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志刚 《机械管理开发》2023,(6):281-282+287
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围岩有效控制及高效支护是实现巷道快速掘进的基础。以山西某矿31203回风巷为研究对象,巷道采用MB670/265掘锚机实现掘进、支护及转载自动化操作,可为巷道快速掘进创造良好条件,但是受掘锚机悬臂摆动幅度制约,巷道中部锚索需要人工补打,导致巷道支护耗时长,影响掘进效率。基于此,提出采用柔性锚杆代替原有的锚杆、锚索支护顶板,并通过高预紧力长锚固方式提升柔性锚杆顶板支护效果,并对优化后围岩支护方案进行设计。经现场应用后,MB670/265掘锚机可实现顶板柔性锚杆自动化施工,提升了锚杆支护效率并降低了支护耗时,巷道掘进进尺也提升至650 m/月,实现了快速掘进。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锚杆分次支护优化技术,即先在掘进断面上支护顶部锚杆,随后随掘进作业进行的同时再支护帮部锚杆,并分析仅在顶部锚杆支护下巷道围岩的变形情况.分析认为,随着距掘进面距离的增大,巷道围岩变形均逐渐增大,且在越远离掘进起始点处,围岩的变形最大,但均在可控范围内.采用该技术可保证掘进空间的安全,减少部分锚杆在巷道掘进中支护的时间,实现快速掘进成巷.  相似文献   

3.
荣叶明 《机械管理开发》2021,36(9):82-83,154
对比研究锚杆分次支护技术和传统锚杆支护技术方案下巷道围岩的变化规律.分析认为,采用锚杆分次支护,其巷道围岩顶部、两侧帮部的变形量和锚杆所受的轴力值都大于原支护技术.综合可知,锚杆分次支护技术优于传统支护方式,可提高巷道掘进开挖的速度,进而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武双忠 《机械管理开发》2022,(1):190-191,198
3506运输巷掘进过程中受到掘进断面大、地质构造复杂以及地应力高等因素影响,巷道掘进速度较慢,难以满足矿井煤炭高效回采需要.为此,针对巷道实际地质条件以及掘进工艺,对巷道掘进以及支护工艺进行优化,具体为在使用的综掘机上增加布置机载临时支护装置提高临时支护强度以及支护效率;对巷道围岩支护参数进行优化,通过适当降低支护密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当前大断面煤巷锚杆支护存在问题的分析,重新认识了锚杆支护机理,设计出能应用于大断面煤巷支护的自适应强度锚杆,同时运用的是FLAC3D有限差分程序模拟分析了锚杆支护参数巷道围岩应力场分布特征及规律。通过在井下进行的试验表明:在掘进大断面巷道时,两帮移近量25.0 mm,顶底板移近量16.6 mm,围岩外形发生剧烈变化,高强度锚杆支护对此能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矿井巷道的快速掘进,对比研究在端部锚固式锚杆支护和全长锚固式锚杆支护下,巷道围岩的变形情况,对掘进、支护、运输等工序进行设计优化,以实现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有效控制矿井巷道下围岩的变形.  相似文献   

7.
以某矿为研究对象,对围岩顶板及两帮分别设计采用不同锚杆支护形式,并对巷道表面位移、深部基点位移以及锚杆受力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结论是:在巷道掘进前10 d,围岩变形迅速;在掘进10 d后,围岩趋于稳定,且在掘巷期,顶底板位移变形量始终小于两帮变形量;此外,在巷道掘进初期,锚杆受力增加比较块;掘进10 d后,锚杆支护结构受力情况基本趋于稳定,表明该支护方案能够很好地控制巷道变形,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巷道支护速度慢于巷道采掘,致使整体采掘效率较低的问题,基于巷道围岩变形的时间特性,在义棠煤矿020711工作面巷道掘进过程中采用分次支护技术来提高巷道支护效率。通过两个试验段分析传统一次性支护与分次支护方案的掘进效率,并且评判两种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变形与锚杆的轴力,在保证巷道安全的情况下确定最佳的巷道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综采与机掘巷道交锋时巷道易出现应力集中、围岩变形量大、顶板易冒落等问题,以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某矿综采与机掘巷道交锋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科学设计掘进巷道锚杆支护参数,合理留设巷道煤柱,优化设计工作面溜子道等措施,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在交锋区域巷道顶板下沉量控制在了26mm以内,巷道两帮移近量控制在了19 mm以内,工作面安全顺利地通过了综采与机掘巷道交锋区,更好地保障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0.
王轩扬 《机械管理开发》2023,(2):140-142+147
为提高坚硬顶板巷道掘进效率,以3705回采巷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及工程类比法对巷道支护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巷道围岩控制效果顶板及巷帮最大变形量分别控制在29 mm、47 mm以内;巷道支护耗时明显降低,掘进进尺由以往的8.0 m/d提升至16.0 m/d,掘进速度提升超过1倍,在满足巷道围岩控制效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巷道快速掘进。  相似文献   

11.
针对综掘巷道“架棚-锚杆”支护中打眼速度与综掘机掘进速度的匹配难题,重点对该钻机的性能及试验情况作一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程雪 《机械管理开发》2023,(3):239-240+243
为做好掘进巷道的支护工作,以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某矿303盘区2323顺槽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巷道的工程地质概况,对该巷道的顶板及两帮进行了锚杆支护设计,并布设了测点与仪器来监测巷道表面位移及各主要支护锚杆的受力情况。监测结果表明:完成支护后巷道的位移量与锚杆受力逐步开始趋缓,最后达到了稳定状态。通过优化掘进巷道锚杆支护,巷道围岩变形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支护效果显著,可为类似工况的掘进巷道支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坚硬厚灰岩层顶板巷道,在分析巷道地应力和围岩强度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构造应力作用下巷道顶帮强度悬殊条件下围岩失稳破坏机理。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支护参数的支护效果,提出了高刚度低密度顶帮协调支护技术。井下实践表明,高刚度低密度锚杆锚索支护技术可实现顶板协同支护,有效控制围岩变形,提高掘进速度,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矿K3煤层回采巷道具体地质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巷道支护方案,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支护的参数,运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无支护条件下、原支护条件下、现支护条件下的巷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巷道围岩变形、塑性区分布特征得知:底板自钻式中空注浆让压锚杆+顶板、两帮高强度金属粗尾让压锚杆+W型钢带+金属网+鸟窝让压锚索高强度锚杆+锚索+两帮角锚杆(10°)+两底板锚杆联合支护,巷道最大底鼓量为155 mm,巷道两帮的变形量在100 mm,巷道的底鼓问题能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门烁 《机械管理开发》2023,(1):42-43+46
由于煤矿围岩掘进过程中,锚杆进行支护的密度不同,对巷道掘进的效率及成本具有重要的影响。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的形式对不同密度锚杆支护的围岩应力及变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存在最佳的锚杆密度值保证巷道支护的安全性,且能发挥锚杆的最大效用,可以作为锚杆支护设计的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某矿为研究对象,在巷道支护设计理论基础上,对该矿斜矩形巷道采用锚网联合支护方式,并对巷道表面位移及锚杆锚固力进行监测,得到巷道实际支护效果。该支护技术可有效控制围岩的松动和片帮,且在掘进期间,围岩变形小,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稳定;此外,巷道顶板和帮部锚杆的扭矩都大于设计值,能够保证锚杆具有足够的预紧力,较好地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从而保证矿井巷道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煤矿掘进巷道围岩支护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锚杆支护技术在煤矿掘进巷道中的作用,从支护设计依据、锚杆孔施工孔位等方面提出了锚杆支护的设计和施工要求,希望能够为掘进工作的安全进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通煤业大采高一次采全高综采工作面顺槽巷道存在支护密度偏高、掘进效率低下的问题,采用FLAC数值模拟技术,分别对30102工作面一次使用顺槽在锚杆排距1 m、1.1 m、1.2 m、1.3 m情况下围岩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最终确定锚杆排距最优值为1.1 m。在30102综采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期间,通过矿压综合监测结果表明对30102回风顺槽支护参数进行优化后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巷道的变形量能够满足巷道的安全使用,能够保证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9.
张琪 《机械管理开发》2023,(3):254-255+258
6200轨道下山在6号煤层底板砂岩中并采用炮掘方式掘进,受到砂岩坚硬因素影响,巷道掘进速度较慢,平均进尺仅为60 m/月。对影响巷道快速掘进的施工组织、爆破以及设备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采用侧卸式装岩机、设置矸石仓等方式提高矸石外运效率,解决迎头堆积矸石影响掘进问题;优化施工组织以及锚杆钻孔施工方式,提高迎头炮眼爆岩效率并缩小围岩支护耗时。经现场应用后,巷道日掘进进尺平均超过3.0 m,月进尺可达到90 m,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岩巷掘进效率。  相似文献   

20.
贾克勤 《机械管理开发》2020,35(8):135-136,139
以顶板锚网支护安全判定准则为切入点,针对复杂巷道破碎顶板进行了高预应力支护方案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锚杆初始预紧力80 k N,锚杆长度2.8 m、间距900 mm、排距1 000 mm下的锚杆支护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围岩的变形,提高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