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铁明  刘瑶 《西部皮革》2023,(3):133-136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逐渐增强,在提倡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当下,老年人对服装的审美需求有了较大的提升,更加重视民族服装上的文化继承性和创造性。赫哲族是生活在黑龙江省的渔猎民族,其鱼皮文化是黑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独特性。虽然传统的赫哲族鱼皮衣独具特点,但是整体较为粗糙,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赫哲族鱼皮文化与老年服饰结合,创新设计出符合当代审美的服饰,将有助于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文章简要分析了赫哲族传统鱼皮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赫哲族传统的鱼皮文化融入老年服装设计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一场名为"陶花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作品联展在长沙万科紫台内举行。展览展出传统与创新、古老与现代浑然天成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品,融合多层剪纸、台湾陶艺、现代插花花艺、茶艺等多种艺术门类,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讨、讲座、展览等形式,尽情绽放,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  相似文献   

3.
沈强 《造纸信息》2022,(6):68-6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文化历史教科书”,不仅记录着人类发展历史,同时也书写着文化的传承故事,地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一座城市的重要品牌,体现着自身的“软实力”,注重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对民族历史的最大尊重。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分析地域性的文化发展历程,探讨徐州剪纸艺术的继承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大物博,尚有少部分没有获得国家认定的"少少民族"~([1])。本文以我国未识别民族中的穿青人为例,从论述穿青人民族文化,然后着重研究穿青人民族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式,旨在传承穿青人等未识别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保护偏远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宁夏隆德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其渗透着平民百姓的方方面面。在当今社会,文化创意产品应运而生,无疑承担起了文化传播的作用,文创设计就需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而进行延展与创新。文章从艺术生产的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剪纸艺术与文创设计相融合的意义,通过探究宁夏隆德剪纸手工艺在文创艺术中的应用,从而发挥传承宁夏隆德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未识别民族"是指未被中国政府官方正式认定为某一民族的特殊民族人们共同体,也可能是民族成分不明晰而未获官方正式承认的民族,这些未识别民族是我国早期少数民族识别工作过程中的重要遗存。他们大多分布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历史悠久且保留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虽产生于过去,但其文化脉络却延续至当今未识别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并不断的向前发展。保护未识别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凝集民族精神,提高身份认同感,维系该民族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鱼皮技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赫哲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着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并且具有鲜明的东北地域特色。但遗憾的是它很少被大众所掌握,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困境。现从挖掘鱼皮技艺的传承价值入手,浅谈鱼皮工艺品材料包制作的创新点,探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型发展思路,传承并弘扬鱼皮技艺,促进传统民族技艺的推广与繁荣。  相似文献   

8.
剪纸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剪纸艺术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发扬剪纸艺术,对于保护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挖掘和研究剪纸艺术中图形的象征意义,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发展剪纸艺术。  相似文献   

9.
目前扬州剪纸传统手工艺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问题,需要进行传统文化转型升级。近年书籍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为经济与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机会。为了使扬州剪纸得到可持续发展,传承和保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剪纸作为“体验式”装帧设计发展的创新来源,文章重点分析了扬州剪纸相关设计的生存现状,通过借鉴优秀设计案例、深度挖掘“体验式”装帧设计新思路,以及扬州剪纸在“体验式”装帧设计中的应用。为扬州剪纸非遗文化与装帧相关设计者提供借鉴方向和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孕育了灿烂的满族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满族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面临着传承乏人的存续危机。数字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方法与路径。文章针对长白山满族剪纸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数字化保护传承策略,以求激发长白山满族剪纸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日照剪纸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具地域民俗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基于日照剪纸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创作流程、风格特点,探索如何实现剪纸技艺传承,以期对日照剪纸艺术未来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阐释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及其创作方式入手,聚焦直接应用和间接应用两个维度研究民族传统艺术对动画角色塑造创建的影响.一方面,针对民族传统艺术中故事题材、服饰造型与文化符号在动画角色艺术形象塑造上的应用进行解构;另一方面,针对水墨画艺术、剪纸艺术、戏曲文化与年画元素对动画角色艺术风格的影响进行剖析.最后,探讨了民族传统艺术对现代动画发展的启示,以期为中国动画产业发展及其文化价值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吴静  岳越 《造纸信息》2022,(7):73-74
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及世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传统剪纸艺术面临着巨大的冲击,而这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发展的机遇。文章从剪纸艺术的特征出发,结合数字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发展特点,对剪纸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探索,以此推动剪纸艺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与继承。  相似文献   

14.
<正>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民间艺术代表,也是我国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的核心一员。剪纸产业正发展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直接带动区域劳动力创收,也能间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山西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就是这样的非物质文化园的优秀代表。然而,广灵剪纸产业园像国内其他大型剪纸产业园一样,也都面临传承与做大的双重难题,急需新的剪纸产  相似文献   

15.
在如今科技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人们忽视了被科技产品取代的手工艺品,但手工艺品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得以体现的载体。蔚县剪纸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河北蔚县的地方传统手工艺,被誉为“中华民族一种美丽的象征性符号”。文章从蔚县剪纸的起源发展、风格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将蔚县剪纸文化细化分析,对蔚县剪纸艺术的发展进行研究,并浅析了全国各个地区剪纸有何不同之处,激发读者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命感。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竞争的时代,如何捍卫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化,减少文化流失成为每个国家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传统太极拳是优秀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今的社会备件下,它面临着流失和濒临消亡的危险。如何保护传统太极拳?成为时代交给我们的一个主题。传统太极拳,整体上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经验和教训,理应对传统太极拳的整理、继承和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西藏传统民族手工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旅游+"、"互联网+"以及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发展模式。对西藏民族手工业产业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博大精深,剪纸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符号,在服饰设计中留下了不同的文化烙印,对现代服装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剪纸艺术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从剪纸艺术背景出发,探讨剪纸艺术与服装设计的良性结合,使整体设计更加丰富多彩。在此基础上,增加不规则设计以及透明设计等现代设计元素,突破传统服装设计框架,增添服装设计的创新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9.
剪纸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至今都有众多学者在研究其内在价值。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更好的传承而付诸行动。本文以剪纸艺术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整理剪纸艺术相关文献,简要梳理剪纸艺术发展及文化内涵,在商业、文化和文化类综艺节目这三方面进行举例分析,探讨文创产品设计能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传承提供一条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鱼皮技艺作为赫哲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特色。但是伴随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思想观念的改变,曾经薪火相传的鱼皮技艺传承现状堪忧。本文将鱼皮技艺作为切入点,以其在少数民族民宿的应用为例,着重探讨如何保护赫哲族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使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实现良性互动,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实现鱼皮技艺传承与少数民族民宿发展的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