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平遥古城文化进行系统要素整合、分析与提炼,探究地域特色文化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创意实现路径,运用设计符号学理论构建平遥古城文化的符号学体系,确定"平遥印象"的创意设计定位,以最具代表性的平遥建筑文化为切入点,从语义、语构、语用和语境四个方面探讨"平遥古城符号"实现的具体路径,并设计相关产品。基于古城特色基础上的"平遥古城符号"建筑文化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突显出旅游纪念品的地域性和独特性,为平遥旅游纪念品的创意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风水文化的产生和研究现状,以古城阆中景观风水意象格局为例,结合阆中古城保护以及旅游开发的现状,从环境艺术的角度拓展传统风水理论的实践价值,指出风水文化是中国人对于人和环境关系古老而传统的理解途径。  相似文献   

3.
洛阳在中国古代史和都城史上占有极高的和极为重要的地位,位于洛阳的河南科技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以表现洛阳古城空间文化的博大精深、塑造具有洛阳古城地域空间特色与文化精神的校园为原则,从传统的"城"的概念入手,着重表现校园内"城-庭-院-园-街"的尺度变化与空间情态。  相似文献   

4.
唐俐娟  陈飞 《中外建筑》2010,(3):98-100
本文通过透析导示系统与地域文化的内在关联,思考地域文化资源如何运用在导示系统设计中。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切入,探索导示系统设计的思路,并以具体实例进行说明,目的是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城市街道文化与公共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5.
张枞 《华中建筑》2010,28(7):193-195
该文以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作为载体,运用古城地域历史文脉特征的装饰符号作为城市景观创意元素,在城市"地域特色沦丧"局面日益突显的情景下,探寻了当代古城景观如何在设计中将城市传统文脉特色与建筑装饰文化品质进行和谐整体性规划,建构地域景观在传承楚文化应用与功能需求中的重要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张枞  王偲 《中外建筑》2012,(2):78-80
本文以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三义街这一区域特色保护与规划控制的整合作为实践案例切入点,研究如何在时代发展需求中强化古城特质,以及"多维度"设计思维与方法在古城文脉传承和特色塑造上的体现与运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位于苏州古城的一个住宅开发项目“苏州庭园”。该项目以“街——巷——弄”的整体布局与古城肌理同构,以庭院式的居住模式传承地方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8.
肖辛欣 《城市建筑》2014,(14):10-10
文章主要从项目概况、规划内容、创新特色、实施效果四个方面介绍,本次规划通过多层次、多方法、多策略的技术体系,使乌拉街古城满族文化魅力和精髓得以再现与传承,进而成为了吉林省古城建设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阎羽  罗谦 《城市建筑》2014,(33):35-35
四川古城阆中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城的规划思想受到道家风水学说的影响;街巷呈棋盘式方格网空间布局形成节奏韵律的美感;阆中城区还保留着主要的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散发着浓郁的古城气息。  相似文献   

10.
阆中古城传统建筑的气候适应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美宁  刘怡 《山西建筑》2009,35(19):3-4
通过对阆中古城传统民居在造型风格、布局和建造使用过程等多方面所体现的与自然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加以分析,指出阆中民居将传统建筑成熟且成功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手法与现代建筑技术手段相结合,能够创造出具有适应地域气候特点的节能建筑。  相似文献   

11.
咸阳中山街地区空间特色解析与保护更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旧城更新过程中如何对传统历史街区的空间特色及文化内涵进行保护与传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咸阳中山街历史街区为对象.详细研究了其整体空间格局.街巷空间特色及其蕴含的丰厚文化积淀.并且指出中山街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提出更新改造的目标与理念.并运用城市设计手法对街区整体空间结构.街巷的空间体系、重要节点等方面进行更新改造.希望对古城传统街区特色的延续,对地区社会网络和生活网络的有机缝合产生积极的作用.从而达到保护古街风貌.传承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黄晓通  叶步云 《规划师》2009,25(12):47-50
阳朔东岭片区竹筒楼建筑立面改造,以广西传统民居风貌为设计出发点和依据,结合语言符号学、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时代特征,将旧城区更新条件下建筑外立面改造设计与地域文化及民居文化有机结合,以屋面、披檐、窗楣、阳台为重点进行改造,使阳朔西街“小青瓦、白粉墙、青石板、木吊脚楼”的桂北民居风格得到延续和重塑。  相似文献   

13.
徐艳文 《建筑》2021,(7):65-66
阆中古城坐落在四川省阆中市城区南侧,是省内唯一完整保存的古城,具有2300余年的历史。早在1000多年前,阆中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诗人杜甫曾赞颂“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苏轼赞道“阆苑千葩映玉寰,人间只有此花新”,陆游在此也留下“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佳句。然而,最为准确概括阆中古城的却是一副对联:“秦砖汉瓦魂,唐宋格局明清貌;京院苏园韵,川渝灵性巴阆风。”  相似文献   

14.
汾城镇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安生  方尉元  刘崎 《山西建筑》2006,32(15):20-21
列举汾城镇古城特色,详细地阐述了汾城镇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对古城“三区一街一环”的发展格局进行了介绍,以促进古城的保护及开发。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0)
旅游地的形象作为吸引游客的最主要因素,游客的感知直接决定了旅游地游客流量的发展变化趋势。本文以阆中古城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文献查阅法、实地考察法以及问卷调查法,从游客感知形象差异的角度对阆中古城的旅游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1月29日,"中国四大古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讨会由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古城文化研究院、光明日报社编辑部联合主办,是重庆安居古城集形态、业态、文态、生态于一体的第二次高端研讨会议。第一次研讨会"中国·铜梁安居古城保护与利用研讨会"于2014年5月25日在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古城文化研究院、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地域建筑与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旨在深度挖掘安居古城的文化内涵,从古城历史文化的厚重性、资源的丰富性、发展的潜在性等方面,通过专家团的实地考察论证,结合媒体宣传,确立"中国第四大古城"的地位,打造铜梁文化旅游名片;并对安居古城后期的规划、保护、宣传与推广提出建议。此次研讨会是在第一次研讨会的基础上的一次升级与跨越。来自山西平遥古城、四川阆中古城、安徽歙县徽州古城、重庆安居古城等4个古城的代表齐聚铜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13)
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逐渐成为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地铁站内的导示系统设计越来越重要。地铁导示系统能够使乘客快速明确自身的位置,引导乘客找到相关线路并安全到达目的地,在信息传递和沟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影响导示系统设计的因素,包括导示系统的功能性、艺术性、人性化、科学性等几个方面,然后分析了北京地铁导示系统的特色和功能,总结地铁导示系统设计的特点,探讨北京地铁导示系统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几个方面,最后说明了地铁导示系统设计对平面设计与教学方面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地域性表达能够提升城市形象。高铁客运站作为城市门户,对其的地域性设计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建筑符号学理论,确定地域文化符号分类,识别万象地域文化符号,并将其运用在万象站站房设计中。主要研究结论有:地域文化符号可分为自然文化符号、历史文化符号、民俗文化符号、建筑文化符号等四类。从气候、檀木、寺庙、塔銮、塔銮节等要素中,提炼出花、檀、结、佛等万象城市特色,进而提取出金黄色、米白色、檀木色、草绿色、建筑样式等地域文化符号。在中老友谊下,提出兼具中国和老挝特色的万象站站房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特色问题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前西安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存在"古城风格丧失""元素消失过快""名片不够响亮"等问题。文章分析认为,西安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塑造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解决"城市开发与文化保护""战略规划与分步实施""局部塑造与整体协调""建设速度与工程质量""古城特色与现代风情""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对矛盾;二是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法治保障、科学运作、公众参与"多方治理机制。结合西安城市建设现状,建议从城市景观格局、特色内涵载体、标识符号系统、形象标志、文化名片等方面改进和提升历史文化特色的塑造工作。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严州古城更新过程中对建筑和街巷关系处理的设计实例,提出了在古城更新设计中要保护好古城原有的历史风貌,包括建筑形态、街巷体系、建筑细部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要素。阐述了传统建筑的修复及新建建筑的设计应建立在对本地传统建筑文化调查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独特魅力为原则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