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文用四种弹托前端结构的25 mm APFSDS弹,在中间弹道靶道中进行了射击试验,利用正交多站火花阴影照相系统,得到了不同弹托脱壳过程的时序阴影照片.对照片的定量分析表明,弹托前端结构对弹托脱壳性能及弹体扰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尾翼稳定次口径气推式脱壳弹,由一个大长径比的弹体,即简明形弹及可丢弃的气推式弹托构成。弹托由几块扇形瓣组成,它们同轴地包着弹体部分长度,并在弹托的前端有一个环状气涡。为了改善脱壳弹一出炮口气推弹托扇形瓣从弹体上脱离的过程,在前端气涡后部的托瓣上有一个预制的断裂点,可导致托瓣前面的外层与其剩余部分分离,结果提高了该弹的命中精度。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在M=4.5时,弹托与弹身分离过程中的超音速流场气动特性,给出沿弹托,弹身母线上压力分布,分析了弹托对弹身的机械干扰和气动干扰。  相似文献   

4.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脱壳动力学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的脱壳过程对其飞行稳定性与效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描述脱壳过程中卡瓣与弹体之间的气动干扰以及卡瓣相对弹体分离的六自由度(6DOF)运动轨迹,基于流体力学控制方程与外弹道6DOF运动方程,利用动网格技术,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弹托在气动力和重力作用下相对弹体分离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分离阶段的流场特性与各卡瓣、弹体气动系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揭示了弹托分离过程中,卡瓣与弹体之间的激波与气流在不同分离阶段的相互作用过程。耦合6DOF方程计算了各卡瓣的运动轨迹与相应的气动参数,计算结果与文献[15]实验结果相符,表明数值模拟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相互耦合的控制方程是一种研究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脱壳动力学过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混合型脱壳弹第二时期卡瓣,膛壁碰撞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碰撞过程对弹体,卡瓣以及后继脱壳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复合材料弹托的发射强度,本文以25mm脱壳穿甲弹为例,采用高速摄影、电子测速仪等靶场试验手段,对短切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弹托的应用进行靶试及初步探讨。试验表明,复合材料弹托与铝合金弹托相比,在减重50%的情况下,仍能够承受420MPa的膛压,且弹托脱壳顺利,弹杆章动很小。因此,复合材料弹托的应用是提高穿甲弹威力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于煜斌  张靖  王克勤 《兵工学报》2009,30(6):668-671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脱壳弹弹托的消极质量,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有翼弹托结构,其质量比传统“马鞍形”弹托减小了1/4.文中分析了这种有翼弹托的脱壳机理,计算了其脱壳力,对该弹托的脱壳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最后对采用该有翼弹托的脱壳弹进行了靶场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有翼弹托可以保证脱壳弹在炮膛内的闭气与运动稳定性,在出炮口后能够迅速、可靠地脱壳。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已建立的非对称脱壳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各种干扰因素的估算方法,并根据一具体的脱壳弹脱壳过程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弹托脱壳非对称性的根源、发展规律及其对射击密集度的影响,其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9.
首次对不同的弹芯与卡瓣的相对位置,采用风洞实验的方法.得到了对称脱壳的相应纹影照片.分析照片表明,在弹芯与卡瓣之间的流场内存在十分复杂的气动力相互作用,其中包括激波的多次反射,激波引起的边界层分离现象及壅塞引起的激波.工程计算对称脱壳干扰而建立的物理模型应反映这样的激波反射、分离和壅塞现象.本文为计算卡瓣相对弹芯的翻转和分离过程,以及分析弹芯所受的脱壳干扰作了大量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英国正在研制一种新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该弹目前正在进行野外试验。它将取代目前“奇伏坦”和“挑战者”坦克所用的脱壳穿甲弹。这就要求对储弹架和瞄具进行改进。这两种坦克将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测距瞄准镜。皇家军械研究发展机构宣称,达种新弹在战场距离上从任何角度都能击穿所有华约现役坦克。该弹采用大长径比的钨合金长杆弹芯,尾翼螺接在弹芯后部。三瓣合金弹托箍住弹芯,弹托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短靶室轻气炮实验中的弹托分离问题,设计了新型弹托结构和弹托气动分离装置.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弹丸速度和弹托分离范围与分离容器充气压力、筒长及弹丸初始速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容器中充氮气压力0.2~0.5 MPa,弹速为1~2.5 km/s,在分离装置内能够实现弹托完全分离,弹丸飞行和击靶的姿态和稳定性较好,能够满足短靶室轻气炮实验的使用要求;充气压力增加,弹托分离角增大;弹速越高,分离效果越明显;短的分离容器更有利于降低由气动力造成的弹道偏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平衡炮试验中常用的前后定心式弹托设计,在文献[3]Forrestal侵彻模型基础上,建立带前后定心式弹托的刚性弹体侵彻模型,分析弹托相对附加质量、弹托组件与弹体连接强度、侵彻着速等因素对弹体侵彻终点效应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弹托附加质量越大,对侵彻深度增益越明显;随着侵彻初速的提高,弹托附加质量对侵彻深度增加量的影响逐渐增大,弹托的连接强度对侵彻深度的影响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3.
王凡 《弹道学报》1994,(1):38-44
对弹性适配器在火箭被动控制系统中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其刚度、分布及尺寸等进行计算和设计,以确保弹性适配器在发射期间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4.
黄振贵  汤祁忠  陈志华  赵强 《兵工学报》2016,37(6):1006-1015
对弹药在不同条件下的发射过程进行研究是研制弹药的重要一环,它有助于弹药适应现代战场复杂多变的发射环境。为了提高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的射击精度和飞行稳定性,通过非结构化动网格技术和用户自定义函数耦合计算流体力学和六自由度外弹道程序,对非零攻角和侧滑角条件下APFSDS弹托相对弹体动态分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非零攻角和侧滑角条件下弹托分离流场、六自由度运动参数以及弹体气动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非对称来流的影响下,弹托分离流场呈现非对称性,引起弹托受力不均匀,从而导致弹托非对称、不同步地飞离弹体,加大弹体受到的扰动,最终降低弹丸的射击精度和飞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火箭同时离轨发射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火箭离轨后弹托分离不一致所造成的火箭起始弹道偏差定量计算.本文介绍了弹托与火箭粘连期力学模型、弹托对火箭的干扰力的计算公式和弹托分离不一致引起的火箭散布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魏平  侯健  陈汀峰  王青 《兵工学报》2012,32(3):324-328
针对锥膛炮炮膛和弹丸的结构特点,分析了锥膛炮直膛段弹丸后弹裙与膛壁之间摩擦阻力的变化过程和锥膛段弹丸弹裙高速冲击锥膛受到的挤压阻力变化过程;建立了弹丸弹裙膛内阻力数学模型;根据所建模型进行了编程计算,得出了弹裙膛内阻力-位移变化曲线、膛压-位移曲线和速度-位移曲线,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研究结果可为锥膛炮内弹道设计和弹丸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