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工程勘察》2021,49(10):6-14
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实测数据分析是研究桩锚支护变形的有效方法。本文根据基坑坡顶的水平位移与竖向位移、周边建筑物的沉降数据,讨论了在桩锚支护下基坑降水以及锚索施工对基坑坡顶位移和周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并利用统计方法对坡顶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最后借助PLAXIS 3D有限元软件对基坑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实测数据以及模拟结果表明:基坑降水对坡顶的竖向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影响较大;同时锚索施工也会对基坑坡顶竖向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产生一定的影响;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和沉降呈现非线性关系;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的趋势大体一致,可以为基坑的现场开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依托兰州市地铁某车站基坑工程,对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桩顶水平和竖向位移、地表沉降、钢支撑轴力及地下水位进行了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监测结果分析表明,桩顶水平位移随着基坑的开挖由小变大逐渐趋于平稳,桩顶竖向位移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开挖的过程中钢支撑的轴力趋于稳定。最后借助有限元软对基坑开挖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和监测结果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证明了钻孔灌注桩联合钢管内支撑结构安全可行,保证和维护了基坑的稳定,为类似基坑的施工提供了有效可靠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低温建筑技术》2020,(1):109-111
结合北京市某深基坑工程,通过现场原位监测试验,分析了支护桩变形、锚杆轴力、周边地表沉降变形与地下管线沉降变形随基坑开挖进程的变化情况。分析表明支护桩桩身水平位移的最大值发生在桩顶,基坑底面以上2~5m区域的桩身位移较大;基坑开挖对上部锚杆的轴力影响较大,对下部锚杆的轴力影响较小;周边地表沉降变形总体呈现V字型,最大沉降位移发生在距基坑边缘6.5m处,基坑边缘土体的竖向位移表现为反弹位移。地下管线的沉降变形总体呈现波浪型,最大差异沉降值为17mm。  相似文献   

4.
SMW工法桩是基坑工程中的一种组合支护形式,兼具挡土与止水的作用,具有造价低、施工便捷、对基坑周边影响较小等优势。依托广东江门某基坑工程,通过现场监测和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的方法对SMW工法桩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围护结构桩顶水平位移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两者之差在3 mm以内,桩顶竖向位移模拟值与实测值两者之差在1 mm以内;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拟合,所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与实际工程结构较为相符,在施工过程中将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以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5.
合肥天玥广场深基坑工程支护面积大且周边环境复杂,对基坑支护选型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在该基坑西侧采用了双排桩+中心岛(预留土坡)+竖向钢管斜支撑的支护方案。基坑开挖过程中,对支护结构位移、支撑轴力及周边建筑沉降等进行了监测。运用PLAXIS有限元程序对采用该种支护方案的基坑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较吻合。该工程的顺利实施,证实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与基坑支护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梁栢灵 《江西建材》2023,(12):133-135
文中针对浙江省某地铁线路开展地铁深基坑不同位置的变形监测。结果表明,不同位置及不同监测时间下的基坑沉降量、围护墙水平位移、立柱桩竖向位移以及周边建筑沉降量存在一定的波动,但波动范围较小,累计的最大基坑沉降量仅达到5.7 mm,累计的最大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为15 mm,累计的最大立柱桩竖向方向位移为14.2 mm,累计的最大周边建筑沉降量为11.3 mm。各个位置的累计值及监测变异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证明本项目深基坑工程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周勇  叶炜钠  高升 《岩土工程学报》2018,40(Z1):141-146
对兰州市某地铁站深基坑桩顶水平位移、桩体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变形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其变化规律。监测结果表明:桩顶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逐渐增大,靠近内支撑的桩顶水平位移变化较平缓;桩体水平位移随着深度增加呈现先快后慢、先陡后缓的变化趋势,距桩顶2/3处会出现水平位移最大值;距离基坑越近地表沉降量越大,变化速率越快。最后借助有限元软件Geostudio对基坑开挖进行了模拟,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和监测结果较为接近,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证明了设计方案和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靖武 《砖瓦》2024,(3):146-147+150
在高层建筑、地铁、隧道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常出现深基坑工程,而深基坑工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危险性较大。因此,在基坑开挖时要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对基坑支护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以钢板桩支护结构为例研究了此支护结构的处理方式,并监测钢板桩的桩顶沉降、桩顶水平位移的变化趋势,分析了钢板桩支护结构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坑施工期间对钢板桩监测,钢板桩桩顶水平位移增加幅度在6mm/d以下,45mm为水平位移最终累计峰值,未超过预警值50mm;桩顶沉降增加幅度在4mm/d以下,22mm为桩顶沉降最终累计峰值,未超过预警值30mm,表示基坑工程变形值在允许范围内,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对长沙渔业路及延伸工程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地表沉降、围护桩桩身侧向位移、立柱沉降、围护桩桩顶竖向位移和地下水位变化等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一些重要结论与建议。指出在基坑开挖中应增强围护结构强度,减小对基坑底土体扰动和加强地下水位监测,以便有效控制基坑外地表沉降,减小开挖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达到安全开挖。  相似文献   

10.
朱伟 《江苏建筑》2023,(3):101-104
文章以江苏省无锡市某项目深基坑工程为实例,结合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确定了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钢板桩支护结构方案,施工过程中对周边邻近建筑的沉降、钢板桩的桩顶水平及竖向位移进行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周边邻近建筑物的沉降累计变化量在-0.5 mm~0.5 mm,远小于建筑物沉降总量报警值20 mm;钢板桩的桩顶累计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4.07 mm,最小值为7.05 mm,水平位移累计变化量小于报警值25 mm;桩顶累计竖向位移最大值为-7.01 mm,最小值为-4.78 mm,水平位移累计变化量远小于报警值25 mm。由此可以看出,钢板桩支护体系在该项目深基坑施工中发挥出了良好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城市人口的增加与基础设施落后之间的矛盾,加大地下空间设施建造,首先要进行大规模土方深开挖,这就需要把基坑工程引起的周边土体沉降和土体侧移限制在一定变形值之内。文中通过对基坑开挖过程的理论分析,采用ABAQUS软件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模拟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通过工程采用从两边向中间开挖的方法引起的周边土体沉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工程实例,运用科学的监测方法,对福州地区某SMW工法支护软土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实施跟踪监测,收集整理受影响的周边环境的监测数据;运用基坑变形相关理论,揭示基坑施工过程中围护桩顶水平位移、周边土体深层水平位移、邻近道路沉降、既有建筑沉降等监测值的变化规律与变化趋势,分析周边既有建筑物产生超警戒沉降的原因,并对该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借助FLAC~(3D)模拟软件对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三医院的钢管桩复合土钉墙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基坑坑边土体的水平位移及沉降在基坑分步开挖后的变化情况,探讨基坑边坡潜在滑移面的分布趋势,并将坑边土体的水平位移及沉降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的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基坑真实的水平位移。  相似文献   

14.
以厦门市某快速路下穿通道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对基坑施工过程中桩顶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周边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初期,桩顶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和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呈线性增大,施加钢管支撑后,桩顶水平位移和基坑周边地表沉降逐渐稳定,而深层水平位移最大值开始下移;钢管支撑架设后,支撑轴力逐渐变大,并最终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15.
陈涛  范鹏程  翟超  黄亚德  李更召 《矿产勘查》2018,9(6):1299-1306
以天津市某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对现场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采用PLAXIS 3D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法建立三维空间实体模型,对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地连墙深层水平位移以及周边地表沉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将监测数据与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数值较接近,地连墙深层水平位移相差3 mm以内,周边地表沉降相差4 mm以内;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地连墙深层水平位移逐渐增大,且最大位移点逐渐下移,墙体位移变化呈中间大、两端小的"鼓肚"形状;随着土方开挖的进行,周边地表沉降逐渐增大,最大沉降值点逐渐向基坑外侧延伸,在第四步土方开挖完毕及基坑顶部施工完成后,最大值点均出现在距基坑边11 m处;实测值与计算值均在规范限制以内,符合基坑变形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漩流井开挖过程中地表及建筑物位移变化规律,利用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漩流井基坑开挖和支护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开挖过程中土体位移场的变化规律并与实测沉降值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基坑开挖建筑物的沉降实测结果与数值模拟沉降趋势基本一致,模拟值较实测值偏大。  相似文献   

17.
桩锚支护深基坑变形模拟分析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北京市通州区某棚户区改造项目,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桩锚支护深基坑的桩身变形、坑底隆起变形以及周边地表的沉降变形进行了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预应力锚杆的位置参数,给出了两个优化支护方案,并将优化支护方案与原支护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优化支护方案可有效减小基坑开挖后期支护桩身水平位移的增长速率与最大位移值,在控制支护桩身变形与周边地表沉降变形方面优于原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以某车站基坑为例,采用MIDAS数值软件进行深基坑开挖支护数值模拟,同时结合地表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基坑开挖后期基坑支撑轴力逐渐趋于稳定,且开挖宽度越大,基坑支撑轴力也相对越大。同时由基坑开挖周边地表变形曲线可知:在基坑开挖初期,引起的周边地表沉降位移值整体较小,沉降曲线近似呈“下三角形”分布;在开挖后期,沉降曲线近似呈“凹槽形”分布,且基坑长边的沉降主要影响范围比短边大。应重点关注该地表范围内的沉降变形情况,同时加大监测频率,以保证基坑开挖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以兰州红楼广场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方案优选,提出上部采用土钉墙、下部采用排桩预应力锚杆联合支护技术,设计了相应的现场监测方案,对该基坑开挖支护过程中桩顶水平位移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进行监测,并对实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桩锚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及邻近建筑物的沉降规律。结果表明该联合支护体系是一种有效的支护技术,可为类似工程的支护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合武汉市东湖通道工程项目,根据地勘报告地层参数及东湖通道基坑深度,利用数值模拟软件ABAQUS对钢板桩围堰内侧基坑开挖过程中的钢板桩位移、拉结钢筋的应力及基坑周围土体位移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预测围堰结构内侧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钢板桩围堰稳定情况及基坑周边土体位移情况,以期对实际施工提供科学的指导,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控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