、景观建设、文化融合等工程措施,重新打通小海河,激活人、村、水三者的关系,建设满足人民需求的小海河。结合新时代水利工程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探索生态河、景观河、文化河的设计思路,为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河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莒县以"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优先、建设水生态文明"为指导,实施林水会战和"清清河流"行动,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河道生态治理和水系污染防治治理入手,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水系连通设计中,将景观工程与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等工程相结合,营造"水清、岸绿、景美"的亲水空间,弘扬历史文化,对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幸福指数、助力乡村振兴有重要作用.以泗阳县水系连通工程(黄码河)景观设计为例,针对水系连通中存在的景观问题,通过对不同类型滨水空间的设计进行探索,为农村水系连通工程设计提供新的...  相似文献   

7.
从水文化、景观、管理、安全以及水生态的角度探讨了城市河道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堤坡设计、河道与生态系统修复的生态治理方案;为完成城市河道治理和实现生态系统修复引入生态群落净化与水生植物吸附作用,通过仿真模拟河道环境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拟定的生态治理设计方案能够恢复生态系统环境,可为城市河流治理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北京水系生态治理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来新  邓卓智 《中国水利》2010,(20):86-88,77
20世纪后期开始,北京同其他一些城市一样,进行了大量的河道衬砌,以钢筋混凝土或浆砌石代替天然泥土,阻止了河水渗漏,同时也阻止了河道与自然界的交换。如何对这些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形成多自然河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10年来,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过对首都水系的生态治理,提出了"安全、自然、亲水、文化"的治水新理念,调整水系布局,研发了一系列以生物工法为主的新技术,较好地协调了防洪、生态、景观的关系,并把历史文化融入其中,为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积累了经验,对北方干旱缺水地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沿海平原河道综合整治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瑞平平原河道综合治理规划为例,从防洪排涝、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营造水景观与传承水文化等方面对沿海平原河道综合整治规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展沿海平原防洪排涝规划,需要研究暴雨、洪水、高潮位、潮型、洪潮组合、波浪、河网正常水位、起调水位、水动力学模型、排涝调度等问题;水质规划一般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水质现状和水质改善的可行性,提出各阶段水质目标和主要污染物含量限值,逐步达到最终的水质目标;水景观和水文化规划应根据《城市水系规划规范》和《城市水系规划导则》进行,以实现将河道建设成为集水利、休闲、旅游、生态和文化功能于一体的靓丽风景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环境与经济生活协调持续发展"是郑州市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生态水系建设直接影响着郑州市未来长远发展和建设。郑州市生态水系河道均为季节性河道,汛期有水,其它季节干涸。从黄河适量引水,具有水源稳、供水可靠的优势。因此,引黄补源是郑州市生态水系建设,提升河道综合治理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洙赵新河流域水系健康状况,本文基于生态水利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洙赵新河流域水系生态修复模式。在充分考虑河道的纵向蜿蜒性、横向多样性、空间异质性、生境异质性、生物多样性和水体连通性的基础上,遵循要人工诱导与自然恢复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生态修复与景观美化相结合、河道整治与防洪除涝相结合、水质净化与截蓄回用相结合的原则,打造"四带、三区、两湖、一通"的生态修复格局;主要建设拦河建筑物建设、堤防修复、滩地整治、河道湿地和生物栖息地建设、生态护岸、城市滨水景观区建设、生态湖建设、赵王河连通工程、生态修复植被建设和水系运行管理保护措施共十大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2.
从当前城市地区出现的河流水系问题和现状入手,综述了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概念及由来,生态修复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内容;系统总结了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方法,以及方法的难点和适用性;梳理了世界典型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成功案例,从问题由来、方法选择和实践效果方面分别评述;对比当前各城市河道修复工程的成果及不足,提出了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生态-泥沙耦合机理和适应性管理模型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点,未来生态修复需要更加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河道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城市水系的载体,同时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城市河道的治理,介绍了城市河道现状及国内外河道整治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理论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河道生态护坡、景观设计、水质修复等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的进程加快给原有的水流域生态带来生态危机。从城市发展对生态和环境功能的需求以及从河道治理转变为水环境综合治理出发,在现代城市水系科学和客观认识恢复生态自然方面,论述了不同的生态要素修复(包括恢复、维持、改善和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而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河流水质日趋恶化。文章以驻马店为例,分析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提出河道水质控制遵循"区域减源、系统截流、水系调控、水域净化、生态修复"的理念,以控污减排为前提、水功能区划为基础、限制排污总量为依据、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为手段,使河道水质达到水功能区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出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措施。对河道斜堤重新设计,为河流生态系统提供聚集地;采用先治理后修复的原则,对水质以及底泥治理实现河道修复,为河流生态系统提供栖息环境;使用水生植物吸附作用以及生态群落净化作用,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完成城市河流生态治理。为保证设计治理措施的有效性,模拟环境进行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恢复了河流生态系统,为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上海村落水体治理已进入生态小流域系统治理阶段。文章在充分梳理崇明地区村落水体特点与问题基础上,提出四阶段治水思路,对村落水体进行分级,优化水系布局,对镇域起到排涝、蓄水功能的主要河道进行疏拓、生态治理;对起到引、排水功能的次级河道进行水系连通,保持河网水系通畅;对河网水系末级已经丧失水体功能的河道进行水系归并。主要通过水系调整、水系连通、河道疏拓和生态治理等措施恢复乡村河道基本功能,修复河道形态,提升水域岸线环境,实现生态清洁小流域河湖水系治理。  相似文献   

18.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一个欠发达的多民族聚居区,特殊的民族风情,造就了贵州山区城市特殊的水文化,城市多处于各水系上游地区,与传统的城市滨水而居有着极大的区别。本文通过对贵州山区城市水系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内,以大水利理论为基础、河流生态修复为手段、水文化理论为向导、构建生态文明的城市多自然水系为目标,初步探讨贵州山区城市水系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西安市城市河道所存在的问题,从实施水质净化、防洪治理和水景观开发三方面进行探索,为西安市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提出治理对策。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西安市城市河道建设达到了构建生态堤防、重现长安八水新格局和河流水质变清等方面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西安市城市生态治理经验,为其他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及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樊强 《治淮》2023,(4):50-51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城市水环境生态系统受到较大影响,对城市居民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了危害。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构建健康和谐的水生态体系十分必要。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对城市河道的整治力度也日益加大。很多针对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维护治理、科学保养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逐渐成型,并逐步应用于生态修复、河道整治工作中。通过深入分析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技术方法,推动相关技术和理念的优化完善,可为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维护治理、科学保养提供技术支撑和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