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个简易锅炉热效率测定系统,用于炼油厂CO废热锅炉热效率的测量。热效率计算根据反平衡法(损失法)。系统由RD-002型CO_2分析器和DDZ-Ⅱ型电动仪表组成,可进行实时测量和运算,直接连续指示锅炉热效率值η(%)。  相似文献   

2.
该热熔釜的优化设计,应用了组装式热熔釜料筒、抗变形釜底和管道油箱散热技术及全方位保温层的结构优化,提高了热熔釜熬料的热能利用,节能降耗,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其中熬料时间,即热熔涂料融合,温度达到210摄氏度的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节约10分钟,达到现在的20分钟左右。液压油温度降低20%,维修时间节约50%,设备使用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3.
加热系统是即热式飞机除冰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提高大流量下的除冰液加热效率,采用燃油作为热源,控制合理的过量空气系数,同时优化布置导热盘管以提高热效率。根据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数据验证,对所设计的加热系统性能参数进行了校核。通过对得到的热效率及其它参数进行分析,给出了提高即热式飞机除冰车加热器热效率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4.
薛红香  张霞  王诚  张哲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5):91-93,124
在分析我国能源状况的基础上,按照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标准的要求,采用反平衡法对一台循环流化床在用电站锅炉进行运行工况的能效测试,提出了在用电站锅炉能效测试的任务和目的,研究了锅炉能效测试的测试项目、测点位置布置和所用仪器设备,建立锅炉热效率数学模型并计算了该台锅炉的各项热损失和热效率,分析了影响该台电站锅炉热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该台电站锅炉热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排烟热损失和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相似文献   

5.
作用在密封环带单位面积上净剩的闭合力端面比压Pc是影响机械密封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对釜机械密封端面液膜反压系数λ和载荷系数K均做了计算求导,特别对双端面机械密封反压系数和载荷系数进行了分析,通过较为详尽的论证,得出釜用机械密封端面比压的设计计算方案。  相似文献   

6.
以聚乙烯( PE)管道热熔接头为检测对象,使用微波扫描和真密度测试的方法研究热熔接头中的冷焊缺陷。首先对无缺陷的热熔接头进行微波扫描检测,得到的微波扫描图像作为参考;然后对不同焊接条件下得到的含有冷焊缺陷的热熔接头进行微波扫描检测,得到具有不同特征的扫描图像。对这些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可以判别导致聚乙烯管道热熔接头冷焊缺陷的焊接工艺问题。利用真密度方法对不同热熔接头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微波扫描法对聚乙烯管道热熔接头冷焊缺陷检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航空发动机燃油系统温升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挥航空发动机燃油的最大使用效益,充分利用燃油对发动机滑油及飞机交流发电机(IDG)滑油的冷却作用,利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某型航空发动机燃油温升特性进行研究,给出了发动机典型工作状态下的燃油温升特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够有效的计算航空发动机各工作状态下的燃油温升特性。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某型航空发动机数控系统中主燃油控制系统特性,采用力平衡和流量连续方程方程,并结合AMESim软件建立主燃油计量模块、等压差模块、停车控制模块和整个系统的仿真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通过模型部件调试和模块优化确定高精度仿真模型;并利用AMESim线性分析和模态分析工具对主燃油控制系统的频域特性和固有频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所建主燃油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特性与试验结果比较误差小于5%,系统固有频率与实测结果一致,可为主燃油控制装置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聚乙烯管道热熔接头为检测对象,使用微波扫描的方法检测热熔接头中不同类型的缺陷.首先对无缺陷的热熔接头进行微波扫描检测,得到的扫描图像作为参考图像.然后对含有裂纹、冷焊等不同缺陷的聚乙烯管道热熔接头进行微波扫描检测,得到具有不同特征的扫描图像.对这些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可以判别缺陷的类型.最后,利用拉伸力学测试的结果,初步验证了微波扫描方法对聚乙烯管道热熔接头缺陷检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直升机的重心位置直接影响着其飞行性能和操纵使用安全,研究直升机燃油重心的变化是评估直升机重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减轻人工计算负担,提高计算效率,以某型直升机的燃油箱为基础,结合飞行剖面数据,对CATIA Automation API宏进行了二次开发,实现了对燃油体进行自动切割和优化计算,最后得到了对应于飞行剖面中各个飞行状态下的燃油重心,并对燃油重心在全机重心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此外,还给出并解释了燃油体积计算、寻优设置以及重心计算的部分关键宏语句。  相似文献   

11.
文中针对电子设备热设计中高效导热垫选型缺乏理论计算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导热垫厚度和导热系数计算的导热垫选型方法。该方法以热源与散热板的间隙尺寸链为基础,通过尺寸链公差和导热垫压缩量的关系,推导出导热垫厚度计算方法;通过自然对流散热理论,计算散热板的温度,再以单层平壁导热理论给出的导热系数与温差公式为基础,提出导热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而确定导热垫的型号。最后用实例详细介绍了电子设备热设计中导热垫的选型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温度、热量与热变形的关系及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分析热变形与热量之间的关系 ,提出利用平均线膨胀系数 ,将较复杂温度分布 (如移动持续热源形成的温度分布 )情况下工件热变形量的计算简化为热量含量相同且温度均布状态下工件热变形量的计算方法 ,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3.
文中对某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 ADAS)硬件做了详细的热仿真。首先对前视摄像头、美化罩及乘员舱做了大空间自然对流简化,同时根据流动轨迹确定了美化罩最优的进风孔和出风孔开孔方式,然后根据主动安全域控制器的仿真结果得到了域控制器最优的安装位置和安装空间。介绍了芯片结温的计算方法,根据结温判断芯片是否满足散热设计要求。最后对热仿真和热测试得到的关键器件壳温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热仿真的相对误差小于3%。文中的仿真方法和结果可为ADAS硬件的散热设计和可靠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风新 《电子机械工程》2020,36(4):17-21,25
为了有效提高现场可更换模块(Line Replaceable Module, LRM)热传导结构的导热效率,文中结合某加固计算机内LRM 的热设计,研制了能够有效实现热源散热需求的LRM 热传导结构,给出了降低LRM 热传导结构中接触热阻的有效措施。利用Icepak 热仿真软件对LRM 热传导结构进行了热仿真分析,得出了不同导热材质和不同导热填充介质对LRM 散热性能的影响,分析出了LRM 热传导结构散热效率的最优解决方案,并对LRM 在加固计算机内的散热性能进行了实际测试。结果表明,LRM 热传导结构的散热效率优于其他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完全满足热源的散热要求。热仿真和热测试结果对比表明,Icepak 热仿真软件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较为接近,在LRM 热设计阶段具有可参考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子设备的国产化、小型化以及各种功能的进一步集成,其热流密度不断增大,对电子设备的热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基于VITA48.2定义的VPX模块进行电子设备整机热设计,提出了一种满足高热流密度VPX模块散热要求的整机结构形式,分析了该种散热结构的热阻网络,并通过6sigma软件进行了热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优化热...  相似文献   

16.
文中结合设备实际,阐述了某地面电子设备的热设计,提出了一种理论分析与软件仿真相结合的设计方法。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确定机箱的结构模型,选择合理的散热方式,确定散热布局,并选择风机。文中还详细介绍了利用Icepak软件对该散热方案进行建模、环境参数设置、网格划分和求解等仿真计算的过程,根据仿真结果确认设计的有效性。这种理论计算与软件仿真相结合的设计方法,能明显提高设计效率,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对电子设备的热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舰载电子设备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恶劣环境,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设备机箱主要采用密闭机箱的形式。与通风机箱相比,密闭机箱散热困难,特别是小尺寸、大热耗的电子设备,其散热设计难度更大。文中以某舰载大功率密闭机箱为研究对象,通过热学分析和理论计算确定散热方案,再通过Flotherm软件建模、网格划分、仿真分析等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最后通过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校核。此研究能够为小尺寸、大功率密闭机箱的热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功率固态功率管的传热问题,文中以某风冷固态功率管为例,介绍了其结构形式,分析了从功率管管壳到空气热沉之间的主要热阻,通过热设计软件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造成功率管温升较大的热阻有对流换热热阻、导热热阻和接触热阻。为了降低功率管的结温,对每个热阻分别进行了优化设计和计算,通过试验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了验证,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最后还对大功率固态功率管的热设计优化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针对数控机床主轴-立柱系统因受热变形而影响机床加工精度的问题,本文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主轴-立柱系统耦合分析模型来获取其热态特性。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热源计算、传热系数计算、结构约束以及散热面放置情况等因素,并采用风速法来获取主轴与空气间的传热系数。为了验证主轴-立柱系统耦合分析模型的有效性,本文设计并搭建了数控机床热态特性试验平台,以具体数控机床为研究对象获得了其主轴-立柱系统的温度场分布、热变形以及热平衡时间等热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各测点数据中温度的最长绝对误差和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0.71℃,2.94%,出现在主轴体的测点处,热变形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1.49μm,8.71%,采用风速法建立的主轴-立柱系统耦合分析模型所获得的热态特性与试验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数控机床减少热误差,提高精度保持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相变温控组件内部的传热路径进行了定性分析,搭建了接触热阻试验平台,并对不同孔径泡沫铜与相变温控组件腔体之间的接触热阻进行了试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焊接或焊接方式能够有效提升相变温控组件样件的等效热导率,降低等效热阻;当泡沫铜孔径较小时,采用焊接方式的传热效果好于采用黏接方式,泡沫铜孔径较大时,两者的传热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