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系统地研究了高温预温处理对可锻铸铁石墨颗粒数影响的基础上,重新评价了高温预温处理的作用.结果表明:采用高温预温处理时,石墨核心数显著少于低温预温处理形成的核心数;石墨化退火周期仍较采用低温预温处理时长.最后根据相变热力学,讨论了石黑核心数与预温处理温度、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分析,查明了可锻铸铁的石墨化在预温处理阶段,即在低于临界温度的阶段已开始进行,不像一般文献中所认为的那样需在奥氏体区域内始能进行。在低于临界温度下的石墨化,各种温度都能进行,也就是说对温度而言石墨化的发生是连续的,并非在某一特定温度才突然发生的。所产生的石墨核心(颗粒)以400-550℃最多。低温处理或高温处理对整个退火时间来说没有显著的区别,但低温处理最终获得的石墨颗粒较细小,数目多,形态较为集聚。  相似文献   

3.
以石墨为原料制备吸附材料并评价其吸附性能。材料制备采用高温空气热处理,液相氧化-低温热处理两种方法,吸附性能测试通过测定材料亚甲基蓝吸附量进行评价。高温空气热处理不能使石墨吸附性能提高;而液相氧化-低温热处理可以使石墨的亚甲基蓝吸附量从0.09 mg/g提高到12.42 mg/g(200℃处理0.25 h)。进一步研究表明,高温空气热处理无法向石墨片层中引入有效官能团,石墨只是单纯的与空气发生氧化反应变为气体,而产生无效损耗;而液相氧化可以向石墨片层中引入含氧官能团,这些官能团不但本身对石墨吸附吸能提高有利,而且只需要低温热处理,就可以发生明显分解,分解过程提高了石墨内部有效吸附孔道量,从而使石墨吸附性能提高。液相氧化-低温热处理是一种较有前景的石墨基吸附材料制备手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测量石墨化膨胀的方法和OMNICOM图像分析仪,研究了化学成分对球墨可锻铸铁高温和低温石墨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对球墨可锻铸铁第一阶段石墨化的影响不同于可锻铸铁,碳量增加有利于第二阶段石墨化;硅对其高温和低温石墨化有显著影响;当Re、Mg残留量小于0.09~0.10%时,第一阶段石墨化时间随其含量提高而降低,但是,Re、Mg超过0.10%后,石墨化时间又提高,Re、Mg量提高阻碍第二阶段石墨化;加入AI、Bi后;其退火石墨数增加,退火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5.
用低频倒扭摆测量了超塑性 Zn-22Al 合金的内耗。实验观察到在频率0.75HZ 的内耗-温度曲线上出现了118℃、190℃两个稳定的弛豫峰:随着扭转频率增加,峰值移向高温区,两种弛豫的激活能分别为:H_1=12.3×10~4J/mol,H_2=17.3×10~4J/mol。还研究了不同预变形量对内耗的影响。随着变形量的增大,低温峰移向高温,峰高增加;高温峰的峰温不变,峰高也增加。但预变形量超过5%,低温峰又向低温移动,峰高降低;高温峰移向高温,峰高与5%预形变的峰高相等。整个实验的背底内耗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也随形变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对7055合金采用先高温固溶后降温析出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TEM观察和力学性能到试,分析了固溶后高温预析出处理对7055铝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先高温固溶后再进行降温处理,在近固溶度条件下于晶界处产生预析出,并提高了后续时效状态下晶界析出相不连续分布的程度;这种预析出在保持高强度和高塑性的同时,可以改善合金的应力腐蚀抗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SBS(styrene-butadiene-styrene)/HON(Honeywell TitanTM)复合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选取2种SBS和2种HON改性剂制备复合改性沥青,采用布氏旋转黏度计分析了复合改性沥青的黏温性能,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低温弯曲流变仪(BBR)分别评价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及低温流变性能.结果表明:HON可有效改善沥青的黏温性能,降低施工温度,并可提高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SBS可明显改善沥青材料的高温流变性能,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沥青材料的低温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8.
利用DSR试验、弯曲梁流变试验(BBR)对不同发泡用水量条件下橡胶沥青的高低温性能进行测试,并采用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分别评价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结果表明:泡沫温拌橡胶沥青与橡胶沥青发泡前相比,高温性能显著降低,低温性能明显提高;泡沫温拌橡胶沥青结合料的高温性能随发泡用水量的增加逐渐降低,低温抗裂性能先降低后提高;与未发泡的橡胶沥青相比,泡沫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降低,低温性能提高,并且随着发泡用水量增加,泡沫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不断降低,破坏应变值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9.
高温对碳/碳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理想的热结构材料,碳/碳复合材料(C/C)在高温环境下的力学行为至关重要。针对高温处理、高温应用两个环节,研究了2100℃石墨化处理、1700℃实验测试条件对三维整体编织3D C/C复合材料弯曲行为的影响。比较分析后发现,高温石墨化处理改变了裂纹扩展路径,提高了材料的强度、模量;与室温环境相比,高温下C/C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加优异的弯曲性能,弯曲强度提高45%,模量提高15%。  相似文献   

10.
温拌沥青混合料能够降低施工温度,满足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要求。文章采用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同的级配及沥青用量,研究了APTL型温拌沥青混合料降温幅度和路用性能,按照等空隙率原则确定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成型温度;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对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及抗疲劳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比较,APTL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降温幅度可达30℃左右,能够显著提高高温稳定性和抗疲劳特性,使用APTL温拌剂对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预氧化处理、预氧丝连续碳化、化学气相沉积、高温石墨化处理等工艺过程,研究了温度场、流场、副产物回收等C/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控制技术和设备.实践证明,设备在各工艺环节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所生产的C/C复合材料制备设备具有优良的性能,生产出的C/C复合材料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2.
分形理论对预处理后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预臭氧与预氯化两种工艺对黄浦江原水分别进行预处理,运用分形理论,采用电子显微镜记录颗粒照片,比较絮体颗粒在絮凝初始阶段的分形维数,初步分析了二者的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3.
本义以设定的工艺和配方,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可在中温同化的耐热性树脂,并制备了相应的玻璃布预浸料和玻璃布层压板。树脂可溶于低沸点溶剂,树脂溶液的固含量高,粘度低,贮存稳定性好,适宜用以制备复合材料。采用DSC、DTA、TGA和凝胶化时间测定等研究了树脂的固化行为和热膨胀系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树脂可以在中温固化经高温处理后,能在高温下长期使用,玻璃布层压板具有低的线膨胀系数,优良的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特别是在高温(20℃)下还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保留率,适于用以制备复合材料模具。  相似文献   

14.
不同温拌剂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与比较不同温拌技术的温拌效果,选择有机添加剂类、沸石类、乳化沥青温拌技术和表面活性技术等不同原理的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橡胶沥青两种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温拌剂的温拌效果及其对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几种温拌剂均能显著降低SBS改性沥青、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拌合与压实温度;不同温拌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差异显著,有机添加剂类能较好地改善混合料的高温和水稳性能,但对其低温性能不利;沸石类和乳化沥青温拌剂能显著改善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对高温和水稳性能无明显影响;表面活性温拌剂能改善混合料的低温和水稳性能,对高温性能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高性能、低成本的石墨负极材料是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以资源丰富的济源无烟煤为原料,采用预先炭化-高温石墨化处理制备煤基石墨,利用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低温N_2吸附等手段表征煤基石墨的微观结构,并采用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等探究煤基石墨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储锂特性.结果表明:无烟煤经预先炭化-高温(2 200~2 800℃)石墨化处理可制备出富含大量高度有序石墨微晶片层和纳米孔道的煤基石墨.石墨化温度是影响煤基石墨微晶片层和纳米孔道等微观结构特征的重要因素.当石墨化温度为2 800℃时,煤基石墨SG-2800具有较为完整的石墨微晶片层和较高的石墨化度(94.19%),其比表面积可达5.72 m~2/g,且富含孔径为3.8~24.0 nm的纳米孔道.该煤基石墨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具有优异的储锂特性,在0.1 C(1 C=372 mA/g)倍率下的可逆容量高达369.7 mAh/g,5 C倍率下仍可维持在110.9 mAh/g,经110次循环后,其可逆容量保持率可达94.3%,显示出良好的倍率特性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煤基石墨优异的储锂特性归因于其高度有序的石墨微晶片层和丰富的纳米孔道.  相似文献   

16.
稠油化学预脱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油田的开发进入中后期,原油含水量逐渐上升,使联合站进站液量大,增加设备处理负荷,化学药剂消耗量加大,原油脱水能耗加大。针对海一联合站开展稠油化学预脱水工艺技术研究,并进行了大量试验,解决了稠油预脱水的技术难题。稠油处理采用预脱水技术后,实现了对采出液中的大量游离污水的低温、高效处理。摘要:随着油田的开发进入中后期,原油含水量逐渐上升,使联合站进站液量大,增加设备处理负荷,化学药剂消耗量加大,原油脱水能耗加大。针对海一联合站开展稠油化学预脱水工艺技术研究,并进行了大量试验,解决了稠油预脱水的技术难题。稠油处理采用预脱水技术后,实现了对采出液中的大量游离污水的低温、高效处理。  相似文献   

17.
以AC-20为例,在不明显改变其级配的情况下,开展动稳定度、冻融劈裂以及低温弯曲试验,分析石墨等体积替代部分矿粉后,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及水稳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石墨等体积代替后可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降低低温和水稳性能,建议其替代量为20%~55%。  相似文献   

18.
低温低压下石墨对金刚石钻头胎体摩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加科学地设计低温低压无冲洗介质条件下的金刚石钻头胎体,基于金刚石钻头干钻时出现高温摩擦热的现象,采用向胎体中添加石墨作为润滑剂的方案,以减小胎体的摩擦因数,降低摩擦热.研究石墨的体积分数、粒度对胎体力学性能和不同环境下对胎体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石墨体积分数的增加,胎体的硬度,抗弯强度,常温常压、低温低压下的摩擦因数逐渐减小,磨损量先减小后增大,当石墨体积分数增加到7.5%时,磨损量达最小值.随着胎体中石墨粒度的减小,胎体的抗弯强度和常温常压、低温低压下的摩擦因数逐渐减小,胎体的硬度和磨损量逐渐增大.摩擦磨损后胎体的形貌分析表明,加入石墨后,胎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磨损均减轻,可实现对钻头胎体的润滑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检验温拌剂Sasobit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影响,进行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通过高温车辙试验、水稳定性试验、低温性能试验对其路用性能进行评价;对比分析Sasobit温拌沥青混合料和热拌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影响差异。结果表明,Sasobit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明显优于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和低温性能相近,Sasobit温拌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低温地区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选用降粘型温拌剂RH为研究对象,以马歇尔标准试件的空隙率为控制目标,在达到与热拌沥青混凝土同等压实度的前提下,确定RH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及压实温度。并通过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车辙试验、劈裂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分别研究其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热拌SBS沥青混合料相比,RH温拌剂的掺入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约15℃,高温抗车辙性能显著增强,低温性能得到提高,水稳性能有所改善,是一种适合低温地区使用的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