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使用小试反应器研究了不同温度下A~2/O-MBR工艺对于高浓度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以及中空纤维膜的运行及污染情况。运行两套相同的反应器,在相同回流比和进水比的情况下横向对比不同泥龄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稳定低于《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中空纤维膜的运行观测表明,夏季膜污染较轻,冬季膜污染较重。膜污染主要是由于芳香族蛋白质物质、芳香族类蛋白低激发波长类色氨酸在膜上的累积引起的。离线清洗后膜表面依然存在部分丝状菌缠绕,无法恢复到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3.
董会平  张昱 《节能》2023,(2):73-75
以温度为主要特征参数,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A/O-MBR联合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农村污水的效果,一个处理周期内,温度分别设置9℃、13℃、18℃、23℃、30℃,探究系统对COD、总氮、总磷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温度会影响A/O-MBR联合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A/O-MBR系统随温度升高对COD的处理效率提升,对TP和TN的处理效率下降;A/O-MBR联合人工湿地系统对COD、TN、TP的处理效率均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C/N值对A/O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为污水回用提供有效的处理工艺及参数。对模拟污水进行动态试验,研究不同的C/N比值对氨氮、总氮及COD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当A/O生物滤池C/N比值为4.6~5.5、水力负荷为2~3m/h,回流比为1∶2,好氧段气水比为1∶3时,原水中的NH3-N、TN和COD都得到了较好的去除,去除率最高分别能达到92.1%,92%,95%。A/O生物滤池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氨氮、总氮及COD等,在适当的C/N比值的情况下,可有效提高去除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某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倒置A2/O工艺处理城镇污水的情况.认为,倒置A2/O工艺对氨氮和TP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考察太原经济开发区污水厂运行情况,分析了该厂A/O一体式复合池的生物除磷性能及溶解氧对生物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TP月平均浓度为3.06mg/L~9.86mg/L的条件下,复合池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38.22%,高于一般活性污泥法20%-30%的去除率,但出水TP月平均浓度为1.67mg/L~5.54mg/L,要实现一级A排放标准还需深度单元作补充处理;控制缺氧段DO为0.2mg/L~0.5mg/L、好氧段DO为2mg/L时,可以兼顾同步脱氮除磷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批式厌氧发酵的方法,研究了在5种不同COD/N条件下糖蜜废水的产氢量、pH值及VFA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底物COD/N对糖蜜废水产氢量的影响极大.当COD/N低于60时,产氢受到抑制;当COD/N为20时,产氢活动完全受到抑制;当pH值高于8.73时,产氢量为零.较适宜的COD/N为100和80,此时产氢启动快,产酸代谢能力强,累积产氢量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Fe/C微电解协同臭氧氧化组合工艺对乙二胺四乙酸络合铜[Cu(Ⅱ)-EDTA]废水进行处理。分别考察了先臭氧氧化后微电解(O3-Fe/C)、先微电解后臭氧氧化(Fe/C-O3)以及微电解与臭氧氧化同时进行(Fe/C+O3)等三种组合方式对Cu(Ⅱ)-EDTA溶液中铜离子及总有机碳(TOC)去除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工艺条件进行参数优化,并对反应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先微电解后臭氧氧化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组合方式;最佳工艺条件为Fe/C微电解处理10 min后通入O3进行氧化反应20 min,其中Fe、C质量比为1∶1、铁屑投加量为3 g·L-1、溶液初始pH为3。在该条件下,当Cu(Ⅱ)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1、EDTA与Cu(Ⅱ)的摩尔比为1∶1时,Cu(Ⅱ)和TOC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7.5%和71.9%。Fe/C微电解的氧化还原作用使部分Cu(Ⅱ)-EDTA破络并将Cu(Ⅱ)还原去除,同步释放出的Fe2+在臭氧氧化时发挥催化作用,促使产生更多·OH,从而加速Cu(Ⅱ)-EDTA的氧化破络。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级A/O工艺进行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废水中CODcr、SS和色度的去除率,实现了高有机物高色度中低浓度中药废水处理的稳定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0.
基于Senkin模型,应用自编化学反应机理简化程序,结合Kinalc和Mechmod开源程序,发展了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的简化与验证方法.以电站锅炉燃烧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为应用背景,建立了考虑C/H/O/N/S/Cl/K/Na元素的详细化学反应机理(115组分,1,342基元反应),并运用此方法得到简化反应机理(28组分,20反应).验证结果表明,该简化机理在锅炉运行的主要参数变化范围内(温度T=1,100~1,500,℃,过量空气系数λ=0.8~1.2)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较高的计算效率,可应用于锅炉燃烧的CFD计算.  相似文献   

11.
结合污水处理厂工程实例,介绍了A2/O工艺的应用情况,总结各处理单元设计参数及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重分析仪在CO_2/N_2气氛下对煤粉进行了非等温热解气化实验研究,分析了程序升温速率和CO2浓度对煤粉热解、气化特性的影响,并采用Coats-Redfern法、FWO法和KAS法对煤粉热解、气化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CO_2/N_2气氛下,随着程序升温速率的升高,热解和气化反应速率均增大,表观活化能均减小。在CO_2/N_2气氛下,CO2不会影响煤粉的热解过程,而对气化过程有决定性影响,CO2浓度越高,气化反应速率越大,表观活化能越大。在CO_2/N_2气氛中煤粉气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和表观指前因子A之间具有动力学补偿效应。在相同气氛下,煤粉气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环境条件对猪粪堆肥卫生无害化效果的影响,选取不同C/N比和不同供氧方式进行堆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N比和供氧方式是影响猪粪堆肥卫生无害化效果的重要因素,调节C/N比为25~30、采用强制通风与翻堆相结合的供氧方式能够得到更好的卫生无害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白云 《中外能源》2008,13(1):102-105
对大连石化公司污水场处理海淡混合污水的工艺条件、运行方式、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操作规律。结果表明,使用A/O生物法处理该性质的污水是可行的;在启动运行上,污泥培养驯化方式上与常规工业污水驯化相同但控制条件不同;在工艺条件上,SWI低于100mL/g,但污泥增长较为缓慢;在控制条件上,要求原水的含盐量必须稳定在±5%的变化幅度以内;在处理效果上,污染物可以达到90%以上的去除率,满足国标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不同碳源及含量对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在活性污泥法缺氧池中投加甲醇、乙醇、乙酸钠、糖类物质、污泥水解上清液、污泥内源物质、啤酒废水以及垃圾渗滤液作为外碳源时反硝化的效果,以期对后续碳源研究方向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Ansys Fluent模拟了H2/N2的同轴喷射湍流燃烧情况,采用雷诺时均法(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处理燃料与氧化剂的湍流流动,涡扩散概念(Eddy Dissipation Concept,EDC)模型用来耦合湍流与化学反应。得到了燃烧室内部的温度(T)、混合分数(f)、H2、O2以及H2O的质量分数(F),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T沿轴向方向逐渐增大,f沿轴向逐渐降低。在火焰区域沿径向,T和F(H2O)先增大后降低,F(H2)逐渐降低,F(O2)逐渐升高,最后均稳定于伴随流的入口值。虽有一定偏差,但模拟结果较好地预测了实验结果的趋势。综合考虑两种RANS模型与实验结果的吻合情况,推荐RSM湍流模型结合EDC模型来研究类似的喷射燃烧情况。  相似文献   

18.
循环流化床能实现高氧气浓度下的O2/CO2燃烧,进而减少燃烧室尺寸并降低再循环烟气量.本研究使用两种烟煤、一种褐煤,分别在15 kW循环流化床试验系统和0.15MW循环流化床试验系统上进行试验,研究了氧气浓度对NOx和N2O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煤种均在一次风氧气浓度44.3% ~55.3%、二次风氧气浓度43.2%~ 60.2%下实现稳定燃烧.氧气浓度约50%燃烧时,煤中氮向NOx的转化率降低到空气气氛燃烧的19% ~ 60%,煤中氮向N2O的转化率降低到空气气氛燃烧的20% ~81%.  相似文献   

19.
《节能》2019,(12):83-86
本试验以实验室配水模拟农村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SRT分别为12、15、18d时与污泥回流比分别为60%、80%、100%时,系统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出水浓度以及污泥特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SRT=15 d、污泥回流比为100%时,系统总体脱氮除磷效果最好,此时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1.55%、91.58%、72%、59%。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升涡轮机性能,建立其计算模型,划分计算网格模型,并在仿真软件中进行计算,最后分析其计算结果,分析了涡轮增压器中的蜗壳受不同0-0截面A/R值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涡轮增压器涡轮机中,蜗壳0-0截面的A/R值对蜗壳性能影响较大。A/R值较大的涡轮机蜗壳内部流动损失较小,但叶轮入口处气流不稳定加剧,导致涡轮峰值效率降低。NO.1蜗壳的峰值效率较其他2个方案更高,最后选择其作为效率提升优化方案的蜗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