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采用5组不同焊接工艺参数对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焊接,并对焊接接头进行了组织分析、铁素体含量检测、-196℃低温冲击试验及断口形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组织为奥氏体+少量铁素体,铁素体呈条状或网状分布,含量介于5%~10%之间;焊缝-196℃冲击吸收功均满足标准要求,冲击断口为韧窝型断口,冲击吸收功与焊缝铁素体含量成反比,铁素体含量越高,冲击吸收功越低。  相似文献   

2.
文中对铁素体/奥氏体双相MIG焊接头组织与冲击性能等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接头区金相组织、硬度分布和冲击吸收功以及断口形貌,探究焊接接头微观组织演变机理与冲击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焊缝组织为均匀奥氏体和少量铁素体,热影响区组织分别为粗晶区的δ铁素体+马氏体、细晶区与混合晶粒区为马氏体+铁素体;硬度分布由粗晶区、细晶区、焊缝、母材硬度值依次降低,其中熔合线处硬度最大;冲击断口表现为韧性断口,冲击吸收功随温度下降呈降低趋势。研究证明,热输入是影响接头组织与冲击性能的重要因素。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接头较单一铁素体组织接头动态性能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3.
桥梁箱型结构打底焊缝的焊接主要采用气体保护焊,要求焊接接头必须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时效性能。采用武钢研制的WER70N气保焊丝对两种状态的WNQ570桥梁钢进行气保焊试验。结果表明:接头具有优良的弯曲和拉伸性能;接头焊缝、熔合线及热影响区-40℃冲击功最低可达71 J,韧性-脆性转变温度都在-40℃以下,具有优良的冲击韧性和时效性能;焊缝表层与中心均未出现明显的硬化和软化现象;满足桥梁钢的焊接技术要求。接头的焊缝组织均为细小的先共析铁素体和针状铁素体,过热区组织均为贝氏体。  相似文献   

4.
热输入对BWELDY960Q钢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MAG焊方法焊接低合金高强度钢BWELDY960Q,在不同焊接工艺参数下获得焊接接头,研究焊接热输入对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热输入的提高,焊缝中针状铁素体的体积分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焊接热输入为12.32 kJ/cm时,焊缝中获得的针状铁素体所占的比例达到最大值. 针状铁素体数量的增加,提高了焊缝和熔合区的冲击吸收功、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焊缝冲击断口呈韧窝花样,等轴韧窝与抛物线韧窝交替分布. 熔合区冲击断口呈解理特征,解理台阶层次明显,并存在较多的撕裂棱.  相似文献   

5.
采用FCB大线能量焊接方法对30 mm厚EH36船用高强钢板进行焊接试验,研究了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线能量为161 kJ/cm时获得的接头成形良好,无气孔、夹杂等缺陷。焊缝组织主要为先共析铁素体与密布的针状铁素体。熔合区存在显著的组织不均匀性,粗晶区主要为片状与块状先共析铁素体,并可见少量黑色珠光体。细晶区主要为细小的白色铁素体与黑色珠光体,呈混杂分布。焊缝硬度值最高,而在热影响区出现了软化区。接头力学性能良好,接头熔合线附近冲击吸收功低于焊缝与母材的,接头抗拉强度均值为545 MPa,断口位置位于热影响区,为典型的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6.
使用CO_2气体保护焊和手工电弧焊对16 mm厚的440 MPa级海洋工程用钢板进行了对接试验,对比了两种焊接方法下焊接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O_2气体保护焊焊缝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侧板条铁素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而手工电弧焊的焊缝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以及少量残余奥氏体,两者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均为板条结构;气体保护焊焊缝的硬度低于手工焊的,且其接头硬度分布更不均匀;相对于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焊缝强度较高,塑性较差,-40℃下的冲击功远低于手工电弧焊的;两者冲击断口均为准解理断口形貌,但手工焊断口有许多延性脊,改善了韧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液压支架Q690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Q690钢的焊接工艺。结果表明,4种焊接工艺下Q690钢焊接接头横截面上都未出现气孔、微裂纹以及未熔合等焊接缺陷,焊缝成形性较好;焊接线能量为12.24和16.15 k J/cm时焊缝组织都为贝氏体+针状铁素体,增加焊接线能量至18.24 k J/cm时焊缝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少量先共析铁素体,而继续增加焊接线能量至21.25 k J/cm时焊缝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块状铁素体;随着第3道焊接线能量的提高,Q690钢焊接接头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逐渐减小,而断后伸长率逐渐升高,断裂位置都位于热影响区;强塑积和-20℃冲击功呈现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在第3道焊接线能量为18.24 k J/cm时取得最大值,此时的强塑积为10.68 GPa·%、-20℃冲击功为72.1 J;焊接线能量为18.24 k J/cm时,Q690钢焊接接头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0CrNi3MoV钢焊接部位的组织观察,低温及系列温度冲击功和断口形貌的分析,结果表明该钢焊接接头的熔合线上平台冲击功在140J以上,上平台转变温度为-35℃,50%冲击功转变温度为-70℃.-50℃的冲击功分散度比较大,平均值为109J,-70℃冲击功平均值仍有80J以上.韧脆转变温度低于-70℃.  相似文献   

9.
Q550高强钢焊接接头强韧性匹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不预热条件下采用不同合金成分焊丝焊接Q550高强钢,试验研究焊丝中合金对焊缝组织、接头抗拉强度及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MK.G60-1焊丝可获得以针状铁素体为主的焊缝组织.焊缝中沿晶界分布的先共析铁素体在承受拉应力时易萌生裂纹,提高焊缝中针状铁素体含量可以提高接头抗拉强度和韧性.采用MK.G60-1焊丝接头抗拉强度接近母材的抗拉强度,断裂发生在熔合区.接头热影响区的冲击吸收功最高,而熔合区的抗拉强度和韧性最低.焊缝冲击断口纤维区均以穿晶断裂为主,断口韧窝产生的机理是微孔聚集型,针状铁素体区对应的韧窝较大,先共析铁素体对应的韧窝较小.  相似文献   

10.
针对DH36高强船板钢进行了焊接热模拟实验,分别检测了试件中心和距中心2 mm处的-20℃的低温冲击韧度,并观察了相应位置的金相组织。与实际焊接接头中距熔合线2 mm处和距熔合线5 mm处的低温冲击韧度以及金相组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焊接热模拟试件中心冲击功低于距中心4 mm处的冲击功,原因在于该位置的金相组织中含有大量的魏氏组织,降低冲击韧度。此外,就冲击功和金相组织而言,焊接热模拟试件距中心4 mm处与实际焊接接头中距熔合线2 mm处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